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6篇
  免费   1041篇
  国内免费   1099篇
测绘学   1935篇
大气科学   1702篇
地球物理   1203篇
地质学   1791篇
海洋学   544篇
天文学   446篇
综合类   420篇
自然地理   405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74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6篇
  1966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Introduction Scattering of incident waves by local topographies is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topics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seismology. They can be resolved by either a numerical method or an analyti-cal method. The numerical methods includ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inite element method,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etc. The analytical method is the wave function expansion method. Al-though numerical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arbitrary-shaped topographies,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still …  相似文献   
98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新疆区域自动站、乌鲁木齐风廓线雷达、多普勒雷达资料,针对2015年2月13日发生在乌鲁木齐地区的一次雨雪天气过程,从大气背景环境、风温垂直结构、冷暖平流及雨、雪相态转换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降水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是中亚地区高空脊向极区发展,脊顶北风引导极地冷空气南下,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发展成大槽。大槽东移进入新疆地区后,槽后冷空气与北上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天山山区汇合造成此次寒潮降水天气。乌鲁木齐机场出现雪转雨再转雪等相态转换,是由于先受冷平流控制,随着地面冷锋前部暖平流临近,低空暖层厚度加大,降雪粒子在降落过程中融化为雨滴,地面降水相态转为雨夹雪和雨,冷锋系统进入后,再次处于冷平流控制下,降水相态再由雨转为雪。风廓线雷达风场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空中冷暖平流的性质和转换与降水相态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风廓线垂直速度显示,降雪粒子与雨滴粒子相比,垂直速度较小且雨滴粒子主要集中在1000 m以下。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地面冷锋的移动、空中冷暖平流的变化,有助于对降水相态变化的预报。  相似文献   
983.
提出山脊线和山谷线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研究了现有的仅从山脊线和山谷线的几何特征或物理特性的单一方面设计的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算法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表面流水分析与等高线几何分析相结合的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方法。该方法把等高线几何分析的方法与地形表面流水模拟分析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克服各自所具有弊端。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文方法所提取的山脊线和山谷线与实际地形相符合。  相似文献   
984.
LIDAR集激光测距技术、计算机技术、IMU/DGPS技术于一体,是一种崭新的革命性的测量工具,在三维空间信息的实时获取方面产生了重大突破.LIDAR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受天气影响小、数据生产周期短、测量精度高等特点,有传统摄影测量和地面常规测量技术无法取代的优越性,为获取高时空分辨率地球空间信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本文将分析LDAR的技术系统,并以江苏沿海滩涂为例研究LIDAR技术在海岛礁、滩涂测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85.
在[1]及[2]中考虑了原目标函数是强凸的情形,本文考虑更一般的情形,即原目标函数是严凸的,给出了其求解的对偶梯度法;对偶问题可分解成n个一维问题,而一维问题的解可直接得到,从而得到原问题的解,并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986.
喜马拉雅山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和速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1年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震相对比,分辨出t1、t2、t3、t4、t5和t6六组地壳中和莫霍界面的反射波,并用理论走时曲线、绘制速度曲线图、射线跟踪和综合地震图等方法得到了主测线(PP)上各地段的地壳结构模型。初步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西段较薄(约73公里),东段稍厚(约77公里),平均总厚度约为75公里。地壳的平均P波速度约为6.2-6.3公里/秒。 地壳为高低速相间的多层结构。在中上部有一低速层,其厚度为数公里,速度为5.6-5.7公里/秒,与上层速度差为0.5-0.6公里/秒。低速层在测线东段比较肯定,在西段则不甚明显。结合藏南定日、岗巴一线有强烈水热活动的事实,低速层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地壳中存在部分熔融的高温物质。下部地壳的速度为6.7-6.8公里/秒,且比较均匀。从莫霍面反射波的特征来看,在紧靠其上方可能有一个速度反转带,其厚度亦为数公里。上部地壳的结构在横向上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在地质历史上,西藏特提斯带曾经历过强烈的地壳变动。  相似文献   
987.
约束Delaunay三角网生成算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约束Delaunay三角网的构建算法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种约束Delaunay 三角网生成算法,它充分利用分治算法与生长算法的优点,对离散点、构网中实时生成的边及三角形采用分块进行网格索引,有效地减少了搜索目标点、边及三角形的时间,从而提高构网速度.  相似文献   
988.
航空物探测量中测线间水平往往存在差异,表现为沿测线方向的条带.调平处理旨在减少或消除测线间的水平差,是航空物探资料处理中的关键,对航空物探资料处理和解释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以实际的航磁资料处理为例,详细介绍了航空物探资料微调平处理的原理与实现.微调平处理中首先通过方向滤波从原始资料中提取噪声网格,并按飞行测线提取噪声网格中的数据并分离有用的地质信息,最终将分离后的测线水平误差从原始资料中去除得到调平后资料,以此实现航空物探资料的微调平处理.同时,针对资料处理中遇到的诸如滤波器选取、异常分离阈值确定、最终调平效果检验等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这对理解微调平并应用于实际资料处理均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89.
京津唐地区地震转换波测深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5—1979年间在京津唐地区完成了八条地震转换波测深的剖面工作,本文介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结果表明转换波法用于地壳、上地幔深部结构的探测是有效的。深部构造剖面与震源分布的对比表明,本区几乎所有强震震源都分布在“花岗岩”层的某些特殊部位上。唐山和马坊大震地区的深部构造具有相似的特征,这就是“花岗岩”层的相对隆起,上地幔界面的强烈凹陷,岩石圈相应地急剧增厚以及存在深大断裂  相似文献   
990.
地铁主体施工完毕后为了对线路进行调线调坡,需要对地铁隧道进行断面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与常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非接触式测量,可高密度采集空间三维点云数据等特点,为地铁断面测量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基于Leica Scanstation 2扫描仪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采集步骤和数据处理流程,阐述了基于点云数据的地铁断面测量方法,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断面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高密度、高精度的隧道断面能够满足地铁调线调坡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