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64篇 |
免费 | 773篇 |
国内免费 | 99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45篇 |
大气科学 | 923篇 |
地球物理 | 615篇 |
地质学 | 1910篇 |
海洋学 | 679篇 |
天文学 | 44篇 |
综合类 | 437篇 |
自然地理 | 15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225篇 |
2022年 | 250篇 |
2021年 | 286篇 |
2020年 | 238篇 |
2019年 | 260篇 |
2018年 | 200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209篇 |
2015年 | 263篇 |
2014年 | 395篇 |
2013年 | 258篇 |
2012年 | 293篇 |
2011年 | 275篇 |
2010年 | 311篇 |
2009年 | 271篇 |
2008年 | 288篇 |
2007年 | 288篇 |
2006年 | 262篇 |
2005年 | 242篇 |
2004年 | 205篇 |
2003年 | 204篇 |
2002年 | 211篇 |
2001年 | 192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75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0年 | 2篇 |
194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多个综放采场出现的支架立柱压爆、油缸变形等异常矿压显现,通过对综放采场上覆岩层的运动范围及运动特点、顶板结构动态稳定性的分析,探讨了综放工作面异常压力产生的机理。得出了顶板结构局部铰接失稳(滑落失稳)是造成异常压力主要原因的结论。由于滑落失稳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水浸蚀型、地质构造型和顶板失稳型。通过对综放采场支架作用力的分析,给出了计算异常压力的公式。利用顶板结构动态稳定性判断准则,可对异常压力的类型进行判别,从而进一步确定异常压力的计算方法,为采场支架选型和现场控制异常压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月球目前的同步旋转轨道状态使得形成的撞击坑分布满足一定的不对称性.本文利用最新的LRO影像和地形数据,结合早期的Clementine影响数据,分析了月球辐射状撞击坑经度方向成坑率分布,结果表明所识别的辐射状撞击坑的年龄为0.9 Ga内,西-东半球方向存在明显不对称性,比值约为1.35~1.53;同时利用辐射状撞击坑模拟了0.9 Ga内的同步旋转轨道的平均状态,得到该时间内月球的向点-背点为70°W-110°E附近;最后利用撞击坑数据库资料对月球形成以来各地质世纪时间尺度内的撞击坑进行了成坑率分布分析,结论表明月球在大爆炸中后期间可能处于过近似的同步轨道旋转状态,但是与现在的轨道运行状态相反,月球在之后的地质时期内经历了翻转,其诱因可能是雨海和东方海盆地遭受的撞击.
相似文献73.
三江源区人类干扰与湿地空间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活动对湿地影响的加剧,人类对湿地的干扰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以三江源区为主要研究区,通过构建人类干扰强度空间化指数,利用连续网格法,对人类干扰强度与不同时期的湿地率分布、湿地类型分布、湿地率和湿地类型年际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人类干扰强度等级内的湿地率与等级呈负相关关系,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等级的增大,湿地率明显减小。而在不同干扰等级下,对1990年、2000年和2008年湿地率变化的分析表明,人类干扰强度越大,湿地的年际变化越小。基于栅格单元对湿地的分布、变化的进一步分析同样表明,人类干扰强度越大,湿地率越小,湿地的年际变化也越小。不同类型的湿地在不同人类干扰等级间的分布差异也较大,湖泊、沼泽等在人类干扰弱的区域内所占比例较大;而河流湿地和水库、池塘等主要分布在人类干扰强度大的地区,且这些湿地类型的年际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74.
农牧交错地带地类复杂,混合像元现象严重,湿地信息的自动提取难度较大.针对该区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的特点和难点,选取多伦县大仓乡地区的TM遥感数据,先采用NDVI阈值提取出水体,并利用水体形状特征(如面积s、周长p、形状指数k等)对水体类型进行提取;再尝试应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LSMM)提取去除水体后的湿地信息,并以SPO... 相似文献
75.
