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南秦岭的北大巴山—武当山—十堰—随州一带发育大规模的镁铁质岩墙群,其岩石学成因为地质学家所广泛关注。本文对其中的武当山十堰地区黄龙—方滩一带发育的辉长岩体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SHRIMP锆石U-Pb年龄以及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21.2±2.5 Ma);岩石地球化学组成显示辉长岩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其平滑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与E—MORB相似;中等Ti、Zr、Hf、Nb含量,亏损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结晶年龄锆石的ε_(Hf)(t)值在-13.5至-6.18之间,表明岩石具有古老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2103~1640 Ma)。综合分析表明:该套辉长岩岩浆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低压、中等程度部分熔融形成,并且其源区为亏损地幔与富集地幔组分混合成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的相关资料,认为该套E—MORB性质辉长岩形成于类似汇聚边缘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受勉略洋壳俯冲影响,为俯冲—碰撞造山阶段产物。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南缘青峰—襄广断裂是分隔南秦岭和扬子板块的重要界线,亦是勉略带东延的重要纽带。通过开展房县门古和五台地区路线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查明门古地区发育的原定新元古代耀岭河群火山岩为晚奥陶世变玄武岩块体((444.9±2.5)Ma),并与原划震旦系—寒武纪的灰岩、硅质岩块体包裹于砂质片岩中,显示出构造混杂岩带特征;五台地区侵入志留系梅子垭组的辉绿岩为早志留世岩浆活动产物((432.4±3.3)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地区样品均具有高TiO_2、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等特征,不相容元素比值及稀土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等均表现出OIB亲缘性,两地区样品岩浆均起源于较深部的软流圈地幔,母岩浆为高压环境下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低度部分熔融形成,并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且受到地壳轻微混染;区域地质特征和构造判别图解共同指示二者非地幔柱成因,其形成环境与大陆裂谷无关,而是形成于大洋板内环境,这为进一步理解南秦岭显生宙构造演化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3.
14.
武当山推覆构造由主滑脱面、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推覆体带和后缘挤压-伸展带4种构造成分组成,中央推覆体带划分为7个推覆体,各推覆体在平面上呈鳞片状越覆,在剖面上呈道冲叠覆,构成鳞片叠覆的几何模式。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二维重力正演拟合的方法,导出湖北武当山地区地下地层的可能分布,认为该地区是老地层覆盖在新地层之上,从而佐证了推覆体的存在。同时还得出:在川陕鄂地区的地壳中普遍存在低密度体,该低密度体可能是麻粒岩受压后折出自由水发生破碎所致。 相似文献
17.
湖北谷城紫金复合型韧性剪切带的变形史及其推覆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超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3,20(4):27-33
作为武当山大型推覆体内部紫金断片构造边界的紫金韧性剪切带具有复合质,曾先后经历了自北而南的韧性推覆一北东向脆,韧性左行走一北东向韧,脆性右行走滑-脆性张破裂及平移。韧性剪切带的演化与武当山推覆构造的递进变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杜元府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1(1):31-34
该文建立了变形反演与相应的二维编微分方程组,并研制了反演的软件,为适合任何地区进行变形剖面复原的数值化方法,既适用于平衡的地区又适用于不平衡的地区。以此方法得出武当山推覆体滑移缩短量为162.87km。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遗产地景区管理制度变迁问题是一个学术热点。该文在系统分析武当山世界遗产地景区管理制度变迁历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武当山管理机构在组织形式、职责权限、行政级别三方面的变化,认为武当山世界遗产地景区制度变迁的动因在于制度供求关系的变化、偶然大事件的推动、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产权制度设计的激励。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办的“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于2005年4月25-29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来自国内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4月30日至5月2日组织了4个野外考察小组,分别对武当山、三峡、神农架、庐山的地质进行了考察。会议交流分主会场和11个分会场。孙枢、裴荣富、於崇文、张本仁、贾承造、翟裕生、谢先德、刘嘉麒8位院士在主会场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