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37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1215篇
海洋学   245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0年   5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张万良 《铀矿地质》1996,12(3):156-159
刘家金矿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赋存于元古代地槽发展晚期形成的陆相碎屑-火山碎屑岩建造之中,矿体受变凝灰岩(少量板岩)中的褐铁矿化顺层破碎带控制,规模中等,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金矿物以不规则中细粒自然金为主,含微量金银矿,伴生元素少。金矿化是热液作用的结果,更是氧化淋滤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82.
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个湖泊——大湖池和沙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季节和水位悬浮有机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及碳氮比值(C/N)的变化特征,甄别悬浮有机质的来源.结果表明:在不同水位条件下,悬浮有机质的δ13C和δ15N均存在差异显著性.沙湖5月水位上涨时,悬浮有机质δ13C最正,均值为-26.4‰±0.9‰,10月退水后,δ13C最负,均值为-31.2‰±1.1‰.悬浮有机质δ15N值在5月和8月较低(范围为3.5‰~5.5‰),10月也相对较低,均值为6.1‰±0.6‰,而12月相对较高(7.3‰~10.8‰).悬浮有机质C/N值在10月最低,均值为6.5±0.6,小于7,与其他各月的C/N有显著差异,而其他各月C/N在7.8~8.7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大湖池悬浮有机质δ13C、δ15N各月的变化趋势与沙湖类似,并且两个湖泊在相同月份的δ13C、δ15N或C/N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大湖池的δ13C和δ15N比沙湖的δ13C和δ15N均值略偏正0.1‰~0.5‰,C/N比沙湖的C/N略偏低0~0.4.有机δ13C、δ15N结合C/N示踪表明,大湖池和沙湖的悬浮有机质在5月水位上涨和8月丰水期主要来源于河流运输的土壤有机质,表层沉积物对5月悬浮有机质也有一定贡献(16%),水生浮叶植物对8月悬浮有机质有一定贡献(25%);10月秋季退水后悬浮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类(77%),表层沉积物有一定贡献(23%);12、3和4月冬、春季枯水期悬浮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表层沉积物,候鸟粪便对12月悬浮有机质有较大贡献(40%),湿地植物碎屑对3和4月有较大贡献(47%和51%).  相似文献   
983.
地面放射性氡法在寻找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矿化富集与铀镭平衡变化特征,在西北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运用地面放射性氡法--^218Po测量方法进行了找矿试验,试验表明运用^218Po测量结果曲线来圈定层间氧化带中铀矿化富集部位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84.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吐鲁番-哈密盆地十红滩层间氧化带犁铀矿床容矿层样品采集和稀土元素测试、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容矿层的原岩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主要来自于南部蚀源区觉罗塔格山,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为低温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进一步证明该砂岩型铀矿床形成于低温条件下.不同地球化学环境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趋势显示,在层间氧化作用过程中发生了稀土...  相似文献   
985.
中哈边境伊犁地区中二叠统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杨伟  姜亭  宋博  牛亚卓 《地质学报》2017,91(4):942-953
细粒沉积物中的暗色泥岩是利用地球化学指标进行沉积环境分析的最有利载体之一。中哈边境伊犁地区中二叠世泥岩较为发育,厘定泥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对其是否可以成为烃源岩和其生成油气潜力十分关键。本次研究主要从暗色泥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结果为基础,选用对沉积环境反映比较敏感的元素,分析研究区地层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与沉积介质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探讨伊犁地区中二叠世沉积期的湖盆气候条件、盐度、氧化还原条件等沉积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m(Sr)/m(Ba)]、[m(B)/m(Ga)]和硼质量分数(w(B))共同反映出伊犁地区中二叠世为较咸水—咸水的沉积环境,且从早期的晓山萨依期向晚期的铁木里克期湖盆古盐度逐渐升高;U、Th/U和V/(V+Ni)揭示出伊犁地区中二叠统为缺氧环境下的产物,沉积环境为水体分层不强的厌氧环境—水体分层及底层水体中出现H_2S的厌氧环境的过渡;依据中二叠世泥岩北美页岩标准化分布推测当时沉积应为化学风化作用较弱的较干燥气候,同时水体可能较安静。综上分析认为:伊犁地区中二叠世处于干燥缺氧的咸水环境,且从早到晚沉积环境水体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盐度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986.
赣南版石和蔡坊盆地流纹质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29.2±2.3 Ma和138.0±2.4 Ma。综合报道的同时期火山岩年龄,可以确定武夷山西缘发育的早白垩世火山岩形成时限大约在145~130 Ma。版石和蔡坊火山岩SiO_270%,属于高硅流纹质岩石,具有较低的Fe_2O_3~t/MgO比值(平均值1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中-重稀土元素,具显著的Eu负异常(δEu=0.06~0.20),类似于湿冷氧化性流纹岩,可能由来自交代岩石圈地幔的富钾岩浆结晶分异形成。湿冷氧化性的版石和蔡坊流纹质火山岩在武夷山西缘出现,并没有扩展到华南内陆,很可能表明古太平洋俯冲对华南地幔的影响范围主要位于武夷山西缘及其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987.
索尔库都克矽卡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北缘,矿区发育早、晚两期矽卡岩并分别伴有成矿作用。两期矽卡岩在产出特征、矿物组合及成矿过程方面均有明显区别,其中与早期矽卡岩有关的成矿金属元素为Fe-Cu-Mo组合,与晚期矽卡岩有关的成矿金属元素为Cu-Mo-Zn组合。本文对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的矽卡岩单矿物、安山质围岩、矿石及与成矿有关的脉岩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早期矽卡岩成矿过程与安山质围岩关系密切,成矿环境经历了由进化变质阶段的弱还原-弱氧化条件→氧化物阶段的弱还原环境→退化变质早阶段氧化环境→退化变质中晚阶段弱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过程,铁质可能主要来自于围岩;晚期矽卡岩成矿过程中成矿环境经历了由进化变质阶段的氧化环境→退化变质阶段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石英-硫化物阶段的弱还原-还原环境→石英-方解石阶段还原环境的变化过程。虽然在具体的成矿过程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但在早、晚两期矽卡岩各自的主成矿阶段均经历了由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为大量金属硫化物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导致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88.
罗梅 《铀矿地质》1996,12(4):197-203
本文从中国北西部地区实际地质情况出发,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含铀建造的形成与分布、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论述了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及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盆地古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同时,从含铀盆地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岩相古地理条件、含矿主岩的地层时代和铀成矿时代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四方面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分布规律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89.
桂西北高龙式金矿的成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力  关广岳 《贵金属地质》1996,5(4):279-287
本文对桂西北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的代表之一-高龙金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作了说明,对该金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形态与规律、矿石类型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桂西北北中三叠系氧化带中的高龙金矿属-成矿循环周期中晚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0.
杨福新 《西北铀矿地质》2005,31(1):12-16,33
通过十红滩铀矿床聚矿空间的研究,证明背斜两翼、凹陷构造、隆起区边缘次级凹槽等构造洼地是区中主要的构造控矿空间,中上游主辫状河中、与次级河道交汇部位及低洼汇水区是南矿带的聚矿空间,中游主辫状河及扇形河漫滩紊流沉积区是北矿带的聚矿空间。聚矿空间中砂体是成矿的基本条件,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是铀元素能够在聚矿空间中成矿的重要条件。低位砂体、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和凹陷构造的吻合部位是聚矿的定位空间。这些聚矿空间和控矿因素,对于深化找矿有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