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74篇 |
免费 | 3668篇 |
国内免费 | 601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18篇 |
大气科学 | 3046篇 |
地球物理 | 3539篇 |
地质学 | 13589篇 |
海洋学 | 1848篇 |
天文学 | 118篇 |
综合类 | 829篇 |
自然地理 | 8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4篇 |
2023年 | 694篇 |
2022年 | 824篇 |
2021年 | 837篇 |
2020年 | 708篇 |
2019年 | 795篇 |
2018年 | 657篇 |
2017年 | 620篇 |
2016年 | 641篇 |
2015年 | 690篇 |
2014年 | 1140篇 |
2013年 | 882篇 |
2012年 | 978篇 |
2011年 | 1021篇 |
2010年 | 929篇 |
2009年 | 1029篇 |
2008年 | 931篇 |
2007年 | 936篇 |
2006年 | 862篇 |
2005年 | 765篇 |
2004年 | 706篇 |
2003年 | 697篇 |
2002年 | 631篇 |
2001年 | 609篇 |
2000年 | 560篇 |
1999年 | 532篇 |
1998年 | 520篇 |
1997年 | 596篇 |
1996年 | 522篇 |
1995年 | 470篇 |
1994年 | 463篇 |
1993年 | 355篇 |
1992年 | 418篇 |
1991年 | 352篇 |
1990年 | 309篇 |
1989年 | 258篇 |
1988年 | 60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30篇 |
1979年 | 10篇 |
1954年 | 10篇 |
1951年 | 7篇 |
1950年 | 6篇 |
1948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应用不可压缩非牛顿粘性流体的本构关系,对造山带同挤压期下地壳流变及其与上地壳构造伸展的动力学关系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在板块侧向挤压下,当造山带山根下陷和地表隆起达一定程度后,地壳不同层圈岩石将发生复杂的粘性流变. 流变的运动学方式和分布范围不仅与时间有关、同时还受地壳厚度转变带形态的制约. 在构造挤压和山体荷载达到弹性平衡状态后,地壳流变首先发生在造山带下地壳山根,但经一定的Maxwell时间后,流变将不断局限于造山带前缘的厚度转变带. 这一流变方式的变化是导致造山带浅部地壳动力学转变的主要原因. 它造成造山带内上地壳最小主应力从近水平挤压不断转化为近水平拉张,由此使造山带前陆发生挤压冲断的同时,山体的核部发生上地壳的拉张伸展. 最后,应用这一结果讨论了青藏高原南缘南北向地壳伸展的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32.
33.
34.
35.
岩石锚杆基础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岩石锚杆基础作为架空输电线路塔基中的一种特殊基础型式,可以充分发挥原状岩体的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抗拔性能。根据目前岩石锚杆基础原型试验的结果,《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中所推荐的单锚基础抗拔承载力计算模型中,理想45?破坏模式与实际不符,按其设计计算值偏差较大,可能导致设计成果不安全。为此,依据极限平衡原理基于围岩强度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抗拔承载力计算模型,力学推导得出了相关公式,并进行了简化。通过推导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设计值对比验证可知,抗拔承载力极限值位于 ~ 区间内,与推荐公式 的计算值一致性较好,能满足工程应用精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一、选择题图1甲中的大圆表示晨昏圈,A点是北极圈与晨昏圈的切点,C(0°,180°)地方时是12点。读图回答1~3小题。 相似文献
37.
38.
由岩体失稳讨论地震前兆的复杂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断层带应变弱化——失稳的地震模式表明,岩体失稳不仅取决于作用的应力水平,而且决定于应变弱化阶段中环境刚度和岩石刚度的相对大小。该模式可能被应用去解释实际观测中出现异常,而其后不发生地震活动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39.
利用ARC/INFO进行三维地形模型的建立、处理和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 ARC/ INFO建立三维地形模型的方法 ,以及利用其新版本的部分新功能处理三维地形模型、进行动态模拟的方法 ,与以往处理三维模型必须借助外部三维图形开发软件包的方法相比 ,具有高速、灵活、可视性强、支持强大分析功能等优点。形成的三维模型可随时与 ARC/ INFO的其它数据模型交换信息 ,与外部进程实时通讯 ,为使用者提供了二维分析工具所不能提供的信息 ,为开发视景仿真系统等与表面分析、立体显示有关的应用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