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507篇 |
免费 | 6423篇 |
国内免费 | 34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158篇 |
大气科学 | 2370篇 |
地球物理 | 4337篇 |
地质学 | 9488篇 |
海洋学 | 2701篇 |
天文学 | 446篇 |
综合类 | 2163篇 |
自然地理 | 373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879篇 |
2023年 | 1270篇 |
2022年 | 1400篇 |
2021年 | 1507篇 |
2020年 | 1367篇 |
2019年 | 1457篇 |
2018年 | 1136篇 |
2017年 | 1131篇 |
2016年 | 1218篇 |
2015年 | 1272篇 |
2014年 | 1656篇 |
2013年 | 1356篇 |
2012年 | 1474篇 |
2011年 | 1462篇 |
2010年 | 1406篇 |
2009年 | 1441篇 |
2008年 | 1388篇 |
2007年 | 1182篇 |
2006年 | 1130篇 |
2005年 | 1027篇 |
2004年 | 966篇 |
2003年 | 879篇 |
2002年 | 816篇 |
2001年 | 736篇 |
2000年 | 633篇 |
1999年 | 504篇 |
1998年 | 491篇 |
1997年 | 411篇 |
1996年 | 422篇 |
1995年 | 459篇 |
1994年 | 353篇 |
1993年 | 303篇 |
1992年 | 266篇 |
1991年 | 243篇 |
1990年 | 219篇 |
1989年 | 215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20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0篇 |
1964年 | 17篇 |
1962年 | 4篇 |
1957年 | 13篇 |
1954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31.
简单要素模型下多边形叠置分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矢量空间叠置分析多采用拓扑模型,要求建立完整的数据拓扑关系。该文采用简单要素模型,以多边形叠置交运算为例,介绍简单要素模型下空间叠置分析的具体实现,着重讨论多边形交运算的交替搜索算法,在线段求交中对连续出入点、重交点等特殊数据进行处理。在实际应用中,该算法可较好解决大规模复杂数据层的叠置交运算,比同规模的拓扑叠置运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832.
北京市住宅用地开发压力与城市扩张预景——基于阻力面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城市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从市场机制下的供给方视角出发,提出了预测大都市区住房建设区位选择的一个新模型,并利用2005~2009年北京市新增住宅项目的抽样空间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应用阻力面模型模拟了北京市未来住宅建设用地开发压力和城市扩张的空间格局。研究表明:北京市的新增住房用地区位选择总体上符合单中心同心圆的基本模型,但正在逐渐向等级制特征下的多中心格局演化,北部、西北部区县的中心城区以及南部新城、新开发区周边更有可能成为潜在的下一轮住宅建设核心区,从而成为城市扩张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33.
为了验证传统的内插模型能否满足远距离下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的双差电离层延迟精度的需求.通过构建电离层双差观测方程,以线性内插模型(LIM)和距离相关线性内插模型(DIM)为研究对象,以虚拟参考站技术(VRS)为代表,将解算得到的监测站双差电离层延迟与通过LIM和DIM内插算法得到的监测站双差电离层延迟进行对比,分析这两种模型在远距离CORS网下的双差电离层延迟内插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远距离CORS网监测站条件下,LIM模型的内插精度高于DIM模型内插精度. 相似文献
834.
邻域粗糙集是一种有效的影像特征提取方法,邻域粗糙集模型存在稳定性不高和邻域半径需要反复调整的不足,难以实现地物特征的自动化提取。提出一种多邻域粗糙集加权特征提取方法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特征提取。该方法首先利用不同半径的邻域粗糙集对影像的光谱和纹理特征进行提取,求得不同邻域半径下的有效特征子集;然后统计所有邻域半径下各个特征出现的概率,将概率作为权重与特征进行加权得到最终地物特征。QucikBird影像上分类试验表明本文算法优于传统邻域粗糙集特征提取方法,分类总精度平均提高3.88%,Kappa系数平均提高5.16%。在GeoEye-1影像上的分类试验同样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35.
系统全面地分析并论证了国产推扫式测图卫星影像的几何精度,对卫星测图应用以及后续测绘卫星设计等都具有积极意义。从测图卫星几何成像机理出发,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卫星成像过程中的轨道误差、姿态误差、时间误差、相机内部误差和星载设备安装误差等对卫星影像平面和高程几何定位误差的影响状况,定量分析并推导了各类误差源对影像几何精度的影响程度,设计并提出了国产推扫式测图卫星影像几何精度评估模型和方法。采用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开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影像几何精度评估模型获取的理论精度与实验精度符合度较好,模型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36.
基于矩阵论的空间相似变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空间相似变换的线性化公式,利用矩阵论分析误差方程的系数矩阵,给出求解空间相似变换参数所需控制点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837.
全面评价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升尺度转换方法的精度,有助于合理选择DEM升尺度转换方法,掌握DEM尺度转换规律及构建新的DEM升尺度转换模型。然而目前关于DEM精度评价的研究成果还难以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从全新的视角寻找客观、高效的DEM升尺度转换结果的精度评价方法仍有待研究。基于地球表面接收太阳辐射的分布特性,提出基于能量因子的DEM精度评价方法,应用于不同DEM升尺度转换方法的精度评价中。基于现有的精度评定与质量评价方法,构建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以验证基于能量因子的精度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能量因子的精度评价方法原理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反映升尺度转换后DEM地形空间遮蔽关系的变化情况。该方法为DEM升尺度转换结果的精度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对DEM在定量遥感建模与山区地表生态参量反演等方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38.
839.
840.
详细介绍了介质的声-电转换效应的产生机理、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来搭建声-电观测系统的原理、软硬件系统和实现方法.搭建的观测系统可以实现高分辨率、高采样率和多次叠加的数据采集,极大的增强了采集的微弱声-电信号的信噪比.该系统还具有混合信号同步采集功能,可以方便的通过改变接收传感器进行声-声和声-电两种信号的基本同步测量,为声-电信号的观测和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文章以观测干砂摸型的声-电响应,和冻土模型的声-声和声-电响应两个具体实例验证了该观测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