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1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495篇
测绘学   212篇
大气科学   284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1034篇
海洋学   46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23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下扬子区宜兴葛山剖面自下而上出露三叠系周冲村组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岩四种不同白云岩化程度的产物,为研究白云岩化过程中碳酸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提供了优选素材。岩石学观察表明,白云岩化从方解石边部开始,白云岩化程度不同可形成从灰岩到白云岩的过渡类型。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发现,随着白云岩化作用的增强,岩石中镁含量增加,同时锶含量急剧减少,而锰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因此,认为白云岩化作用是一个锶减少、锰增加的过程。另外,白云岩化过程中SiO2、Al2O3、K2O、Ti2O和V这5种组分的地球化学行为较一致,其含量与白云岩化强度关系不明显。综合岩石学观察和主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分析,认为剖面底部白云岩夹层形成于同生-准同生期,而剖面中部和顶部白云岩则由准同生期或早成岩期卤水回流渗透形成。  相似文献   
222.
页岩油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求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的进一步深入,页岩油气逐渐成为现今勘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国内针对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没有成功的案例可循,实际工作中一直沿用了国外页岩气的勘探及评价思路。通过研究指出,页岩油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勘探不能照搬国外的页岩气评价思路,将研究重点仅仅停留在有机碳含量上无法满足勘探需要,页岩油勘探的核心问题在于地层已生成的游离烃含量的评价。利用胜利油区第一口页岩密闭取芯井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孔隙度与单位含油体积以及含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发现了烃源岩中孔隙性越好,含油性越好的特点。利用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岩心分析数据推导出了反映泥质页岩游离烃含量的评价模型,并构建了基于实测的深侧向电阻率、孔隙度、有机质成熟度等参数的求取模型。利用页岩地层游离烃中有机碳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对比可以直观反映地层中游离烃含量的垂向变化规律,指示页岩层段的有利油气区段。以胜利油田沾化凹陷罗家地区罗69井实验分析资料为例,对模型的参数求取及效果分析进行了阐述,构建的地层有机质成熟度模型及游离烃中有机碳含量均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游离烃有机碳含量绝对值、以及游离烃中有机碳含量与地层有机碳含量的比值实现了对页岩油地层可动油气富集带的指示,可动油气相对富集的层段即为页岩油地层的勘探目标。该思路可为目前的陆相页岩油勘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23.
河套平原表层土壤元素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分析了河套平原不同表层土壤的元素含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河套平原表层土壤元素的组成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河套地区土壤Al、Fe等元素与Na、Sr化学活动性元素的特征差异较大;而重金属元素Cu、Mn、Pb、Zn等元素存在异常,变异系数较大,明显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作为人类工业活动的指标。表层土壤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表明,Ca、Mg等稳定元素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反映了土壤母质对元素含量影响较大;P元素的理论模型为线性,与河套地区大面积农田使用磷肥过量有关;重金属元素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表明受到工农业生产等小尺度因素的影响。河套平原地区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北部和南部地区较高,且北高南低,东西向变化不明显的特征,这与当地的工业开矿、城市化发展以及工农业的生产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4.
茶尖岭矿区M28异常分布区银多金属矿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岩浆岩有空间、成因联系,属于浅成热液矿床中的矽卡岩型成因。银多金属的成矿是热液活动、构造作用的产物,根据地层中元素的初始含量及矿源岩来阐明该异常分布区银多金属矿源条件。初步分析认为,板岩类及闪长玢岩为M28异常分布区的矿源岩,该异常分布区地层中银多金属元素的初始含量较高,该异常分布区银多金属成矿的矿源条件比较好。  相似文献   
225.
含碎石紫色土坡面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土槽模拟降雨试验基础上,观测了具有不同碎石体积含量紫色土的降雨入渗地表产流产沙量以及细沟间径流和细沟径流的流速,以期建立碎石含量与土壤流失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碎石混合对降雨入渗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当碎石含量为20%~30%时,碎石的存在增强土壤入渗能力,当碎石含量提高到30%时,土壤的入渗能力被削弱。土壤中碎石混合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坡面细沟间径流流速和细沟径流流速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细沟间径流平均流速逐渐增加,细沟径流的平均流速逐渐降低。土壤中碎石混合通过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增强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径流含沙率和土壤流失量显著降低,土壤流失比与碎石含量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26.
基于经验模型的Hyperion数据植被叶绿素含量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反演植被叶绿素含量而言,基于Hyperion等高光谱传感器数据、利用经验方法建模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利用多种植被的实测数据以及Hyperion模拟数据,分析植被反射率及其变化形式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针对红边参数、植被指数等分析植被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选取最准确的经验建模方法。经过对比,改进的简单比值指数(modified simple ratio,MSR)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最高,其回归模型能比较准确地反演出叶绿素含量。通过Hyperion图像、利用MSR指数与实测叶绿素含量得到回归模型,建立区域叶绿素含量分布图;并对张掖地区植被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反演,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精度,相对误差低于5%。  相似文献   
227.
提出利用国际参考电离层附加虚拟观测值对总电子含量值为负数的地区、赤道异常区域和南半球区域电离层进行约束,在日固地磁参考系下采用15阶次的球谐展开建立全球电离层模型,解算得单位权中误差约为1.6TECU,残差绝对值小于3TECU的比例达90%以上,且全球电离层图与IGS电离层工作组的电离层产品精度相当,偏差RMS约为3.7TECU,卫星差分码偏差与欧洲定轨中心相比优于0.1ns,与IGS相比优于0.2ns,接收机差分码偏差与欧洲定轨中心相比优于1ns(大部分优于0.5ns),与IGS相比优于1.5ns。实验结果表明,附有国际参考电离层约束的全球电离层模型确保了全球各个地区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为正值,且有效提高了全球电离层模型在赤道异常区域、海洋地区和南半球的精度。  相似文献   
228.
229.
230.
分别于2000年4月、2001年4月和2002年8月对珠江河口水域海洋经济动物体内Cu、Pb、Zn、Cd四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4种经济动物体肌肉Cd、Cu、Pb、Zn各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是0.08、2.67、0.05、5.69mg·kg~(-1),其变化范围为nd~0.46mg·kg~(-1)、0.24~11.85mg·kg~(-1)、nd~0.26mg·kg~(-1)、1.55~18.36mg·kg~(-1)。甲壳类与头足类生物体内铜铅锌镉含量比较接近,远远高于鱼类的含量。所检测的14种经济类海洋动物中,虾姑、乌贼Cu的含量高于其余三种元素的含量,其余12种生物Zn的含量比另三种元素含量高。三次调查该水域经济类海洋动物体铜铅锌镉的含量基本一致。与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比较,14种被测样品铜、铅和镉的含量全部符合该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