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地球纬向正常密度函数系数的修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求解地球纬向正常密度函数的过程中,改进了积分变换方法,重新推导了水准椭球的极点重力纬向密度积分公式和赤道重力纬向密度积分公式,并对这两个积分公式进行了解算,其结果修正了地球纬向正常密度函数中的系数。  相似文献   
32.
根据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和开环传递函数的关系,推导出闭环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式,并举例说明其应用,该公式简单且具有通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3.
根据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和开环传递函数的关系 ,推导出闭环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式 ,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该公式简单且具有通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4.
复合地基物理模型及圆板-复合地基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非散体材料复合地基(水泥搅拌桩、粉喷桩等)模拟成各向异性弹性体。根据圆柱体柱坐标的极点条件,取样条函数为复合地基的位移函数,而外部土体用半解析函数来模拟。最后对圆板-成层复合地基系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5.
本文讨论结构控制系统的极点配置问题,文中用典型变换将闭环系统解耦,从而把与待配置极点对应的振型分离出来逐一分别研究,文中直接建立了状态反馈增益矩阵和输出反馈增益矩阵的显式表达式,无需迭代,计算简单,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36.
针对复杂环境下高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变形监测序列粗差多、类型不同的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SMD)和一阶差分的粗差探测方法。首先采用ESMD获得观测序列有限个本征模态函数(IMF),根据斯皮尔曼系数确定IMF趋势项而获得残差序列;然后针对残差序列无法准确识别区域态粗差问题,构造残差一阶差分序列并根据离散态和区域态粗差特点探测粗差;最后进行积分还原获得残差序列并叠加趋势。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识别出序列中的离散态和区域态粗差。能很好地应用于沪苏通长江公铁两用大桥高频GNSS变形监测中,对其他类似的公铁两用桥的粗差探测和修正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7.
钱永甫  张琼 《大气科学》1999,23(2):184-190
对球面网格全球模式中极点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提出了6种处理极点的方法,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6种方法都能模拟出与7月气候平均场较相符合的气候特征。文中提出的对极点气候要素进行预报的方法,以及避免使用极点气候要素值的方法,均有较好的模拟结果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钱永甫  张琼 《大气科学》1999,23(2):184-190
对球面网络全球模式中极点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提出了6种处理极点的方法,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6种方法能模拟出与7月气候平均场较相符号的气候特征,文中提出了对极点气候要素进行预报的方法,以及避免使用极点气候要素值的方法,均有较好的模拟结果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李继清  张鹏  赵莹玉  刘洋 《湖泊科学》2023,35(3):1033-1046
气候变化叠加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西江流域的河川径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重新认识和掌握变化环境下的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对流域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西江流域干支流7个控制性水文站近60年的日径流资料,综合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法(ESMD)、Mann-Kendall检验、R/S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从年代、年、季和年内多个时间尺度对径流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代尺度下,西江流域径流丰枯交替、变化悬殊,1970s与1990s径流丰沛,2010s径流偏枯,降雨影响着径流的丰枯变化,流域上、中游更易发生干旱与洪涝灾害;春、夏、秋、冬季径流振荡周期依次为2~7、15~20、28~29 a,3~5、7~10、20 a,2~3、6~8、12~15 a和3~8、12~15、20 a,均呈现年际与年代的双重周期特征,IMF1的年际振荡在径流变化中占主导地位;受降雨与水库调蓄作用的影响,年、夏、秋季径流呈下降趋势,预测下降变化具有持续性,春、冬季径流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内上游的变化趋势更显著;年和季尺度径流在1980年后突变增多,尤其集中于2000—2010年间,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是造成西江...  相似文献   
40.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limate and vegetation along four Pole-Equator-Pole (PEP) belts were explored using a global two-way coupled model, AVIM-GOALS, which links the ec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t the land surface with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GCM). The PEP belts are important in linking the climate change with the variation of sea and land, including terrestrial ecosystems. Previous PEP belts studie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the paleoclimate variation and its reconstruction. This stud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dern climate and vegetation represented by leaf area index (LAI)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ed LAI vari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observed LAI variation, agrees with the peak-valley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these belts. The annual mean NPP simulated by the coupled model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PIK NPP data in its overall variation trend along the four belts, which is a good example to promote global ecological studies by coupling the climate and vegetation models. A larg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estimated LAI emerges to the south of 15°N along PEP 3 and to the south of 18°S in PEP 1S, and the discrepancy for the simulated NPP and PIK data in the two regions is relatively smaller in contrast to the LAI difference. Precipitation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vegetation variation, and the overall trend of LAI and NPP corresponds more obviously to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than temperature change along most parts of these PEP be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