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23篇 |
免费 | 961篇 |
国内免费 | 2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11篇 |
大气科学 | 368篇 |
地球物理 | 611篇 |
地质学 | 1739篇 |
海洋学 | 257篇 |
天文学 | 64篇 |
综合类 | 477篇 |
自然地理 | 3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133篇 |
2022年 | 187篇 |
2021年 | 194篇 |
2020年 | 153篇 |
2019年 | 180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183篇 |
2016年 | 202篇 |
2015年 | 225篇 |
2014年 | 346篇 |
2013年 | 280篇 |
2012年 | 297篇 |
2011年 | 314篇 |
2010年 | 253篇 |
2009年 | 262篇 |
2008年 | 267篇 |
2007年 | 250篇 |
2006年 | 217篇 |
2005年 | 203篇 |
2004年 | 221篇 |
2003年 | 254篇 |
2002年 | 224篇 |
2001年 | 208篇 |
2000年 | 175篇 |
1999年 | 164篇 |
1998年 | 178篇 |
1997年 | 187篇 |
1996年 | 159篇 |
1995年 | 131篇 |
1994年 | 148篇 |
1993年 | 125篇 |
1992年 | 121篇 |
1991年 | 146篇 |
1990年 | 119篇 |
1989年 | 110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8篇 |
1974年 | 5篇 |
1961年 | 4篇 |
194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52.
本文从衍射波的物理定义出发,简化了Trorey提出的断层上Kirchhoff-Helmholtz衍射方程的解法;计算了不同深度、不同测线方向下的断层衍射波理论地震图;计算了衍射波振幅谱与相位谱,给出了利用衍射波求断层位置的公式;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通过人工地震测深与地震勘探的实例,对断层衍射波的特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本文的结果表明:断层衍射波发生在地球介质剧烈变化处;衍射点两侧的衍射波走时曲线呈双曲线状;波初动清晰且半周期小;其优势频率振幅谱与反射波的相同,在衍射波与反射波走时曲线相切处附近,记录图中出现衍射波最大振幅,且波反相;视断点与真实断点一般不重合。上述特点可能为判定衍射波并确定断层位置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53.
54.
矿物学填图揭示金矿脉的隐蔽分带性:以玲珑金矿52号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许多金矿脉的矿物组合很简单,几乎全是石英、黄铁矿,难于进行分带性研究。通过对玲珑金矿52号脉的矿物学填图研究,发现该矿脉从上向下,黄铁矿的晶体形态{111}减少而{210}增加,+α值减小,P导型减少而N导型增加;石英的热发光强度增大。这些物性参数在矿脉空间的规律性变化,揭示了外观很单一的矿脉内部隐蔽着的空间分带性,并发现与金矿化强度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还表明,52号脉在海拔+170m以上主要为上部矿体特征,受剥蚀程度不大,深部远景还大;成矿热液近于直立运移并具有水平方向的等距波动性;预测三个区段深部应保持良好矿化。以后的钻探工程证实了预测。 相似文献
55.
56.
57.
当今经济社会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相互关联、相互耦合,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搭建一个新的技术框架,进行跨学科、多领域系统研究。地球关键带将与经济社会最密切的近地表环境作为独立的开放系统,为这种需求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框架。本文在界定地球关键带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关键带科学研究的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体系框架和3M(填图-监测-建模)循环体系框架,从填图、监测、建模三个方面总结了关键带研究进展。通过将地质学、水文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学科进行融合,关键带科学为气候变化、生态管护、水资源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等重大问题的解决展示了一种新的图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的建议:将地球关键带作为重点靶区开展基础地质和水工环地质综合调查,建立三维地质框架;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小流域建设关键带观测站,为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搭建一个开放平台。 相似文献
58.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作为测绘领域的热点新技术,利用多镜头倾斜相机搭载无人飞行平台,能够快速获取数据建立实景三维模型,从而真正将外业实景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利用最新的裸眼三维测图技术进行内业测量,可生产出满足精度的1∶500地形图。通过以湖北某区域1∶500项目为例进行分析论证,测绘成果满足要求,从而有效解决了传统RTK、全站仪进行城区1∶500测图效率低、人员投入多、周期长、精度不均匀等问题。 相似文献
59.
井间断层分析的研究,是油气储层地质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其中重要的控制作用。它是利用测井资料,以地层分层为基础,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井间断层分析的一种井间断层自动分析方法。动态波形匹配算法是本次研究采用的主要算法,它能够很好地建立井间地层之间的对比关系,通过曲线拟合、特征提取、匹配代价计算等步骤,自动绘制井间地层对比的路径图解。本文在对各种构造的路径图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正断层、逆断层、不整合、同沉积断层、犁式断层和地层尖灭等30种情况下的路径图模式,提出路径图模式及相关概念。在大港油田的实例分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