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67篇 |
免费 | 4305篇 |
国内免费 | 46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14篇 |
大气科学 | 27篇 |
地球物理 | 5370篇 |
地质学 | 18869篇 |
海洋学 | 930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1614篇 |
自然地理 | 2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3篇 |
2023年 | 615篇 |
2022年 | 904篇 |
2021年 | 829篇 |
2020年 | 724篇 |
2019年 | 734篇 |
2018年 | 547篇 |
2017年 | 656篇 |
2016年 | 682篇 |
2015年 | 751篇 |
2014年 | 1088篇 |
2013年 | 847篇 |
2012年 | 1085篇 |
2011年 | 1045篇 |
2010年 | 897篇 |
2009年 | 966篇 |
2008年 | 939篇 |
2007年 | 780篇 |
2006年 | 864篇 |
2005年 | 711篇 |
2004年 | 843篇 |
2003年 | 838篇 |
2002年 | 893篇 |
2001年 | 901篇 |
2000年 | 779篇 |
1999年 | 800篇 |
1998年 | 761篇 |
1997年 | 772篇 |
1996年 | 784篇 |
1995年 | 771篇 |
1994年 | 713篇 |
1993年 | 619篇 |
1992年 | 655篇 |
1991年 | 561篇 |
1990年 | 515篇 |
1989年 | 433篇 |
1988年 | 103篇 |
1987年 | 96篇 |
1986年 | 53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31篇 |
1978年 | 11篇 |
1977年 | 11篇 |
1975年 | 14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随着现代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日臻完善,目前重力场观测精度已达到10-9 m/s2量级,位移观测精度已达到cm量级,应变观测也已达到10-8量级,这些高精度观测手段在测定地球形态,研究内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罗少聪,男,1962年生,广东兴宁人,1985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系,2003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地球重力固体潮和大气负荷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52.
53.
54.
青藏铁路沿线地表受多年冻土的影响会产生抬升和沉降,形变监测对于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文采用41景C波段Sentinel-1A升轨数据,结合均匀网格划分子区域的方法,探测分布相对均匀的永久散射体,以作为SBAS InSAR技术的地面控制点,对青藏线羊八井站至乌玛塘站段铁路及其沿线地表进行形变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段铁路年形变速率范围为-8~2 mm/a,该区域形变受周围冻土的影响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SBAS InSAR技术和本文的PS-SBAS InSAR技术在同名点形变趋势与形变程度方面的对比结果保持一致性,进一步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5.
基于地壳形变观测研究,概略回顾了中国大陆地壳形变时空动态特征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与强震孕育过程关联的多尺度地壳形变动态特征,以及震前各类形变异常信息提取方面的进展和认识。目前能给出明确时间尺度(10年和更短)强震预测的地壳形变有效依据仍不足,需有效识别孕震晚期强震源逼近发震的过程,推进中国大陆强震预测在较短时间尺度的进展。结合几次强震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观测到的较显著的地壳形变转入非弹性变形状态的分析,讨论了在观测技术已取得显著进步条件下,逐步实现对孕震晚期强震源逼近发震过程有效识别的可能性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6.
为了分析地表下沉对高等级公路的影响,采用小基线集技术,利用徐州地区2007年至2010年间16景ALOS PALSAR影像,对位于徐州境内的G310国道部分线路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获取监测期间内公路沿线的沉降分布场。对G310国道沿线进行沉降剖面分析和沉降特征点时序分析,并针对地表下沉对高等级公路的影响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G310国道沿线存在两处明显的沉降中心,其最大沉降速率分别为53.7 mm/a、61.9 mm/a,沉降"较严重"等级以上的道路里程达到3.77 km。应进行现场勘查,并针对危险路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7.
58.
59.
基于青藏高原GPS形变1991-1999年间的测量成果,通过对中尼(中国与尼泊尔)、中印(中国与印度)边界及中不(中国与不丹)边界附近GPS测站地壳水平运动速率的统计分析,运用平均速度法估算了近10a西部边境地区的形变面积。初步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形变对我国西部边界存在影响,在1991-1999年之间西部边界的不均匀形变导致国土面积缩小0.37km2。 相似文献
60.
跨断层形变的慢时变结构分析与异常识别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自适应控制理论引入跨断层流动形变分析。利用甘肃及与宁夏、青海交界的监测区内石灰窑口、红柳峡、窝子滩、扁都口、南营5个场地典型观测曲线,构建慢时变前兆系统结构,研究其与6级左右及6级以上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可能关系。可显示震前中短期阶段最大特征根模1.0以上异常,异常识别较原始观测曲线分析减少了人为性与经验性,也反映出断层形变前兆系统结构的动态变化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