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8篇
  免费   1006篇
  国内免费   794篇
测绘学   1239篇
大气科学   829篇
地球物理   1592篇
地质学   1739篇
海洋学   670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410篇
自然地理   43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1970—2022年赤峰—通辽地区(116°—124°E,41°—46°N)地震目录,分别采用最大曲率法、拟合度检测法和震级—序号法计算研究区域不同时间段最小完整性震级Mc,计算结果基本相互吻合。在地震事件较少的情况下拟合度检测法结果偏大,最大曲率法计算结果整体看要小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942.
三峡澎溪河水-气界面温室气体模型估算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斌  李哲  姚骁  郭劲松  陈永柏  李翀 《湖泊科学》2017,29(3):705-712
模型估算法是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监测的主要方法,所得成果也不胜枚举.然而监测过程中诸多环境因素会对最终结果产生不确定的影响.结合三峡库区澎溪河背景条件,利用模型估算法进行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以CO_2为例)估算,并且采用修正Morris筛选法尝试分析模型估算法中各个参数对温室气体扩散通量(以CO_2为例)的局部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模型估算法计算三峡澎溪河流域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风速、水温以及pH值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且风速越强、水温越高、pH值越小,CO_2扩散通量就越大;pH值是高灵敏参数,风速和水温是灵敏参数.在三峡库区澎溪河监测过程中更应注意pH值的精确性,每次采样前需校正仪器.  相似文献   
943.
采用小地震的丛集性活动资料定量地研究地下断层的三维几何信息对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若所使用的资料存在高比率的离群值,将会使断层几何参数的估值产生较大偏差。为了提高断层几何参数估值的稳健性,本文将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与网格搜索(GS)相结合,给出了随机抽样一致性-网格搜索(RANSAC-GS)估算方法。在数值模拟试验中,对模拟观测值加入1%,5%,10%和20%的离群值,分别采用GS和RANSAC-GS两种方法估算了断层面倾角,并从反演参数的残差、反演模型计算值与观测值的密合度、目标函数及相关度等方面证明了RANSAC-GS方法即使在高比率离群值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给出稳健的参数估值。最后,利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鄂尔多斯地区小震重定位结果,以震源点到断层面距离最小为准则,采用RANSAC-GS方法反演获得太谷断裂的断层面倾角为52.5°,与前人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对大地测量形变观测给出合理的阐释,从而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4.
945.
946.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前地磁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地磁在一定范围内,在排除空间环境、仪器本身故障等因素的前提下,各地磁台所观测到的地磁曲线是具一定相关性的,但强震孕震过程中会引起电导率等电磁性质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台站间地磁本应呈现出来的相关性,因此地磁异常可以为震前地震预报提供有用信息。以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为研究对象,对其震前地磁前兆异常进行研究。分析表明:震前有明显的低点位移异常现象,且在此次异常后36天发生了6.6级地震;地磁Z值的每日一值空间相关分析也出现了明显异常,从空间上看,相关系数与地震震中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震中刚好处在相关系数最低的位置;且地磁台的密集程度对计算区域相关系数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47.
目的:应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测量叁期尘肺患者肺组织内二氧化硅(SiO2)含量及混合能量CT值,探讨SiO2含量与其沉积部位及叁期尘肺主要CT表现的关系。结果:①尘肺组肺组织内SiO2含量为(0.57±0.49)mg/mL,健康对照组为(0.26±0.20)mg/mL;尘肺组混合能量CT值为(-777.72±111.33)HU,健康对照组为(-829.95±112.31)HU。尘肺组SiO2含量和混合能量CT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②比较尘肺组患者肺组织不同沉积部位间SiO2含量和混合能量CT值,发现气管分叉下3cm层面SiO2含量和混合能量CT值均最高,气管分叉下缘层面次之,主动脉弓上缘层面最低,提示叁期尘肺患者肺组织内SiO2主要分布在两下肺野,由下而上其SiO2含量逐渐减低。③比较尘肺组CT影像表现的复杂程度与SiO2含量和混合能量CT值关系,含有5种CT征象者SiO2含量及混合能量CT值最高,均值分别为(0.72±0.58)mg/mL及(-719.30±154.68)HU;仅含1种CT征象者SiO2含量及混合能量CT值最低,均值分别为(0.49±0.40)mg/mL及(-809.74±105.60)HU。提示叁期尘肺患者CT表现越复杂,其肺组织SiO2含量及混合能量CT值越高。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可以量化叁期尘肺患者肺组织内SiO2含量及混合能量CT值,其混合能量CT值与SiO2含量有关,SiO2含量与其沉积部位的CT影像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948.
