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6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607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614篇
地球物理   306篇
地质学   1003篇
海洋学   318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25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在震后趋势判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元珠  林元武  张培仁 《地震》2001,21(2):101-104
初步讨论了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在顺义4.5级地震震后趋势判断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震中区土壤Hg释放量快速衰减;延庆龙庆峡水库翻花冒气异常释放的主要气体CH4来源于生物成因,而非地震前兆异常。据此认为顺义地震之后,首都圈构造活动水平没有增强的趋势,并于1996年12月27日提出未来15天内首都圈发生Ms≥5.0地震的可能性很小的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992.
凝结潜热释放和地表热通量对一次飑线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13年7月4—5日一次产生大风、短时强降水强对流天气的飑线过程进行数值试验,研究了凝结潜热释放和地表热通量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1)凝结潜热释放对飑线系统有重要的作用,对飑线发展维持、移动及成熟阶段的垂直结构都有着一定影响。(2)当飑线系统进入成熟阶段后,小尺度的积云对流中的凝结加热作用于中高层大气,加强了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而对流系统内垂直上升运动的加强又导致凝结加热作用更强。(3)凝结加热作用极大地促进了飑线的低层入流、高层出流的垂直结构,以及系统前方中层入流和高层出流之间形成的间接垂直反环流,促进高空动能下传的同时,使系统前方对流不稳定性增加,新的对流单体易于触发。(4)潜热释放间接增强了对流内部的冷性下沉气流,进而加强了低层的阵风锋,使得新的对流单体能在飑锋处触发,飑线以新老对流单体交替的方式向前移动。(5)在高低空急流的垂直耦合促进飑线发展的同时,成熟阶段飑线中较强的凝结加热对高低层急流有反馈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这种垂直耦合。(6)地表感热、潜热通量等边界层非绝热过程在对流系统的触发和发展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地表热通量在白天加强了对流边界层的湍流混合作用,由此产生的特征维持到了夜间,形成了适合飑线触发的层结条件。另外,在对流形成之前,与地表潜热通量相关的边界层加湿作用为对流的爆发贮存了丰富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993.
1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badly needs energy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exploitation of more kinds of energy resources shouldbe intensified to meet this need. According to presentliterature, oil/gas fields, coal fields as we…  相似文献   
994.
2018年5月7日华南地区受锋面中尺度对流系统和暖区对流系统影响,出现多条中尺度雨带。其中锋面对流系统形成降雨区范围较广,雨量分布不均;在锋前30~200 km暖区内,多个离散的短生命史β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范围较小的中尺度雨带;而在华南沿海地区中尺度线状对流长度超过300 km,稳定维持时间超过12 h,形成局地300 mm以上的沿海强降雨带。雷达回波分析表明华南地区的锋面对流系统、暖区对流系统均以低质心型对流单体为主,其中锋面对流单体35 dBz回波顶高平均为5.5 km,暖区对流系统35 dBz回波顶高平均为4.7 km。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诊断降水效率表明,锋面系统降水效率平均在10%~15%,暖区对流系统的降水效率波动明显,瞬时降水效率可超过90%。此次降雨过程中雨滴谱分析表明,小粒子直径、高雨滴数密度的暖云降水特征突出,沿海暖区对流系统在各个降水强度量级上都具有更大的粒子直径和数浓度,因此降水效率较高。预报检验表明主流业务数值模式对于暖区对流性降水预报能力有限,欧洲中心再预报改善了暖区对流性降水离散度分布,中尺度区域数值模式能够反映锋面对流和暖区对流的基本特征,但在沿海暖区对流系统的强度、组织上仍然有偏差。比较锋面降水和暖区降水的集合预报敏感性表明,锋面降水对于锋前低压槽、低空急流等天气系统强迫具有较高预报敏感性,而沿海暖区降水对于上游入流区不稳定能量分布具有更显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5.
王雪辉  刘卫 《地质与勘探》2019,55(5):1268-1275
为分析反倾边坡倾倒变形影响因子敏感性差异,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灰色关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将边坡几何特征参数、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岩层力学参数定为反倾边坡第一级倾倒变形影响因子,并从各一级因子中进一步划分出边坡坡度、岩层倾角、岩层柔度等12个次级影响因子;然后对各二级影响因子分别选取11个水平数,并将12个二级影响因子、11级水平数随机组合成11套数值模拟方案,采用UDEC进行各方案数值模拟分析;最后采用灰色关联理论以坡顶倾倒变形水平位移为参考序列对12个二级影响因子进行关联度计算,并进一步分析出了3个一级影响因子敏感性大小。研究结果表明:(1)12个二级影响因子对倾倒变形影响最大的是岩层倾角;(2)三个一级影响因子中几何特征参数对倾倒变形影响最大,岩层层理力学参数对反倾边坡变形影响次之,岩块物理力学参数对反倾边坡变形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96.
简述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编程开发了利于实时计算的对流层延迟修正值的软件,基于灵敏性理念,分别针对温度、大气压及高度角变化,绘图分析了霍普菲尔德、萨斯塔莫宁和勃兰克等三种改正模型的修正效果,取得了合理选用模型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997.
《气象》2017,(11):1452-1452
《气候变化突发影响:预见意外》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著 (初子莹遇蕾译)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已经发生变化,还出现了一些人类未曾见过的温室气体,而地球气候正在这样的未知驱动下发生着变化。该书将问题聚焦在一切有潜力对物理气候系统、自然系统或是人类系统产生极端恶劣影响的突变上,这些突变通常会影响到人类关注的多个内在关联的领域。  相似文献   
998.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选取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和ACM2)对2018年8月20日和2019年8月2日宁夏两次低涡暴雨过程进行敏感性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YSU和MYJ方案对暴雨的预报性能均较优,ACM2方案对强降水的空报率较大;YSU方案对逐时中等强度降水的模拟效果更优。YSU方案对低涡系统的移动路径和中心强度模拟效果最好。相比ACM2方案,YSU和MYJ方案对环境场物理量和边界层内水汽混合比的模拟更接近实况,并且YSU方案能准确地反映边界层内位温分布特征。YSU与ACM2方案的湍流混合强度更强,后者维持较强湍流的时间更长。总体上,YSU方案对宁夏低涡暴雨过程的模拟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99.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小麦需水量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ROPWAT作物模型模拟分析了过去50年(1961-2010年)及IPCC RCPs情景下未来2020年代(2020-2029年)中国小麦需水量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以小麦需水量的变化率作为敏感性因子,对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中国小麦需水量的敏感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多年平均需水量约为1056.4亿m3,最高值位于黄淮海地区。小麦需水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存在空间差异,华北和西北地区是小麦需水量的重度和极度敏感区,东北地区以及云贵高原地带是小麦需水量的轻度敏感区,而中国中部及南方部分地区的小麦需水量对气候变化不敏感。不同RCP排放情景下小麦需水量的敏感性分布不同,RCP8.5高排放情景下的小麦需水量敏感性区域比RCP4.5中排放情景下明显扩大,轻度和中度敏感区域扩大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频繁见诸报端.旨在实现发展和减排双赢的低碳经济理念正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推崇.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发布以后,人类必须一致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流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