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杨本有  陶桂琴 《天文学报》1996,37(4):368-376
本文根据Markov随机过程理论,给出了周年极移振幅ra序列的一阶Markov链概型,并建立了ra序列增加年R与减小年D游程以及(R十D)游程循环(周年极移循环)的概率分布模式,经统计假设检验,一阶Markov链可以很好拟合。序列的变化过程.得到了ra不同状态的平均首次到达时间矩阵,其值大多与实测符合.ra的基本周期为2年、6.07年、6.54年、7.08-8.50年、21.25-28.33年和85年,而6.07年是它的一个主要周期.由Markov链的遍历性定理得到,预报ra时取用在此之前的第6—13个以内的样本为宜.  相似文献   
72.
章动与极移 地球的自转实质上是地球作为一个天体绕质心作“定点转动”,地球又与它的卫星月球一起绕太阳公转,绕地月的共同质心作旋转运动。因为地一月系统的质心在地球本体内,故使地球自转轴的方向既在空间变化,又在地球的本体内变化;空间变化表现为“章动”和“岁差”;本体变化表现为地极的迁移(如周年极移、钱德勒摆动等)。举例来说,  相似文献   
73.
分析了极移预测的重要性,介绍了目前极移预测的主要方法.根据目前常用预测模型中周年项和钱德勒项的时变性质,在极移预测方法上进行了一种新的尝试,即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与AR组合模型对极移进行预测.为进一步优选模型中的加权函数,设计了3种选权方案,并通过对比,给出了极移X、Y序列各自合适的选权方案.通过实验最终验证了这种新方法对极移预测的精度提高有一定作用,可作为极移预测的一种参考方法;但该方法作为极移预测的一种新的尝试,在选权方案优选时,其物理激发上的理论依据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4.
基于经典的弹性地球自转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极移和章动的联合动力学方程。由此给出了弹性地球各种几何轴和物理轴(Tisserand轴、自转轴、瞬时形状轴、角动量轴、CEP和CIP轴)的极移、岁差章动的动力学方程,明确了各种轴的定义及其之间的理论关系。理论研究表明,联合动力学方程要比经典动力学方程综合性强易于理解,可同时求解极移和章动,特别是在文[1]理论中出现的倾斜模(TOM),在此只是作为了一个特解而存在。  相似文献   
75.
76.
本利用AR谱估计的Marple算法分析了ERP(SHA)序列中的谱结构,地球自转(日长变化和极移)的一些基本周期在谱结构中的存在表明,ERP(SHA)序列伯可靠性以及它在天和地球物理方面的可应用性。本还给出了ERP(SHA)序列的高频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77.
极移速度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瞬时极的移动速度用自回归谱估计的Marple算法进行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瞬时极的移动速度可能存在着2386.天(6.5天)、1168.9天(3.2年)、321.3天、163.7天、130.1天及92.7天等6个周期,同时计算了极移的振幅和周期,发现极移的速度与极移的振幅正相关,与极移的周期负相关,并且发现厄尔尼诺现象都出现在地极移动周期较短的年份。  相似文献   
78.
用热退磁辅以交变退磁方法对采自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四石厂剖面47个采样点518块标本进行了逐步磁清洗和测试。由本征剩磁方向统计得到塔里木地台晚古生代的古地磁极位置(晚泥盆世φ=10.5°S、λ=151.2°E;晚石炭世φ=52.2°N、λ=179.5°E;早二叠世φ=56.5°N,λ=190.1°E)。古地磁结果表明:塔里木地台在晚古生代是北方大陆的块体之一。从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塔里木地台已和北方的哈萨克斯坦板块、西伯利亚地台、俄罗斯地台等连成一片,并且从中生代以来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变动  相似文献   
79.
酒西盆地南缘晚古生代以来发育的典型冲断—褶皱推覆体隶属于北祁连构造带,自泥盆纪开始,它就拚接于华北板块边缘,成为其一部分,它所经历的构造变迁史是与华北板块紧密相连的,但与塔里木板块却是在二叠纪以后才联合到一起,联合部位在阿尔金断裂带。在伴随华北板块主体一同北向“漂移”的运动中,经历了3次较强烈运动阶段:(1)泥盆纪~石炭纪期间;(2)二叠纪~三叠纪期间;(3)第三纪~第四纪。并有过两个运动和缓时期:石炭纪~二叠纪期间和三叠纪~白垩纪。 推覆体多期推覆作用的发生对酒西盆地基底形态、范围、沉积物类型、有机质演化条件等均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进而给油气赋存亦带来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80.
采用由国际地球自转及参考服务组织(IERS)提供的1990—2015年的EOP 08C04序列,分别利用小波变换和最小二乘法对极移(PM)和日长(LOD)的周期性变化进行了研究。小波分析结果表明,PM和LOD都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但是,无法区分周年变化和钱德勒变化,可能是因为两者的频率太接近。在最小二乘意义上,对PM和LOD的趋势变化和周期变化进行了解算,结果发现LOD具有明显的半年和周年变化,同时探测了PM的半年和周年变化。1990—2015年间,LOD的趋势变化率为(-0.066 7±0.001 6)ms/a,PM在X和Y方向的趋势变化率分别为(2.898 0±0.131 0)mas/a和(0.957 0±0.152 0)mas/a,说明北极点相对地壳向18.3°E的方向移动。此外,对PM的X分量、PM的Y分量以及LOD两两之间进行了交叉小波变换,对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