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702篇
海洋学   214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41.
河流阶地详细记录了区域构造活动和地貌演化信息,可为第四纪地貌阶段性隆升提供证据。位于四川大凉山区的昭觉河流域及其支流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西南缘的过渡带,发育了河流阶地等层状地貌。以昭觉河的支流比尔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河流阶地级序及阶地沉积物调查,结合14C测年结果,厘定了比尔河的3级河流阶地,其中T2和T3为基座阶地,T1为堆积阶地,形成时间为27.75 ka B.P.、12.20 ka B.P.以及6.65 ka B.P.,其中T3阶地与T2阶地的河流下切速率分别为0.59~1.29 mm/a和1.26~4.50 mm/a。认为川西大凉山地区30 000 a以来地貌至少经历了2次间歇性抬升,在整体隆升过程中,河流上游较中下游的地壳抬升速度更快,具有掀斜式抬升特征。T3、T2、T1阶地的形成与研究区气候变化有一定相关性,但新构造运动是比尔河河流阶地形成的主导因素,这对了解川西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河流阶地的级序展布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2.

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时期是地球气候由相对温暖的上新世向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模式转变的重要阶段, 也是现代气候和生态系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时期。野火作为地球生态系统重要的扰动因子, 直接影响着地球生态环境结构和功能的演变, 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泥河湾盆地NHA钻孔(175.2~106.0 m段)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时期(2.89~1.78 Ma)333个沉积物样品的炭屑分析, 并结合孢粉分析结果, 揭示了泥河湾盆地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时期野火活动历史, 探讨了研究段内泥河湾盆地野火活动对区域气候、植被变化的响应特征以及野火强度与火频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1)泥河湾盆地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时期野火强度总体可以分为1个火强度较大的时期(2.74~2.32 Ma)和2个火强度较小的时期(2.89~2.74 Ma和2.32~1.78 Ma); 2)炭屑总浓度以及>125 μm粗粒炭屑浓度均表现出显著的41 ka斜率周期, 表明泥河湾盆地野火活动强度受高纬冰量驱动影响显著; 3)可燃生物量是影响野火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而植被类型对野火强度的影响较小; 4)火强度与火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同步, 表现为强度大-频率高、强度大-频率低以及强度小-频率高的3种模式; 5)2.60~2.14 Ma是研究段泥河湾盆地野火活动最强的时期, 表现为火强度大-频率高, 该时期泥河湾盆地受全球气候变冷影响, 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生物量较大, 气候波动频繁, 野火活动强; 6)强度大-频率高的火活动模式通常出现在气候转型期或古地磁漂移事件期间, 在2.60~2.56 Ma、2.15~2.14 Ma以及1.82~1.78 Ma出现的火强度和火频率峰值分别对应于Matuyama/Gauss古地磁倒转时期、Reunion正极性漂移事件以及Olduvai正极性漂移事件中后期, 可能与古地磁倒转引起的气候波动变化导致泥河湾盆地野火活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43.
红寺堡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最前缘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交界位置,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但由于地表覆盖严重,缺乏完整的露头剖面,一直制约着生态环境演变过程的研究。本文基于红寺堡盆地窑山凹陷ST1钻井序列,采用光释光测年的方法,建立了晚更新世地层年代格架,同时系统分析了70个样品的主量、微量元素组成,依据地球化学指标重建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认为:马兰黄土与萨拉乌苏组的界限年龄约为67.57 ± 7.88 ka,预示着由古湖向风成环境的过渡,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记录了该时期的气候环境变迁过程,CIA值、Al2O3/Na2O、K2O/Na2O值及粘土矿物含量指示了红寺堡盆地晚更新世经历了干旱−温暖−干旱的古气候演化过程;Rb/Zr、Sr/Ba值反映红寺堡盆地萨拉乌苏组沉积时期为封闭的湖盆环境,沉积水体深度自萨拉乌苏组一段开始加深,在萨拉乌苏组二段达到最大深度,萨拉乌苏组三段水体逐步变浅直至马兰黄土沉积时期古湖彻底消亡。该研究成果从元素地球化学的角度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更新世地层的沉积环境演化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944.
