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12篇 |
免费 | 473篇 |
国内免费 | 4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97篇 |
大气科学 | 325篇 |
地球物理 | 504篇 |
地质学 | 838篇 |
海洋学 | 328篇 |
天文学 | 38篇 |
综合类 | 355篇 |
自然地理 | 2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24篇 |
2022年 | 158篇 |
2021年 | 172篇 |
2020年 | 129篇 |
2019年 | 192篇 |
2018年 | 144篇 |
2017年 | 161篇 |
2016年 | 181篇 |
2015年 | 180篇 |
2014年 | 244篇 |
2013年 | 181篇 |
2012年 | 210篇 |
2011年 | 212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181篇 |
2008年 | 174篇 |
2007年 | 145篇 |
2006年 | 136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9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54年 | 3篇 |
1951年 | 3篇 |
1948年 | 5篇 |
1946年 | 5篇 |
1945年 | 3篇 |
1944年 | 6篇 |
1943年 | 6篇 |
194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干树金矿是河南熊耳山矿集区内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区的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构造蚀变岩带内,且与多阶段的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深源的含金成矿流体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在温度、压力控制下,在构造的有利部位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多种围岩蚀变和金矿化。其中,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钾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围岩蚀变具有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特征:从中心向两侧,蚀变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石英绢云母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金品位呈逐步降低的分布规律;从地表向深部,则出现蚀变为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钾化-黄铁矿化-黄铁绢云岩化,金品位呈由低转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2.
不适定方程正则化算法的谱分解式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观测方程系数矩阵的谱分解着手探讨不适宜方程的正则化算法。利用谱分解式阐明了正则化的主要作用是平滑对参数估值比较敏感的观测误差的高频分量,完整给出了最小二乘平差、秩亏平差和病态方程正则化解的谱分解公式,证明了正则化解参数估值偏离真值的二次范数的期望值与均方误差是等价的。 相似文献
993.
994.
对于平面状的层状(或脉状)矿体,根据多个支顶板(或底板)控制点的坐标,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求出矿层最具有代表性的平面,通过平面方程求解矿层的位态要素,即矿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相似文献
995.
996.
为了研究局部区域电离层的周期性变化,建立精确的区域性电离层预报模型,根据全球TEC的空间分布规律,将全球划分为四大区域。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CODE提供的1999—2013年间的电离层网格数据进行了周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电离层存在着26.5 d,0.5 a和1 a的显著周期。其中,26.5 d周期全球范围内显著;0.5 a周期在低纬地区显著;1 a周期在高纬地区显著。利用最小二乘谱分析对各周期振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6.5 d,0.5 a,11 a这3个周期的振幅呈现着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趋势;1 a振幅在中高纬地区较为明显;0.5 a振幅在北半球较大,而1 a振幅在南半球较大。除此之外,各周期振幅在局部区域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97.
HDF 5格式特点及其对遥感数据格式标准化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HDF 5数据格式的特点及其对遥感数据标准化的启示和借鉴作用。HDF 5格式层次式的逻辑结构、B树的物理存储方式,面向对象的特性、数据类型的广泛支持、自我描述以及内容与表达的分离等特点,使得它在记录和存储科学数据时具有强大的优势。遥感数据标准化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且扩展性很好,同时支持不同平台的标准格式,可以从HDF 5的实现方法上得到借鉴。 相似文献
998.
联合多种测高数据和重力异常数据,设计了观测点距离和测高精度融合的定权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和Vening-Meinesz公式,分别构建了西太平洋海域(0°N—40°N,105°E—145°E)1′×1′网格化垂线偏差数字模型。选取两个不同特征区域,将垂线偏差的两个数字模型和EGM2008模型三者进行相互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卯酉分量η的均方根差大于子午分量ξ的均方根差,海底地形复杂的南海特征区域的垂线偏差均方根差大于西太平洋中部的均方根差,构建的两个垂线偏差模型总体均方根差优于1.6″。 相似文献
999.
蚀变岩型金矿床中金常以"大颗粒金"形式存在,但针对其在蚀变矿化带中分布规律的研究相对缺乏。而且,采样及分析化验方法选择不当会导致测试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影响客观准确地评价找矿潜力。本文对宁夏树龙沟金矿床开展人工重砂研究,以期确定金的赋存状态、研究自然金的分布规律,以此指导区内相关勘查工作的具体部署。树龙沟金矿床为蚀变岩型金矿,受区内NE向断裂构造控制,从蚀变中心向两侧分别发育石英黄铁矿化带-伊利石黄铁矿化带-伊利石绿泥石化带,蚀变带宽度累计约10~20 m。采集的101件人工重砂样品中含自然金样品共计74件,其中粗粒金(0.07 mm)样品总量达62.4%。通过区内各类蚀变(矿化)相关的矿物与金含量关系的系统对比后发现:(1)自然金含量与褐铁矿呈正相关关系,与石英呈负相关关系,与黄铁矿的关系复杂;(2)伊利石黄铁矿化带中的自然金含量高于石英黄铁矿化带和伊利石绿泥石化带;(3)矿区基性岩脉与金无成因联系,基性脉岩及其后期破碎为金矿化提供了构造通道。本文认为在该区找矿工作中应该将伊利石黄铁矿化及石英黄铁矿化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本矿床自然金属于粗粒-巨粒,矿石中金含量的测定应选用针对明金的过筛火试金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