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6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316篇
测绘学   2120篇
大气科学   250篇
地球物理   479篇
地质学   862篇
海洋学   240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84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多点系泊下后弯管波力发电浮体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大型造波水池中,对最佳后弯管浮体模型3-3,进行了多点系泊下浮体模型试验研究。测定了该模型在不同系泊条件下,气室平均输出气流功率随波周期的变化曲线NA-T,最大锚泊力与入射波高之比随波周期的变化曲线Fmax/Ho-T和最大纵荡距离与入射波高Ho之比随波周期变化曲线Xmax/Ho-T。选定L型链三点系泊为最佳系泊方案。进行了不同喷嘴比的性能试验和不类来波方向的试验,测定了浮体波能转换性能、最大锚泊力、最大纵荡距离随来波方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2.
全站仪通用坐标数据转换程序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全站仪坐标数据文件格式的分析,采用格式模板技术,研制全站仪通用坐标数据接口程序,介绍了创建格式模板的用户界面对话框。  相似文献   
993.
结合广义射线 简正波转换、声场强度干涉结构研究了简正波耦合机理。给出了 1种简正波前向耦合矩阵的近似表示形式 ;引入“介质虚像”技法和图解法 ,讨论了简正波耦合的直观物理图象。证明简正波耦合强弱由声场强度干涉结构和环境扰动所决定 ,并解释了一些文献中描述的现象。利用“介质虚像”技法 ,给出了时间反转镜技术原理的简明解释。  相似文献   
994.
南四湖生态能量转换效率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能量流的角度,通过南四湖湖盆水生生物资源和历年渔产量的全面调查研究,以及对该湖滨湖地区四个典型池塘养殖单位能量收支情况的分析,首次研究并报导了南四湖湖盆与滨湖池塘平均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0.0774%和12.08%;同时初步找出了南四湖生态能量转换效率不高的原因,并指出了提高其生态能量转换效率以及改善和维护其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95.
996.
《湖南地质》2010,(7):11-11
今年湖南省第三测绘院首次承担月球空间数据处理项目,该项目基于APPLL015(阿波罗15号)月球扫描图,其工作内容包括地形图和地质图矢量化、数据坐标转换和拼接整合,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基于月球坐标系统的高程数据和地质数据.为月球基地选址、月面探测及月球其它活动提供测绘服务。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杨文采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20013-2022020013
本文对西太平洋的洋-陆转换作用进行探讨。西太平洋洋-陆转换带在中国东部可分为华南、华北-黄海和东北3个区段。东北地区中-新生代洋-陆转换作用涉及古今太平洋板块和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两方面俯冲作用的影响,产生大面积中基性岩浆和火山活动,从侏罗纪一直延伸到现在。不同于东北和华南地区,华北-黄海有克拉通型的岩石圈,在晚侏罗世—新近纪因为太平洋板块的大角度旋转造成软流圈低黏度物质上涌,和地壳拉张与幔源岩浆的底侵,造成上地壳裂谷型沉积盆地。燕山地区在侏罗纪与东北地区类似,有强烈的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岩石部分熔融,产生强烈岩浆活动。在白垩纪到新生代,因为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和太平洋板块大角度旋转,发生沿蒙古—鄂霍茨克洋的转换断层的拉张,产生从南蒙古过锡林浩特的NW向玄武质岩浆和火山带。洋-陆转换带不同区段有不同的动力学作用演化过程,与先期岩石圈的性质、大洋板块俯冲带的分布、方向变化和俯冲持续时间、以及后期俯冲带后撤作用都有密切关系。洋-陆转换作用的统一后果是大陆的增生,但是不同区段大陆增生和物质运动的模式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000.
杜兵盈  刘飞  刘勇  刘宇崴  高洪岩  甄淼  张铁安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02-2022010002
我国东北古生代—中生代洋陆构造演化存在较大争议。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二叠纪—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强烈、矿床发育,为我们认识中国东北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洋陆转换过程以及成矿地质背景提供了重要素材。本文在系统总结黑龙江省中东部的蛇绿岩、岛弧岩浆岩和矿床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并识别出洋内弧前弧玄武岩、富铌玄武(安山)岩和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等岩石类型,并将研究区二叠纪—早侏罗世洋陆演化与成矿划分为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早侏罗世三个阶段。(1)早二叠世佳木斯地块东侧的前弧玄武岩、富铌玄武岩和TTG岩类记录了古太平洋初始俯冲和洋陆俯冲,由于该西向俯冲导致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间弧后拉张形成牡丹江洋,这期间佳木斯地块上的金矿围岩花岗岩类为与古太平洋俯冲背景有关的I型花岗岩。(2)早—中三叠世牡丹江洋发生双向俯冲消减,其中与牡丹江洋西向俯冲板片后撤相关的成矿序列为斑岩型钼矿。(3)晚三叠—早侏罗世佳木斯地块东缘受到古太平洋持续俯冲,以及晚三叠世末期—早侏罗世早期牡丹江洋闭合,形成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同碰撞、碰撞后伸展以及古太平洋俯冲相关的岩浆事件,该时期主要形成早侏罗世斑岩型钼矿床和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