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85篇 |
免费 | 403篇 |
国内免费 | 7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28篇 |
大气科学 | 1668篇 |
地球物理 | 100篇 |
地质学 | 258篇 |
海洋学 | 112篇 |
天文学 | 50篇 |
综合类 | 186篇 |
自然地理 | 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236篇 |
2022年 | 225篇 |
2021年 | 341篇 |
2020年 | 185篇 |
2019年 | 289篇 |
2018年 | 185篇 |
2017年 | 239篇 |
2016年 | 193篇 |
2015年 | 214篇 |
2014年 | 240篇 |
2013年 | 176篇 |
2012年 | 177篇 |
2011年 | 148篇 |
2010年 | 127篇 |
2009年 | 124篇 |
2008年 | 99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114篇 |
2005年 | 92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37年 | 1篇 |
1931年 | 1篇 |
1926年 | 1篇 |
192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天气条件的选择、作业云的选择、作业时机的选择、作业云部位的选择、作业射击组合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探讨了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积雨云在我市一年四季均会出现,但汛期内(3一9月)出现的机会更多。伴随积雨云发生的天气现象具有如下特征:气象要素突变、激烈、阵发性明显;并可伴随雷电、暴雨、大风、龙卷、冰雹等天气现象。如何准确地观测、判断积雨云,显得很重要。下面谈谈几点体会。1单块积雨云单块积雨云一般容易识别。这种云多发生在晴空的下午到傍晚,出现在视野内沿山丘的边界地段。从外型上看,其形如塔,顶部为砧状;底部较平,有时与地平线没有明显的界线;光亮度为上白、中发、下暗。此种云出现时间较短促,本站常在夏半年至秋季观测到这种情况。2多块积… 相似文献
3.
CT-12K云高仪是芬兰VAISALA公司生产的新一代激光测云仪,它具有结构清晰,测量精确,便于维护等优点,我国现有多个机场用其作为云层自动观测设备。下面介绍一下它的测量原理和工作过程。1测量原理CT-12K云高仪是通过测量一束光脉冲从发射端发出后,经云底反射被接收端检测到,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来确定云层高度。云高与反射延迟时间的关系为:h一Ct/2………………………………()其中c为光速(一2.9979XIO‘m/s)实际上.由于大气中微粒的大小、密度及云层厚度的不同,在各个高度上都会有部分反射,因此实际的问波信号加留1… 相似文献
4.
气候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气候反馈机制,而气候模式对这些反馈机制描述的差异,正是造成不同模式对同一直接辐射强迫(如二氧化碳加倍)的响应不同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正确描述气候系统中的各种反馈作用,气候模式才可能用来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进行预测。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气候系统及模式反馈机制分析研究时所常用的一些概念,如气候敏感性参数、云辐射强迫等,随后概述了气候模式反馈机制比较分析时常用的各种方法,并指出了这些方法各自的优缺点。而详细的有关气候系统及模式中反馈作用及其机制的分析则在文章的第II部分给出。 相似文献
5.
欧氏聚类算法是多元统计中的一种重要分类方法,可以将其应用于测绘领域中点云数据的分割。本文首先计算点云数据中两点之间的欧氏距离,将距离小于指定阈值作为分为一类的判定准则;然后迭代计算,直至所有的类间距大于指定阈值,完成欧氏聚类分割。具体步骤为:①利用Octree法建立点云数据拓扑组织结构;②对每个点进行k近邻搜索,计算该点与k个邻近点之间的欧氏距离,最小归为一类;③设置一定的阈值,对步骤②迭代计算,直至所有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大于指定阈值。试验证明,欧氏聚类算法对不同测量技术手段获取的点云数据均具有适用性,可以成功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割,分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地面三维激光雷达点云误差来源,提出了相应的误差校正模型。通过实测数据验证,该模型能够消除系统误差,提高了点云精度。 相似文献
7.
陈源恺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11)
地面固定式激光扫描系统能够获取大面积高分辨率的被测对象表面三维数据,本研究通过对固定式LiDAR激光数据做初分类,从地面点中粗提取具有少量噪声的建筑墙面数据,然后利用平面区域分割算法和立面约束条件提取建筑物墙面数据。在对两份固定式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的实验中,通过对不同分辨率的数据利用本文所提算法都取得了较好的墙面提取效果,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积雪对高亚洲地区水和能量循环起着重要的反馈和调节作用,其变化影响着融雪性河流流量,对下游水资源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被广泛应用于积雪遥感动态监测,然而光学遥感积雪受云层影响严重,且青藏高原地区水汽分布不均,局地对流活跃,积雪的赋存时间变化快,这给高原地区逐日积雪监测及其气候学制图带来挑战。在考虑青藏高原地形和积雪分布特征情况下,结合现有的云覆盖下积雪判别算法,采用8个不同方法的组合,逐步实现MODIS逐日无云积雪算法。选取2009年10月1日-2011年4月30日两个积雪季为研究期,并采用145个地面台站观测雪深数据对去云算法各步骤过程开展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当积雪深度>3 cm时,逐日无云积雪产品总分类精度达到96.6%,积雪分类精度达83%,积雪判对概率(召回率)达到89.0%,算法可实现青藏高原地区逐日无云积雪动态监测和积雪覆盖气候学数据重建,对高亚洲地区的水、生态和灾害等全球环境变化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河北省邢台市皇寺国家观测站布设的Ka波段云雷达、微波辐射计和微雨雷达以及地面雨量计等观测资料,对2017年5月3日一次西南涡天气过程的降水云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水过程为稳定性层状云过程,云内粒子下落速度由高空向地面逐渐增大,第一轮降水出现在云的发展阶段,第二轮降水出现在云的成熟阶段,每次降水开始前云内的相对湿度、水汽含量、液态水含量和温度曲线同时出现跃增和峰值,各指标在降水结束后出现较明显下降,之后得到恢复,出现第二三次峰值并产生降水;利用微波辐射计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反演计算云中水汽压和冰面饱和水汽压差值场("e—E_i"差值场),当云中过冷水和过冷水汽大值区与"e—E_i"差值场的正值区重合时,冷云中贝吉龙过程较强,有利于精细化定量判断强降水出现和人工增雨潜力区位置,综合以上遥感探测资料分析结果,可以认为本次天气过程有利的人工增雨作业时机出现两次,第一次在13:45降水刚刚开始至云顶下降到6 km前;第二次时间较长,云层条件更为有利,即17:40—21:15云顶高度维持在8~10 km的时段;作业适宜高度为4~8 km(-20~0℃)。 相似文献
10.
A dual channel difference (DCD) method is applied to detect nighttime sea fog/stratus over the Huanghai Sea using the infrared (IR) data of shortwave (3.5–4.0 μm) and longwave (10.3–11.3 μm) channels from the Multi-functional Transport Satellite (MTSAT)-1R, i.e., shortwave minus long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difference (SLTD). Twenty-four sea fog events over the Huanghai Sea during March to July of 2006 and 2007 are chosen to determine a suitable value of SLTD for nighttime sea fog/stratus detection, and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