目的:探讨螺旋CT各参数鉴别尿路结石成分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我院112例尿路结石患者的术前CT图像资料,测量尿路结石直径(d)、平均CT值(HUm)及CT值标准差(HUsd),并计算平均CT值/直径的比值(HUd),再以术后红外线光谱结果为参照标准,比较各类结石成分d、HUm、HUsd及HUd的差异,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鉴别结石成分的效能。结果:尿酸结石21例、一水草酸钙结石49例、碳酸磷灰石10例和混合结石27例,尿酸结石的HUm、HUsd及HUd值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结石;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一水草酸钙结石、碳酸磷灰石、混合结石)之间的HUm、HUsd及HU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尿酸结石之间的HUm、HUsd及HU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结石的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HUm、HUsd及HUd鉴别尿酸结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444、0.915、0.972及0.858。结论:螺旋CT的HUm、HUsd及HUd值均能鉴别尿酸结石和非尿酸结石,其中以HUsd的鉴别效能最佳,但不能区分各类型非尿酸结石。   相似文献   
949.
古登堡-里克特震级-频度关系式中的b值与剪切应力(或偏应力)大小被认为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因此b值常被用作估算区域应力大小的指标.本文利用1970-2018年鄂霍次克微板块东部俯冲带区域的地震目录,使用最大似然法对该区域的b值进行空间扫描,得到了该区域沿海沟走向不同区域及不同深度的b值分布,进而调查与分析其应力状态及地球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不同俯冲区域的b值分布具有4个共同特征:1)地壳范围内的高b值特征,表明其剪切应力较低;2)俯冲板片与上覆板块耦合强烈的区域b值较低,表明该位置剪切应力较高;3)弧前区域b值较高,表明其剪切应力较低;4)海沟东侧的太平洋板块与软流层接触的区域b值较高,表明该位置剪切应力较低.上述这些b值分布结果及其剪切应力分布,是能够与俯冲带的地球动力学结构与特征相关联的.我们也发现在水平方向上,在浅部区域(0~40km深度范围),勘察加地区的剪切应力相对于北日本地区和千岛地区更低;在更深的区域(40~80km深度范围),千岛地区弧前区域的剪切应力较低.由本文俯冲带区域力平衡估算得到的俯冲接触面上的剪应力大小能够解释鄂霍次克微板块东部俯冲带不同接触界面上的b值大小及其分布差异.本文得到的日本海沟附近区域平均b值在大地震前后的时间变化揭示了该区域震间、震前和震后的应力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50.
基于ROMS三维模型, 模拟了珠江口洪季最大浑浊带的轴、侧向分布和大、小潮变化。模拟结果表明, 珠江口伶仃洋最大浑浊带的轴向位置在22.3°—22.45°N之间, 并随着潮流变化而周期性上下游迁移。控制最大浑浊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余流作用下的底层泥沙辐聚, 决定最大浑浊带位置的主要因素是水平对流输沙, 泥沙来源主要是上游浅滩沉积物的再悬浮。小潮期间堆积在浅滩的细颗粒沉积物在大潮期间被悬浮, 搬运到下游的滞流点位置, 在中滩南部和西滩外缘落淤。“潮泵”作用在大潮期间将泥沙向下游输运, 在小潮期间向上游输运; 垂向剪切作用则有利于悬浮泥沙的陆向输运; 二者共同作用产生泥沙辐聚, 形成最大浑浊带。大、小潮期间余流结构差异不大, 主要由密度差和潮汐混合不对称共同导致, 其中前者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