再沉积钙质超微化石揭示了末次间冰期洛朗蒂德融水流向墨西哥湾的历史T.M.Marchitto等Broecker等(1989)曾根据奥卡盆地16hag17ha(14C年代)浮游有孔虫δ18O记录来解释流入墨西哥湾的融水流的特征.他们发现12.7-11.3...  相似文献   
945.
笔者等在新疆乌鲁木齐西南40 km的喀拉扎山脊北侧发现十几条并排分布的U形谷,而U形谷之间以刃脊相隔。这些U形谷发育在上侏罗统巨厚层长石砂岩露头表面,据其形态和分布特征属于冰川悬谷。这个发现揭示了喀拉扎山脊以南曾经发育过海拔2000 m的冰帽,而冰帽的发育时间为更新世,更可能是晚更新世。中国西北尚无第四纪冰帽的报道,本文的发现为中国西北地区第四纪冰川和古气候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由于新疆比青藏高原海拔低、更加干旱,新疆U形谷的发现也为青藏高原更新世大冰盖的存在提供了新的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   
946.
通过分析辽河三角洲获取的长41.4 m的ZK2孔岩心的岩性、粒度、有孔虫丰度及分子标志物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精确的测年数据、海面变化等资料,并与其他钻孔资料分析对比,构建了辽河三角洲晚更新世33 ka BP以来的年代地层框架,将ZK2孔自下而上划分为U1-U4这4个沉积相段:U1为河道相,U2为河漫滩相,U3为海相(全新世海侵)和U4为上三角洲平原相。U3段的海相沉积自下而上又可进一步分为U31、U32、U33、U34、U35 5个沉积层,分别对应了河口湾相、浅海相、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下三角洲平原相(潮坪相)。沉积物的粒度、有孔虫及生物标志物BIT等指标在不同沉积环境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且变化趋势相似,揭示了辽河三角洲晚更新世33 ka BP以来的海平面变化的沉积历史,其中U3段沉积物(15.75~2.65 m)沉积连续,地层完整,测年数据可靠,较完整地反映了辽河三角洲9 100 cal.a BP以来全新世海侵期的沉积历史。  相似文献   
947.
昌平-丰南断裂是根据卫星遥感图像解译发现的一条隐伏活动断层,是NWW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中规模最大的断裂,为进一步调查确认断裂的存在、空间位置、性质和断裂构造特征,并重新厘定其活动性,在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断裂大体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布设了2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对昌平-丰南断裂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获得了测线控制范围内地下结构和断裂构造的清晰成像。结果表明,昌平-丰南断是一条倾向S、走向NWW的走滑正断层,浅层地震剖面揭示断层上断点埋深80~100 m,断错了上更新统底界,结合测线附近钻孔资料推测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948.
末次间冰期以来古黑潮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太平洋边缘海区作为联接大陆与深水大洋气候记录的桥梁,这种纽带关系使得边缘海区成为理解;研究过去全球变化和古海洋学诸因素变化的理想区域之一。同时,边缘海区也是大洋与大气进行热量交换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949.
南昌地区更新世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光辉  叶俊林 《地球科学》1991,16(5):497-504
  相似文献   
950.
通过对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实测剖面中的古地磁、ESR样品的测试分析,确定了札达盆地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沉积地层的时间序列。测试结果表明:从剖面自下而上所做的古地磁测年数据为5.41~1.60Ma;而ESR测年数据为5.4~1.36Ma,两者大体吻合。根据古地磁、ESR测年结果,可将该套河湖相地层的时序划分为:上新世托林组(N21t)的形成时间为5.41~4.20Ma、上新世古格组(N22g)为4.20~2.57Ma、早更新世香孜组(Qp1-1x)为2.57~1.36Ma。为青藏高原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地层时间序列标尺的建立,以及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