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31篇 |
免费 | 2075篇 |
国内免费 | 6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864篇 |
大气科学 | 1388篇 |
地球物理 | 1448篇 |
地质学 | 2156篇 |
海洋学 | 1190篇 |
天文学 | 157篇 |
综合类 | 1339篇 |
自然地理 | 8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299篇 |
2023年 | 503篇 |
2022年 | 629篇 |
2021年 | 736篇 |
2020年 | 610篇 |
2019年 | 684篇 |
2018年 | 462篇 |
2017年 | 529篇 |
2016年 | 478篇 |
2015年 | 544篇 |
2014年 | 730篇 |
2013年 | 570篇 |
2012年 | 639篇 |
2011年 | 527篇 |
2010年 | 574篇 |
2009年 | 636篇 |
2008年 | 647篇 |
2007年 | 564篇 |
2006年 | 456篇 |
2005年 | 437篇 |
2004年 | 393篇 |
2003年 | 371篇 |
2002年 | 316篇 |
2001年 | 256篇 |
2000年 | 212篇 |
1999年 | 166篇 |
1998年 | 186篇 |
1997年 | 198篇 |
1996年 | 165篇 |
1995年 | 182篇 |
1994年 | 190篇 |
1993年 | 107篇 |
1992年 | 82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3.
114.
多源数据的匹配是数据集成与融合、数据更新等操作的关键,道路网作为城市数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交通导航与定位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技术的道路匹配方法,通过缓冲区分析确定解空间并得到初始值,以缓冲区重叠度作为评价指标确定目标函数,确定初始温度并随着温度的缓慢下降,对初值进行迭代,根据接受机制是否接受新解,直至达到系统稳定状态,得到最终解。实验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道路匹配的效率与准确度,对于偏移较大的情况也能很好的匹配。 相似文献
115.
由于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白云岩致密油储集层的纵波阻抗与其围岩差异非常小,利用叠后反演技术难以有效预测储层,而可以提取丰富弹性信息的叠前反演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噪声等问题,叠前反演方程有较强的不适定性,笔者在贝叶斯框架下引入了改进的多变量柯西分布和改进的低频约束因子,重新推导了反演方程,获得了新的目标函数,有效地减少了反演的不适定性,从而提高了反演的稳定性,并结合迭代的思想来不断更新反演求解过程中的背景纵横波速度比值,从而增加了反演结果的精度.模型数据测试和实际资料应用都证明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适用性.统计表明,利用提出的反演方法,目的层段内优质储层厚度预测吻合率高达89.75%.因此,此方法对类似硅质致密储层的勘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6.
将数字技术贯穿到渔业建设,有利于渔业增质提优,实现高质量建设“蓝色粮仓”战略目标,保障粮食安全,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首先,文章通过网络关系图,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进行关键词分析,发现中国渔业数字化建设较为显著。其次,采用熵值法计算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渔业数字化水平综合值,发现中国渔业数字化水平建设综合水平较低,只有山东省综合值在80分以上;渔业数字化水平建设呈现波浪起伏式的缓慢增长;而且渔业数字化水平地区发展不均衡。同时,运用DEA-BCC模型进一步测算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效率对渔业数字化水平发展动能的影响,发现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效率差异较大且不稳定,投入产出并未达到最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3条建设路径:(1)夯实渔业数字化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提升渔业数字化综合水平;(2)提升渔业科技与推广效率,增强渔业数字化水平发展的动能;(3)以数字化为核心,重塑渔业产业链与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实现利用渔业数字化水平,对渔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管控”,促进“蓝色粮仓”战略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17.
文章基于CICE海冰模式和PDAF并行数据同化框架,使用局地误差子空间变换卡尔曼滤波方法(LESTKF),将海冰密集度、海冰厚度和海冰干舷资料同化到模式中,设计实验研究了多参数同化对北极海冰密集度模拟的改进。结果显示,数据同化对北极海冰密集度模拟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化实验的平均偏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相对于控制实验均有明显减小,同化实验在夏季对海冰密集度和范围的模拟改善最为明显,多参数同化可以提高海冰密集度和范围模拟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8.
文章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情景模式比较子计划的4种强迫情景,利用6个模式的输出数据对北极海区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的未来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海面气温分析了其对海冰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迫情景下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北极大部分海域海冰密集度均超过50%,海冰厚度约为1.5 m左右,其中东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喀拉海和楚科奇海部分海域海冰密集度和厚度相对较小。2015—2050年两者整体均呈现下降的特征,部分海区的海冰密集度在高强迫情景下每年降低最大可超1%。2050年高强迫情景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大部分海区冬春季海冰密集度超过90%,且各月均呈现下降趋势。海冰厚度方面,冬春夏大部分海区海冰厚度超过1 m,而秋季大部分海区海冰厚度小于等于0.5 m。12月至翌年5月全域海冰厚度以减小为主,其余月份却出现小范围海冰厚度增加的区域。至2100年的长期变化趋势方面,北冰洋中心区、东格陵兰海和楚科奇海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均随时间增加而减小,其中北冰洋中心区减小速率最大,同时三个海区海面气温将在未来持续增温。此外,海面气温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均与海冰密集度间存在较明显的相反变化特征,说明了气温对海冰的可能影响。本研究可为未来北极海冰在不同的强迫情景下的变化特征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9.
地球化学普查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是—项主要又重要的工作方法,不但能够为基础地质提供理论指导或推断佐证,而且更为倚仗的是能为矿产发现、环境问题等提供直接证据.地球化学普查的技术方法是先后在DZ/T0011-91、DZ/T0011-2015两个时期的规范下指导实施的.笔者在从事该项工作中发现,不同时期、不同人员在样品采集、分析测试、数据解释等几个关键环节中存在部分理解差异,致使不能全部科学地反映地球化学信息,而真实有效的采样(样品具代表性)、数据准确的测试(成果具可靠性)、科学预测的解释(具实用性)为地球化学普查工作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0.
为研究不同陆面模式对中国区域土壤温度的模拟效果,基于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大气驱动数据分别驱动Noah和Noah-MP陆面模式进行中国区域土壤温度的模拟(简称:CLDAS_Noah和CLDAS_Noah-MP试验),使用2010—2018年中国气象局2380个土壤温度观测站点10和40 cm观测数据以及美国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The 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LDAS)驱动的Noah模式(GLDAS_Noah试验)模拟的土壤温度结果,从空间分布、季节、分区等角度进行了评估,实现了不同驱动数据相同陆面模式和相同驱动数据不同陆面模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GLDAS_Noah、CLDAS_Noah和CLDAS_Noah-MP试验均能合理模拟出中国区域土壤温度空间分布,但在量级上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东北、新疆、青藏高原等积雪区。对于相同陆面模式不同驱动数据,均方根误差显示CLDAS_Noah试验在季节与分区上均优于GLDAS_Noah试验,间接表明CLDAS大气驱动数据优于GLDAS大气驱动数据,且大气驱动数据是提高土壤温度模拟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相同驱动数据不同陆面模式,总体上CLDAS_Noah-MP试验棋拟效果优于CLDAS_Noah试验,其中CLDAS_Noah试验模拟的10和40 cm深度土壤温度在冬季积雪区误差明显大于CLDAS_Noah-MP试验,可能与Noah-MP模式改进了积雪方案有关,但10和40 cm深度下CLDAS_Noah-MP试验在东北、华北、青藏高原地区对春季土壤温度模拟误差明显大于CLDAS_Noah试验,可能与Noah-MP模式融雪方案有关。总之,本研究对于后续开展土壤温度多模式集成、土壤温度站点资料同化,最终研制中国区域高质量土壤温度数据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