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17篇 |
免费 | 910篇 |
国内免费 | 160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72篇 |
大气科学 | 4416篇 |
地球物理 | 511篇 |
地质学 | 997篇 |
海洋学 | 361篇 |
天文学 | 37篇 |
综合类 | 186篇 |
自然地理 | 1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235篇 |
2022年 | 240篇 |
2021年 | 312篇 |
2020年 | 226篇 |
2019年 | 301篇 |
2018年 | 188篇 |
2017年 | 200篇 |
2016年 | 197篇 |
2015年 | 250篇 |
2014年 | 337篇 |
2013年 | 301篇 |
2012年 | 339篇 |
2011年 | 297篇 |
2010年 | 322篇 |
2009年 | 351篇 |
2008年 | 334篇 |
2007年 | 358篇 |
2006年 | 365篇 |
2005年 | 281篇 |
2004年 | 241篇 |
2003年 | 214篇 |
2002年 | 186篇 |
2001年 | 167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111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119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利用1984-1993年驻马店局6-8月雷达回波资料和我区降水资料,分别对短时一般降水、短时暴雨以及冰雹进行普查、统计和分析,发现7月份一般降水、短时暴雨、冰雹出现机率最大,最多降水源地随月份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冰雹颁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82.
83.
红树林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是碳储量评估和气候变化研究必需的基础数据之一,其估算方法是蓝碳研究的热点。遥感以其宏观、综合、动态、快速、可重复等特点,已成为红树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光学遥感、微波雷达、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数据源在红树林生物量估算的应用现状,以及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应用的优势;总结了基于遥感的统计模型、过程模型和间接法3种生物量估算方法的研究现状;从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发展机器学习算法和遥感过程模型、长时序分析,以及建立红树林地面调查数据集等角度对红树林生物量遥感估算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4.
85.
利用地质雷达探测青岛港木质高桩码头承台完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KKO-100型探地雷达对青岛港木质高桩码头承台完整性进行探测,结合现场钻探、孔内波速测试、岩样分析测试,进一步对码头的工程性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6.
本文分析了雷达观测结果,发现近海海面上的水汽向上输送随季节而变化,由于季节的变化和不同的天气情况,海表面大气现象在雷达中有不同的显示,根据这些显示得到了不同的信息,由此而得出春秋两季海表面水汽向上输送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87.
88.
89.
未饱和砂土含水量GPR反射波法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饱和砂土含水量变化会引起介电性质改变,影响土体中电磁波传播速度。利用GPR反射波法测得土体电磁波速后,基于正确的土体介电常数模型可求得含水量,这一过程具有快速、连续、无损特点。为实现目标,以不同粒径组成的3组典型砂土为样品,利用探地雷达反射波法测定其介电常数,研究影响土样介电常数的关键因素和遵循的介电常数模型,讨论基于介电理论的土体含水量求取方法。研究表明粒径级配差异不会引起砂土介电常数较大变化;含水量是决定其介电常数的关键因素,两者关系可采用拟合的Topp或Alharathi型公式表示;砂土介电常数遵循Looyenga混合介电常数模型。研究成果在土方路基含水量连续检测中得到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90.
多普勒天气雷达和L-波段探空雷达在探测中尺度天气方面,各有长处.前者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缺点是需要反演.后者数据直接且要素多,但为局地数据,存在代表性的问题.利用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廓线和300 m分辨率的探空数据相结合,可以很好的解释2006年8月26日发生在青岛的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的演变.在这次过程中,300 m分辨率的探空数据捕捉到了2 km左右高度上的冷平流信息,而多普勒雷达反演数据显示,温度平流对于对流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多普勒雷达反演数据还揭示,在天气尺度影响系统仍然存在的背景下,冷平流的持续作用,引起了青岛上空大气状态的变化,导致整个降水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