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巴盟吨粮田农业气象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与农业持续发展杨文彬,刘俊林,杨松(巴盟农业气象科学研究所)巴盟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西北部,北纬40°26′—41°16′,海拔1021—1046米,有着独特的农业自然资源条件,是自治区和国家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52.
53.
崔连生  楼学道 《气象》1989,15(10):53-56
本文根据田间试验实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高原春小麦叶气温差与光、温、湿等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随拔海高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对作物的增温效应。  相似文献   
54.
应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春小麦产量预报的新方法研究,本提出了逐步订正逼近法。该方法思路清晰,方法简易,可操作性强,预报正确,预报各旗县春小麦总产的误差在6-7%,预报全盟春小麦总产的误差在1%左右。  相似文献   
55.
半干旱地区播前灌溉和地膜覆盖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播前灌溉和地膜覆盖对春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 对照(CK)、播种前灌水30mm(W), 覆膜60d(M)和播种前灌水30mm加覆膜60d(WM)。结果表明, 播前灌溉后土壤水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但由于土壤温度显著下降, 播前灌水会影响春小麦苗期的干物质积累。地膜覆盖在作物生育前期可以改善土壤水温条件, 促进干物质积累, 在后期则会导致土壤水分状况恶化, 导致收获指数的下降, 影响产量的形成和水分利用。在春小麦生产中将播前灌溉与地膜覆盖相结合: 一方面可以在作物出苗时及苗期改善土壤水温条件,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另一方面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更好的水分条件去除覆膜的负效, 获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6.
通过青海省互助县1997~2002年大气观测场和春小麦地测定的0~50 cm土壤贮水量变化规律的对比分析得出:同一气候背景下,地形地势相同的不同场地不同植被0~50 cm土壤贮水量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大气观测场11月至次年2月(一般为土壤封冻期)土壤贮水量保持在25~27 mm间,变化较平稳,6~7月处于谷值阶段,为24 mm,3月至4月初和9月处于峰值阶段,为28 mm,年变化似呈"M"形。春小麦地在土壤封冻期未测定,3月至4月初处于最大峰值阶段,为33 mm,7月处于谷值阶段,为21 mm,9月达次峰值阶段,为25 mm,年变化似呈"M"形。在同一气候背景下,大气观测场中子仪测定和春小麦地烘干法测定的0~50 cm贮水量经过相关性检验,建立回归关系式后可相互代替应用。  相似文献   
57.
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中几种主要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中的春季潮塌、干热风和小麦全蚀病等农业气象灾害和病害的成因、发生时段与危害程度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和示范,重点试验推广了适时早播、选取良种、缩垅增行、优化密度和带状立体种植及适时适量、优化灌溉等一系列减灾对策与配套技术,有效地避免或减轻了灾害,促进了小麦生产持续4年攀登新台阶。单产平均每年递增29.9kg,增产13.0%,总产平均每年递增7349.0万kg,增产16.48%,获得了显著的减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8.
青海省春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义花  李林  苏建军  王志俊 《冰川冻土》2012,34(6):1416-1423
基于青海省1961-2010年47个气象站和8个农气代表站气象资料、 干旱灾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分析了春小麦生育期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关系, 确定了青海省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干旱风险评估的实际阈值, 并对青海省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干旱进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 在青海省春小麦营养期, 轻旱易发生在祁连山地区、 青海湖地区西南部及东部农业区的少数地区, 轻旱的频率大都在15%以上; 中旱易发生在柴达木地区大部及东部农业区大部, 频率大都在10%以上; 重旱和特旱出现频率均在柴达木盆地西部较高, 频率分别为10.7%、 34%以上.生殖期的轻旱易发生在祁连山地区, 频率在15.3%~23.3%之间; 中旱易发生在青海湖地区南部及东部农业区少数地区, 频率大都在4.0%~5.7%之间; 重旱频率从东南部到西北呈现带状递减趋势, 频率最高的主要发生在东部农业区, 出现频率为8.3%~9.6%; 特旱易发生在柴达木盆地地区, 出现频率为27%~44.3%之间.产量形成期的轻旱、 中旱、 重旱均易发生在东部农业区, 频率分别为2.3%~3.3%、 8.7%~13.3%、 6.0%~9.0%之间, 特旱易发生在柴达木地区, 出现频率为43.3%~51.3%之间.  相似文献   
59.
气候变化对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利用甘肃省定西农业气象观测站1986—2004年的观测资料,就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近19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呈现暖干化趋势,春小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表现在生长季提前、生长期缩短、产量下降。相关分析也显示,降水量对春小麦生长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温度。在春小麦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其阶段生长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完全一致: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春小麦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出现时间均提前,而乳熟期出现时间推迟,导致播种—出苗期的营养生长阶段缩短、出苗—拔节期的营养生长阶段延长、拔节—抽穗期的生殖生长阶段缩短,抽穗—乳熟期的生殖生长阶段延长,乳熟—成熟期的生殖生长阶段缩短,最终造成全生长期缩短。出苗—拔节期、抽穗—乳熟期降水量减少对春小麦产量下降有显著的正效应(P<0.05),拔节—抽穗期的增温对产量有极显著的负影响(P<0.01)。预计随着未来全球气候进一步的变暖和半干旱区降水量的减少,将会更加严重影响春小麦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0.
内蒙古近47年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内蒙古地区春小麦主产区的1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的气象数据,以月平均温度、月降水量、月日照时数作为主要因子,重点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西、中、东部春小麦区的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内蒙古地区春小麦主产区在过去47年中生长季(4—8月)平均气温升高了1.2℃,平均每10年升高0.32℃;生长季降水量年代际间波动不大,但本世纪初全区麦区平均降水量偏少;生长季日照时数呈现出减少的趋势。气候变化使春小麦除成熟期外,其它各生育期基本随年代的增加而提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