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分别位于西北特干旱、干旱、半干旱3种主要气候类型区的敦煌、武威(1981—2005年)、定西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6—2005)年的气候变化对春小麦各个物候期及其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台站的气候变化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同,武威和定西的气温增加而降水量减少,气候均呈现暖干化趋势,但前者的变化量大于后者。所不同的是敦煌站的气温和降水量都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结果,一方面显示了在不同的气候类型区,影响春小麦生长的主导因子不同,影响敦煌、武威、定西3站春小麦生长期天数和产量的主导气象因子分别为≥0℃积温、日均温、降水量。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同一气象因子对不同地区作物的影响程度、强度和方向都不同,日均温的增加对不同地区春小麦生长期的负效应表现为武威>敦煌>定西;≥0℃积温对春小麦生长期和产量的正效应表现为敦煌>定西,对武威春小麦的生长期有正影响,而对产量有负影响;降水量对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定西春小麦生长期和产量的正影响最大且极为显著(P<0.01);日照时数对不同地区春小麦整个生长期和产量的正影响敦煌>定西>武威。气候变化最终导致敦煌站春小麦的产量以8.8 g/(m2·a)的速率显著增加,武威、定西受气候暖干化的影响,春小麦产量分别下降0.3 g/(m2·a)、5.5 g/(m2·a)。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其次是各地的栽培条件、田间管理(如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非气象因子的不同所致,各地作物的生长及产量形成都是气象因子和非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HT5H]关〓键〓词:[HT5K]区域差异;响应;气候变暖;春小麦  [HT5H]中图分类号:P463.2;S162.5〓〓〓文献标识码:A[HT5SS][HK]  相似文献   
42.
气候变暖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引黄灌区10个观测站1961-2004年春小麦生长发育期(3月上旬至7月上旬)的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生长期的气候明显变暖。t检验结果表明,春小麦生长发育期日平均气温的突变发生在1989年,突变后的气温比突变前升高了0.7℃。在春小麦生长发育各阶段,气温都有所升高,但没有超出春小麦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引黄灌区春小麦的温度敏感系数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及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正值,这两个时段的气候变暖有利于春小麦生产;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及4月中下旬温度敏感系数为负值,这两个时段的气候变暖不利于春小麦生产。总体而言,气候变暖对春小麦单产的贡献为-2.6%。  相似文献   
43.
干旱地区春小麦耗水量和节水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春小麦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及其耗水规律,分析了土壤湿度、耗水量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至抽穗是春小麦的水分临界期,抽穗至成熟期耗水量最多,耗水模系数最大;产量与耗水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适宜土壤水分下限为:出苗至拔节期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拔节至抽穗期为60%-65%、抽穗至灌浆初期为55%-60%.灌浆初期至成熟期为50%-55%,本文还对春小麦覆盖地膜的节水增产原因及效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黑河流域春小麦节水增产的技术措施及进一步研究的意见。  相似文献   
44.
甘肃中部春小麦生育期净辐射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定西综合气象试验站观测的春小麦生育期净辐射和总辐射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进而建立适宜本地区的用总辐射估算净辐射的经验方程。利用当地的常规气象资料,对推算辐射的FAO-PM法和L法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两种推算方法都能较为准确的推算净辐射,但是必须经过订正,从订正后的拟合误差看,FOA-PM方法优于Linacre方法。  相似文献   
45.
干旱沙漠地区春小麦的水分与氮肥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沙坡头试验站养分循环池进行的水肥正交试验中, 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水肥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 在设计水肥条件下, 肥料因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大于水分因素; 中高水肥条件下, 水肥协调有利于小麦生长和获得高产。灌浆期植株上部有效叶面积的大小和维持时间与经济产量的形成有很显著的正线性相关。该地区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适宜土壤水分范围在田间持水量的40%左右, 适宜的肥料(N肥)经济施用量为300kg·hm-2左右, 目标产量为7.0t·hm-2。  相似文献   
46.
利用阿勒泰基准站1980-2011年观测资料,分析了阿勒泰市春小麦发育期和光热资源变化,及各发育期日期与≥0℃积温、日照时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全发育期天数的变化是呈减少趋势的,分蘖、乳熟期、全发育期天数均通过了(P<0.01)显著性检验;全发育期的≥0℃积温和日照时数是呈线性减少趋势变化的,拔节、乳熟、成熟期的≥0℃积温与年份的相关系数通过了信度0.01的显著性检验;出苗、拔节、乳熟、成熟期和全发育期的日照时数与年份的相关系数通过了(P<0.01)的显著性检验。成熟期日期受成熟期间的日照时数的正相关影响(P<0.05),分蘖、乳熟期的日期受发育期间的≥0℃积温和日照时数的正相关影响(P<0.01)。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各年的气候条件不同,其次是各年份的栽培条件、田间管理( 如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非气象因子的不同所致,各年作物的生长及发育都是气象因子和非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气候变暖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宁夏引黄灌区10个观测站1961-2004年春小麦生长发育期(3月上旬至7月上旬)的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生长期的气候明显变暖。t检验结果表明,春小麦生长发育期日平均气温的突变发生在1989年,突变后的气温比突变前升高了0.7℃。在春小麦生长发育各阶段,气温都有所升高,但没有超出春小麦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引黄灌区春小麦的温度敏感系数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及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正值,这两个时段的气候变暖有利于春小麦生产;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及4月中下旬温度敏感系数为负值,这两个时段的气候变暖不利于春小麦生产。总体而言,气候变暖对春小麦单产的贡献为-2.6%。  相似文献   
48.
付荣  段有  高全 《吉林气象》2005,(2):23-23,30
温度是农业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作物为了完成其发育阶段或整个生育期要求一定的积温。目前用的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但这种积温与作物生育的关系上存在着不稳定因素,我国杂交水稻气象科研协作组织提出积温不稳定的原因是由于作物发育速度与积温之间为非线性关系,特别高温与低温都抑制作物发育,从而导致积温的不稳定。在日本学者和内岛工作的基础上沈国权提出了当量积温的概念,他认为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发育速度正常。所需的积温为最小值,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使发育速度减慢,所需积温增加,而使用活动积温订正后所得到的当量积温,则表现出比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更好的稳定性。但是当量积温的计算和应用在我国至今尚未广泛开展,为此,本文用春小麦分期播种的资料通过一系列计算,对当量积温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9.
1冬小麦 虽然 1999年秋,冬麦播期偏晚,但由于播种后,光照条件良好,冬前≥ 0℃积温仍较充足。冬季偏高的气温、偏厚的积雪及冬末稳步回升的温度,使冬麦越冬状况良好。幼穗分化期一直比适宜温度偏高的气温,虽促进了弱苗升级转化,提高了有效穗数,但也造成了幼穗分化时间过短,使单株穗粒数少于常年。灌浆期温度及水分状况适宜,有利于籽粒充分灌浆,千粒重明显提高。综观 2000年度,冬麦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对冬麦生长利略多于弊。 1.1冬前生长期 (播种—越冬开始期 ) 由于 1999年秋季秋收任务 (尤其是棉花 )繁重及 9月中旬气温高于常年…  相似文献   
50.
应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春小麦产量预报的新方法研究,本提出了逐步订正逼近法。该方法思路清晰,方法简易,可操作性强,预报正确,预报各旗县春小麦总产的误差在6-7%,预报全盟春小麦总产的误差在1%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