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76篇 |
免费 | 450篇 |
国内免费 | 4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84篇 |
大气科学 | 428篇 |
地球物理 | 613篇 |
地质学 | 673篇 |
海洋学 | 310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190篇 |
自然地理 | 2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129篇 |
2021年 | 157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149篇 |
2018年 | 115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22篇 |
2015年 | 135篇 |
2014年 | 203篇 |
2013年 | 164篇 |
2012年 | 167篇 |
2011年 | 167篇 |
2010年 | 144篇 |
2009年 | 148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0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1944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本文根据简化的积分公式模型(IEM),分析了面散射过程中后向散射系数与地面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航天飞机成像雷达(SIR-C)获取极化的雷达图像,提取新疆北部地区冲扇的散射系数以及介电常数(湿度)与粗糙度。由图像获得的地面参数数据,可以用于分布冲积扇成因、时代以及其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2.
外源氮输入对沼泽湿地小叶章枯落物性质及其早期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选取典型湿地植物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连续施氮[24g/(m2·a)]3a的小叶章立枯物(N24)与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立枯物(CK)的差异;并采用分解袋法对此2种小叶章枯落物的早期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下小叶章立枯物的氮、磷含量均高于CK,但碳含量显著降低(n=3,p<0.05)。施氮处理下形成的小叶章枯落物的分解速率明显大于CK,分解160d后两者的失重率分别为初始值的31.13%(N24)和28.50%(CK)。分解过程中,2种处理下枯落物有机碳的绝对含量都表现为净损失;其氮、磷浓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分解160d后均发生了氮、磷的净释放,其中,N24的氮、磷净释放量分别是CK的64.91和2.11倍。外源氮输入影响下小叶章枯落物C/N和C/P值的降低,加快了该枯落物的分解速率,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和CO2的排放;而该枯落物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释放量的增大,还可能会影响土壤其它营养元素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123.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此次地震前青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地球物理观测异常。2021年10月下旬青海地区出现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异常,10月27日异常台站最多,并在门源-祁连至兴海地区形成一个面积约为6.6×104km2的高值异常区;此外,2021年7—11月青海地区8项地下流体观测数据出现准同步异常变化。结合青海及周边地区历史震例的分析结果,认为2021年11月23日至2022年1月23日,青海西北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区内可能发生5.6~6.4级地震。门源6.9级地震发生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异常出现后的73天,震中位于预测区的边缘,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与预测意见一致,但震级超出预测意见上限值0.5级。此次地震前基于地球物理观测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开展的短临异常跟踪分析过程,对中国大陆西部地震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封闭系统中多孔介质甲烷水合物的CT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在封闭系统中的查理模型,建立了利用查理定律计算分析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方法。通过实验,对封闭系统中不同含水量多孔介质甲烷水合物生成、发育和分解的实验方法、相平衡条件、生成量关系等进行了探讨。在一定温度差的介质里,水分克服重力向冷端迁移并生成水合物。实验中利用查理数的改变计算水合物的生成量变化,连通性好的含水多孔介质有很好的水—气结合条件,达到平衡条件后迅速生成水合物,在240分钟内完成,含水量线性地影响甲烷水合物的生成量。同时,利用CT扫描方法直接观测含水粗砂在低温—高压环境下的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过程,并可以利用CT图像数据计算出多孔介质中水分迁移、区域密度改变和砂体的移动、及分解后介质密度分布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5.
我国航空客流网络发展及其地域系统研究 总被引:69,自引:19,他引:69
“极化”效应是高速交通网络引导客货流演进的空间表象,由此导致空间作用关系的变化和空间结构的演化。轴心—附属式的“轴—辐”空间模式已经成为航空客流网络发展的基本模式。本文以航空客流为分析对象,探讨了我国城市间的相互作用特征,以及高速运输网络发展的社会经济意义。结果表明,我国大陆航空客流的网络体系形成了明显的地域分异现象,产生了以三个一级枢纽为核心的“轴—辐”系统,即北京、广州和上海系统,以及两个相对独立的次级系统——乌鲁木齐和昆明系统;航空客流存在显著的距离衰减规律,绝大部分客流发生的距离在2400km之内;超大城市是航空客流的集聚地,以其为枢纽的航空网络的合理组织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6.
充电激发极化法在金属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电激发极化法是矿山物探的一种主要方法,其兼有充电法与激发极化法的特点,可利用已有的工程,最大限度地了解地下三度空间地球物理场的分布情况,解决地质问题。概述了其理论基础和方法技术,并列举了该方法在多个金属矿上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7.
128.
频谱激电法在安徽沙溪斑岩铜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查安徽沙溪斑岩型铜矿区深部矿体及隐伏矿体,同时为了试验频谱激电法在此类矿产探测中的应用效果,在安徽沙溪斑岩铜矿区布置了一条2 km的频谱激电法(SIP)测线,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及反演,得到7个不同电性参数断面图,对比分析并结合钻孔地质剖面,视电阻率和相位断面图较好的反映了矿体的形态,极化率和金属因子断面图较好的反映了矿体,电性异常与实际矿体的位置及埋深有较好的一致性.试验结果表明,频谱激电法在斑岩铜矿探测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在高电阻率、高极化率的金属矿的探测中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9.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极化的新格局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基尼系数、沃尔夫森指数、崔王指数评估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识别经济发展的"热点区"。研究发现1990年以来东北三省区域经济的极化有所发展,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空间自相关分析中的高值聚集区由散点分布向轴向和面状分布转变;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四城市是高"极化点",哈大铁路、滨洲-滨绥铁路沿线成为不连续的"极化轴";高值聚集区在辽中南绵延成片,而低值聚集区在黑龙江北部、吉林东部和西部、辽宁西部不断扩大为连续分布。东北三省区域经济系统的层级趋于减少。辽中南经济区、哈长经济区、滨洲-滨绥经济轴带等主要区域经济构造得到程度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0.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对象越来越复杂,为了增储上产,开展有效的储层预测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受分辨率的限制,利用常规地震剖面进行储层预测很难满足油田生产的需求。为此,对子波分解与重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资料,建立了能反映储层情况的地质模型,对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明确了特殊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发现低频端包含了较多的储层信息,对储层空间展布的精细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能充分挖掘地震资料的有效信息,较好地进行储层预测。将该技术应用到研究工区的储层预测中,获得了与钻井结果相吻合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