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9篇
  免费   878篇
  国内免费   889篇
测绘学   397篇
大气科学   353篇
地球物理   1363篇
地质学   2323篇
海洋学   698篇
天文学   180篇
综合类   335篇
自然地理   34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对现代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器的发展作了回顾,着重就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在地宙垂直运动监测及其力学机制研究中的能力和作用等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目前绝对重力测量研究现状,并讨论了高精度对重力测量在我国地壳运动监测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2.
本文利用速率面拟合法,选择辽宁地区三期二组精密水准测量成果进行速率面拟合计算,绘制了生趣形变变化速度图,继而分别分析辽西及辽南现今垂直运动。  相似文献   
163.
秦岭造山带南北向构造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杨志华 《地质论评》1997,43(1):10-16
秦岭造山带具有复杂和长期演化的历史,本文对秦岭造山带的主造山期,结构特征(包括构造单元划分),构造体制和发展演化等进行了综合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4.
吉林-日本区深震特征及板块俯冲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USCS地震资料:分析了吉林-日本深震区地震的深度特征.结果表明:吉林-日本深震区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交界带上.其北支地震活动强于南支.同时也揭示了该区地震深度、地震频次以及地震能量之间的关系.指出其最容易发生强震的地震层位在570-580km左右。由深度资料推断板块间的作用方式,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挤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不同的部位其俯冲角度与俯冲距离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倾角越大,俯冲越陡.水平延伸距离越短;反之,倾角越小.俯冲越平缓,水平延伸距离越长。  相似文献   
165.
山西地堑系的最新水平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的6期复测资料(1996—2001),分析了山西断陷带的水平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整体呈现逆时针的差异活动,主压应力场的方位角为72°,断裂两侧不存在明显的走滑运动。2001年的运动显示,代县附近是差异活动的分界区段。  相似文献   
166.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近年地壳水平运动的状态与演化.利用10a来华北地区网络工程、山西断裂带GPS观测成果.结合该区地质构造背景.分析了华北地区各块体运动的方向、速率变化及其与区内所发生地震的关系.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在区域应力场相对稳定时,表现为区域内GPS观测点整体趋势性运动不明显;而在区域应力场相对变化时.表现为影响区域内GPS观测点出现明显的整体趋势性运动。  相似文献   
167.
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安徽省较特殊的构造环境及历史地震分布特点,利用直达波最大振幅比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对安徽淮河中游区1974年以来近百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反演、聚类及空间合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北断块南缘的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震源断层滑动方式、构造应力场分布及块体运动方式、应力场随时间变化等。结果显示:淮河构造变形带及其邻近块体上震源断层总体上以近走滑型或斜滑型破裂为主,但倾滑型破裂也占一定比例;该地区构造应力以水平作用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垂向作用。其中淮北和皖中块体仍可能分别向SWW和NEE方向运动,并在淮河构造变形带上产生左旋剪切作用,呈现一定的继承性活动特征;各块(带)上主压应力P轴走向随时间的变化在总体上较为一致,而各时段之间P轴方位存在一定差异,显示安徽淮河中游区受华北和华南应力场的共同作用,但其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控于华北应力场。  相似文献   
168.
通过对地域毗邻的广西、广东两省2004年春季一次降水个例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广锋前中尺度流场、锋面坡度的不同,以及两地明显的水汽和垂直运动条件的差别,是造成这次两广明显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所在。所得结果可对今后预报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9.
张抗 《地质通报》2004,23(3):208-213
对板块说应持分析态度,既充分肯定它的创见,又要看到其不足。张文佑倡导的断块说强调地质演化中的陆洋地壳转化,即拉张造洋、挤压造陆。近年来提出的开合说,继承了板块说、断块说和新地槽-地台说的合理内核。笔者认为,断块-开合大地构造说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思潮。本文概括了其基本观点,强调了开合中的多模式、多旋回和非封闭性、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170.
多巴区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层古生物、蛇绿岩、生态环境、矿产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有:中奥陶世北方大陆珠角石动物群的发现为研究这一地区甲占生代的构造属性提供了重要资料;准确地确定了区内奥陶系与志留系的界线;发现了目前国内发育最完整的志留系生物地层剖面之一,并将区内的志留系划分为4个统;新建多布日组、日拉组、康曲组、余穷组、索尔碎屑岩等岩石地层单位;晚二叠世多布日组底部沉积不整合的发现,证明存在印支运动;永珠蛇绿岩带上大规模席状岩墙群的发现,证明有海底扩张存在,另据同位素测年和生物资料,确定永珠蛇绿岩带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