The effects of four microalgae,Chlorella vulgaris,Platymonas helgolandicavar,Isochrysis galbana,and Nitzschia closterium on the grazing and filtering rates of the marine rotifer,Brachionus plicatilis,were evaluat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The grazing rates in separate cultures of the four microalga were as follows:C.vulgaris > P.helgolandicavar > I.galbana > N.closterium.However,the filtering rates occurr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P.helgolandicavar > N.closterium > C.vulgaris > I.galbana.A mixed diets ex... 相似文献
76.
由于海水中富集大量可溶性盐类及各种金属离子成分,利用海水配置的海水泥浆具有相对密度大、胶体率低、稳定性差、失水量高等特点,不能满足泥水平衡盾构施工要求。为实现对海水泥浆改性以达到利用海水泥浆维持开挖面稳定,降低穿江越海盾构施工成本,选用CMC(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素PAC(聚阴离子纤维素)、聚丙烯酸铵等8种添加剂进行海水泥浆性质变化试验,优选出对海水泥浆改性明显的添加剂,并分析优选添加剂掺入量和时间对海水泥浆性质的影响规律。同时,基于优选的添加剂CMC,利用泥膜形成试验平台进行改性海水泥浆地层渗透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添加剂对海水泥浆性质变化差异较大,增黏剂PAC、CMC对海水泥浆的改性效果稍好,24 h离析出现浑浊层、混合层、絮凝沉淀层。海水泥浆对地层渗透的滤水量大于改性海水泥浆,泥皮也稍厚,但呈稀疏状态。可以推测,添加剂中和部分海水成分,呈絮凝沉淀,多余添加剂表现出对淡水泥浆的增稠作用。 相似文献
77.
投喂频率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生长、饲料利用及虾体组成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选用商品饲料饲养平均初体重为0.09g的南美白对虾,经过30d的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成活以及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由3次/天增加到5次/天,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而饲料系数则显著降低,但当投喂频率由5次/天增加到7次/天时,南美白对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并无显著提高。对对虾全虾体主要组成成分的分析表明南美白对虾体主要组成成分并不受投喂频率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分析了尖刀蛏(Cultelles scalprum)肉的生化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尖刀蛏的含肉率为60.3%,鲜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84.21%、10.85%、1.31%和1.71%,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的43.1%,其中廿碳五烯酸(C20:5,EPA)和廿二碳六烯酸(C22:6,DHA)的含量分别占总脂肪的7.8%和15.7%.研究结果表明,尖刀蛏含肉率高,营养丰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79.
采用一维积水垂直入渗法测定含碎石土壤的入渗过程,分析碎石含量和碎石组成对土壤水分运动影响。对试验数据采用Kostiakov入渗公式拟合,得出反映入渗速率的拟合参数比值与土石比成幂函数关系;采用简略的Philip垂直入渗方程幂级数解拟合湿润峰随时间的变化,拟合精度高,并发现拟合参数与土石比仍成幂函数关系。采用简单相关分析碎石粒径对入渗过程影响,得出粒径2~3 mm碎石与入渗过程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25 mm碎石有利于入渗。研究结果可为含碎石土壤的水循环提供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
米槠次生林内4种植物叶片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建省三明市米槠次生林内的4种植物,即米槠(CAC),木荷(SCS),山杜英(ELS),芒萁(DID)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室内淋溶处理,并分析了淋溶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及pH值,芳香性指标(AI)和荧光效率指数(Feff)等,以揭示其淋溶液中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DOM含量总体随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其中首次淋溶后淋溶液中的DOC和DON含量最大,分别占总淋溶量的平均值为67.90%和44.51%;淋溶液中前3次DOC和DON淋溶量总和分别占10次淋溶总量的87.40%~94.77%和68.46%~72.49%;且前3次淋溶次数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后差异性不显著。DOM的pH值和光谱指标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上升.总体上乔木树种DOM的数量和质量比林下植被要高,这是由于乔木树种的DOM含有更多的养分和芳香类和腐殖化的高分子量化合物,而林下植被的DOM含有较多低分子量化合物和易分解组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