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篇 |
大气科学 | 81篇 |
地球物理 | 1篇 |
地质学 | 14篇 |
海洋学 | 8篇 |
综合类 | 5篇 |
自然地理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北京市2000—2015年SPOT遥感影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合气温、降水量、日照时长等气候因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及二阶偏相关系数法,剖析北京NDVI时空变化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2000—2015年间,北京植被覆盖变化总体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中心城区多为低植被覆盖区,郊区多为... 相似文献
32.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与人类福祉和生态系统服务息息相关,研究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规律,探究气候因子对植被变化的驱动机制,对预见气候因子对生态系统影响、制定生态环境可持续保护策略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此,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的MODIS NDVI数据并结合相关的气候资料,通过对像元信息进行提取与分析,采用最大合成法、克里金插值法、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对2000-2016年朝鲜全境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朝鲜全境植被覆盖空间分布不均,北部盖马高原、东北部咸镜山区,中、东部山地丘陵区为高值区;西、南部平原地区,东部沿海地带为低值区。NDVI值整体上增加,局部减少,空间差异明显。植被生长受气温和降水双重驱动,其中,气温对植被年内生长变化比降水作用更大;而气温因素中,年平均气温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程度略大,NDVI对降水的响应存在明显滞后效应;NDVI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程度与空间地理位置、高程有关。区域植被NDVI年际变化主要受年最低气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时空变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厦门市为例,首先对PM10平均浓度数据进行趋势性、周期性和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气温、降水强度、降水日数、风向等气候因子对PM10浓度变化在时间上的影响,同时使用了交叉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月平均降水日数和PM10大气污染指数(API)为优(PM10浓度<0.05mg/m3)的月内天数百分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利用从遥感影像获取的地表覆盖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与局部PM10年平均浓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PM10浓度年内变化无明显的上升和下降的趋势,但有显著的周期性,分别为3、7和29天,气候因素对PM10浓度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月平均降水日数对API为优的月内天数百分比的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周期大约为3个月,局部PM10年均浓度与该地区的土地覆盖类型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植被覆盖的比例越大,该地区的PM10年平均浓度就越小。 相似文献
34.
黄瓜瓜条达到正常成熟所需生长天数受温室气候环境的制约。上海引进自控温室荷兰黄瓜生产 ,常需要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合理调控 ,达到适期上市 ,实现增产、降本、增收。本文研究了自控温室荷兰黄瓜坐果规律与温室环境的关系 ,揭示了影响黄瓜果实生长期和化瓜的温室气候环境因子 ,同时探讨了相应调控措施 ,为创造适宜温室气候生态环境条件提供依据。1 试验基本情况选用NEVADA ,K1 43 3黄瓜品种 ,于 1 998年 1 1月至 1 999年 6月在上海东海蔬菜示范基地采用无土栽培方式分秋、冬、春三季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密度 1 3 0 0 0株 /hm2 。每… 相似文献
35.
黄土高原地区NDVI与气候因子空间尺度依存性及非平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基于MODIS传感器的植被指数产品(MOD13Q1)及50年气候数据,通过地理加权回归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比,对中国黄土高原地区NDVI与气候因子间的空间尺度依存性及非平稳性进行研究,以期准确建立二者间关系.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域内,NDVI与气候因子间存在很强的空间尺度依存关系,相同空间尺度下,年均降水较年均温对NDVI影响的波动性更大;② 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展现二者间关系;③气候因子对该地区NDVI的影响差异明显,降水存在直接正向影响,而温度的影响则较复杂;④ NDVI与气候因子间沿东北--西南的分布格局体现出区域内不同植被--气候区差异特征.二者间的异质情况还反映出除气候外,人类活动,地形等其他因素对NDVI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草原蝗虫的气象遥感监测预测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安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2006,(1):16-17
国家科技部公益研究专项“草原蝗虫的气象遥感监测预测服务系统”项目经过2年多的科学研究,建立了草原蝗虫大爆发与大尺度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揭示了草原蝗虫大爆发的气候背景;研究了草原主要蝗虫发生、发育、世代与气象生态条件的关系;利用主要气象灾害(高温、干旱、洪涝等)的历史序列资料,结合草原蝗虫爆发的统计资料,建立气象灾害与蝗虫大发生的相关模型;建立了遥感数据反演的草原蝗虫发生期地面温度、 相似文献
37.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基于生态系统生产力指数(EPI)、稳定性指数(ESI)和承载力指数(EBCI),构建遥感综合评价模型,就洱海流域2005—2020年的生态系统质量进行量化研究,并分析其变化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洱海流域生态系统质量综合指数(EQCI)均值为56.49(总分100),EPI、ESI和EBCI三项指数均值分别为49.05、74.16和56.97,可见洱海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16 a间EPI、ESI、EBCI和EQCI均呈上升趋势。不同生态系统间,生态质量水平从大到小为:森林>草地>农田>城镇>湿地>水体。当土地类型转变为城镇类型会对生态系统质量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草地、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中气温和降水与EQCI多呈正相关关系,城镇生态系统中气温与EQCI多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8.
黔东南州90年代稻瘟病发生的气候因子分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气候特点是暖冬凉夏,加上本州地形复杂,区域性小气候较为显著,稻瘟病发生面积大,程度重,品种抗性丧失,是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因子,适宜的气候条件是稻瘟病流行的主要因子,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适宜稻瘟病发生的气候指标:对镇远县1987-1997年穗稻瘟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穗稻瘟病发生程度预测方程。根据90年代我州稻瘟病发生情况和气候特征,对我州稻作区进行初步区划。在这一项目的分析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39.
随着修订风蚀方程(RWEQ)的提出,采用增加了冻结因子的气候因子(WF)表达风蚀气候侵蚀力更具有科学性和必要性。基于中国北方风蚀区157个气象站1980—2016年的观测数据,逐月计算了各站点气候因子,并探讨了气候因子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0—1997年,年气候因子值表现为快速下降,从940.46kg/m下降到273.03 kg/m;而1998—2016年,年气候因子值表现相对稳定,在139.81~398.85 kg/m范围内波动。(2)春季气候因子值约占全年63%,其变化也显著高于其它季节,这也是土壤风蚀发生在春季的主要原因。(3)气候因子的高值区分布在新疆东部、青海西部、40°N以北的内蒙古中西部,这与气压中心和高大山体地形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40.
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91--2000年连续10a逐旬的NOAA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最大NDVI值法,分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0a来,年最大NDVI值为0.736-0.848,1994年以后逐年下降;植被覆盖率呈降低趋势,轻度减少与轻度增加的比例差值平均达到38%。在此基础上,结合同期气象数据(月平均气温、降水数据),利用偏相关分析和复相关分析,探讨了不同时期(汛期与非汛期)农牧交错带最大NDVI变化气候驱动的区域分异,将研究区划分为气温相关型、降水相关型、降水气温相关型和非气温降水显著相关型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