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61篇
  免费   1994篇
  国内免费   1911篇
测绘学   4086篇
大气科学   1501篇
地球物理   2614篇
地质学   4871篇
海洋学   1261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1370篇
自然地理   976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465篇
  2022年   612篇
  2021年   703篇
  2020年   450篇
  2019年   668篇
  2018年   469篇
  2017年   524篇
  2016年   541篇
  2015年   602篇
  2014年   930篇
  2013年   711篇
  2012年   922篇
  2011年   813篇
  2010年   755篇
  2009年   773篇
  2008年   810篇
  2007年   713篇
  2006年   638篇
  2005年   614篇
  2004年   521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411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01.
由于受到许多复杂因素影响,沉降监测过程中所得到的信号数据可能会含有噪声。Matlab中小波分析功能能够对信号数据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有效的分解,最后重构处理后的信号。通过实例对比,选用合适的去噪方法和去噪函数,对信号数据进行处理,最后能够得到更适合的最优估计。  相似文献   
402.
传统基于GPS和全站仪的地表变形监测手段由于监测点少,难以对滑坡体进行整体监测,本文提出基于点云所成模型间比较的变形信息提取方法,结合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效果。结果表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领域是完全可行的,虽然其在测量精度上略低于GPS、全站仪等传统监测手段,但对大范围区域快速、连续、全方位监测的优势是其他监测手段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403.
高速铁路建成运营后,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在桥墩一侧施工、堆载等,会造成桥墩发生偏移,影响线路的平顺性,严重威胁高速铁路行车安全,需对其进行纠偏整治。本文以某城际高铁K19段高架桥桥墩的偏移整治工程为例,在整治期间,对线上监测点和轨道线形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施工,直至达到纠偏目标。监测结果表明了监测方案的有效性、正确性,能够对施工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且能够为纠偏是否达到目标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可为类似高速铁路的纠偏整治及线上监测提供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404.
以LandSat多时相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规则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监测会理县2000~ 2015年地表覆盖变化.结合1∶50 000 DEM数据,分析了会理县地表覆盖构成与转移、变化动态度及潜在退耕地情况.监测分析结论能为会理县加强空间管制、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决策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405.
为了确保桥梁运营安全以及确定及时有效地运营管理措施与维修养护方案,桥梁结构变形监测工作就显得愈加重要。因此对比分析了桥梁变形监测的全站仪三维坐标法、一机多天线GPS变形监测法、三维激光变形监测法各自的原理、精度分析、优缺点和适用性,并对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06.
中国及周边海域对流云团的水平和垂直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1月-2010年12月CloudSat-CALIPSO二级云产品2B-CLDCLASS-LIDAR,统计中国及其周边海域对流云的发生频率,根据对流云发生频率的分布特征将中国及周边海域划分为青藏高原(TP)、东部陆地(EC)、南部海域(SO)和西北太平洋(WP)4个子区域,并研究了4个子区域积云团和深对流云团的水平尺度和垂直尺度。统计结果表明,海洋积云团的水平尺度约为2 km,陆地积云团的水平尺度约为1 km,海洋下垫面热力性质均匀,积云团尺度更大;陆地下垫面非均匀性强,积云团分布更为零散。深对流云团的水平尺度为10-50 km,东部陆地最大,约为45 km,西北太平洋最小,约为30 km。陆地深对流云团水平尺度较海洋上大,且多尺度特征显著,应该与深对流云发生的复杂天气背景有关。积云团的垂直尺度范围为0.24-2 km,4个区域无明显差异。垂直尺度海洋深对流云团大于陆地云团,其中在南部海域地区最大,约为15 km,青藏高原最小,约为10 km。与陆地云团相比,海洋深对流云团表现为水平尺度更小、垂直尺度更大的中尺度对流体特征。   相似文献   
407.
基于背景误差的特征长度理论,研究调整背景误差水平分辨率对多普勒雷达资料三维变分同化的影响。首先利用NMC方法针对暴雨落区统计不同水平分辨率的背景误差协方差,分析两种不同分辨率的背景误差的结构特征,研究水平分辨率对背景误差特征长度的影响。将其应用于雷达资料同化中,研究背景误差水平分辨率变化对雷达资料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背景误差水平分辨率由27 km提高到3 km时,在大气低层体现出更细致的动力场信息,其动力场水平特征长度按水平分辨率的二次根递减,而温度场与水汽场水平特征长度变化不明显。在将不同分辨率的背景误差用于三维变分同化时,更高分辨率的背景误差可以在分析场增量中体现更细致的中小尺度信息,能够明显改善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同化效果,并在随后的暴雨数值模拟中雨量及其分布形态更接近实况。  相似文献   
408.
张兵  黄文江  张浩  倪丽 《遥感学报》2016,20(6):1470-1478
针对国家全球化战略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地球资源环境动态监测技术主要研究进展,发现存在地球资源环境监测高精度产品缺乏、动态监测能力不完备、遥感信息服务及时性和便携不足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迫切需要发展面向全球和重点区域的持续、动态观测能力,建立全球视野的资源环境动态监测产品和应用系统,突破全球资源环境研究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建立全球资源环境遥感监测指标和技术体系,形成全球立体协同观测、资源汇聚优化、信息智能处理、云平台业务应用的自主技术体系,完善支撑任务驱动的数据汇聚、模型调度、产品生成等在线遥感信息服务能力,发布全球、洲际和全国高质量空间要素遥感信息产品、专题应用系统、技术报告等成果。最终为全球资源环境研究提供知识发现的数据和服务,支撑中国在全球资源环境监测评估、重大灾害事件监测预警、应对国家安全与全球变化等领域的服务。  相似文献   
409.
国家环境遥感监测体系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桥  刘思含 《遥感学报》2016,20(5):1161-1169
随着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中国遥感监测体系研究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从无到有形成了国家环境遥感监测能力,并业务化实现了主要环境遥感监测要素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为新时期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分析国内外环境遥感发展及中国环境遥感监测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研究了国家环境遥感监测体系的建立与业务化运行,提出了中国环境遥感监测体系发展思路与下一步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410.
蒋兴伟  林明森  张有广 《遥感学报》2016,20(5):1185-1198
中国十分重视海洋遥感及其监测技术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优势互补的海洋遥感观测体系,并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海洋一号(HY-1A/B)卫星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海温预报业务系统、冬季海冰业务监测、夏季赤潮和绿潮监测、海岸带动态变化监测、近岸海水水质监测和渔业遥感监测等方面。海洋二号(HY-2A)卫星不仅填补了中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遥感的空白,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在轨运行的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身的综合型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具备同时获取风场、有效波高、海面高度和海面温度的能力。通过卫星获得的数据提高了中国海洋环境监测与灾害性海况预报的水平,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海洋科学研究、全球变化研究等提供了可靠的遥感数据,同时还在国际对地观测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高度认可。海洋一号和海洋二号卫星系列为中国建立完善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国家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和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进程中对海洋遥感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紧迫的需求。为此,紧紧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年—2025年)》中专门规划了海洋观测卫星系列,服务于中国的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权益维护、海域使用管理、海岛海岸带调查和极地大洋考察等方面,同时兼顾陆地和大气观测领域的需求。在充分继承已有HY-1A/B、HY-2A、高分三号(GF-3)和中法海洋卫星(CFOSAT)成功研制经验和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光学和微波遥感技术,建设新一代的海洋水色卫星和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具备卫星组网观测能力;发展海洋监视监测卫星,构建优势互补的海洋卫星综合观测体系。通过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海洋遥感卫星必将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