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1篇
  免费   2074篇
  国内免费   1806篇
测绘学   1932篇
大气科学   2473篇
地球物理   1788篇
地质学   3620篇
海洋学   1119篇
天文学   150篇
综合类   1033篇
自然地理   2286篇
  2024年   200篇
  2023年   660篇
  2022年   797篇
  2021年   877篇
  2020年   644篇
  2019年   740篇
  2018年   517篇
  2017年   532篇
  2016年   503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551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559篇
  2009年   590篇
  2008年   559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分析2005年-2010年北塘口及其邻近海域水环境现场调查资料,同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北塘口河口水体中COD和BOD5超标严重,整体污染态势以2008年为界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邻近海域水体中无机氮为最主要污染物,其中硝酸盐是无机氮中最主要组成部分,但丰水期时亚硝酸盐氮和枯水期时铵盐氮所占比例逐年升高,说明区域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潜在变化;N/P比值远高于正常的Redfield 16比值表明,区域水体已处于潜在严重P限制状态,同时,区域严重富营养化状态也极易诱导区域赤潮爆发;(2)丰水期陆源无机氮大量输入,使区域水体大部分时间超该区域功能区划要求的Ⅳ类海水水质标准,但底质沉积物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各监测项目全部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3)丰水期和枯水期时,活性磷酸盐含量1983年-1998年分别增加了16.6倍和17.2倍,1998年-2010年由于监控措施的加强,极大地降低了P排放,丰水期和枯水期时活性磷酸盐含量最大增幅分别降到了5.84倍和2.33倍,无机氮含量增幅也呈现明显减小趋势,1983年-1998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增加了8.37倍和13.7倍,而1998年-201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最大增幅也仅为3.52倍和3.28倍;整体看来水质和底质环境有缓和趋势,但潜在威胁仍然严重.  相似文献   
42.
为整体地分析中蒙干旱半干旱区(中蒙干旱区)夏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中蒙干旱区内分布相对均匀的104个站点(包括5个“人造站”)1961—1997年7月的平均地面气温资料等,首先分析了该区夏季的平均气温场、气温年较差及日较差等背景;然后,对标准化的7月平均气温距平资料分别作了EOF和REOF分析。结果表明:(1)中蒙干旱区夏季的热量资源充足。夏季气温场分布的区域性特色更明显。(2)受纬度、地形高度及远离海洋等的影响,中蒙干旱区地面气温的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大,呈典型大陆性气候(大陆度高)的特色,但是区内的夏季气温年际变化小。(3)根据气温的EOF分析,中蒙干旱区夏季气温异常可粗分为全区一致型、准东西差异型、准南北差异型及准东北—西南差异型等4种常见分布模态;再根据REOF分析,可将该区夏季气温异常进一步细分为青海高原、高原东北侧、南疆、北疆、陕西甘南区、蒙古国西北部及东南部等7个分区。(4)近37年来,中蒙干旱区夏季气温增暖主要出现在高原东北侧和南疆区,强度比冬春季弱;在青海高原及蒙古国东南部气温还在变凉,区内各分区夏季气温变化也约有3~4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43.
于2016年7~12月和2017年4月的旱、雨季期间,以金沙江干热河谷苴那小流域内的银合欢(Leucaena Benth)林地、车桑子(Dodonaea angustifolia)灌丛地和扭黄茅(Heteropogon cantortus)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网格法和土钻法采集并测定了(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应用经典统计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该区域不同林草植被下坡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含水量总体较低,雨季显著大于旱季,旱、雨季均表现为灌丛地>草地>林地,呈中度至强度变异(0.07~0.28之间)。(2)不同林草植被下旱、雨季土壤水分具有相似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系数均由正向负转变,但由正向负转变的滞后距离有所不同,且雨季大于旱季,呈中等或强等空间自相关性。(3)不同林草植被下的土壤水分空间结构不同,林地、灌丛地和草地旱雨季最佳拟合模型均为球状模型;相同林草植被下各土层旱、雨季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但旱季的分布格局差异更显著,不同林草植被下深层土壤水分分布比表层土壤水分的分布更为复杂,土壤水分呈明显的斑块或条带状分布,含水量高值区和低值区位置不固定。总之不同林草植被类型会改变局部地段土壤水分空间分布,降雨会加强这种差异的趋势,但土壤水分仍具一定空间连续性。  相似文献   
44.
新疆柴窝堡盆地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GMS(Groundwater model System)模型软件对新疆柴窝堡盆地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模拟调参.根据所调给水度μ值,计算出盆地目前最大的地下可调蓄量约为36.608×108m3.同时结合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得出结论:新疆柴窝堡盆地地下水库在取水水源、取水条件、地下库容等方面都具备调蓄水资源的能力.如果用其调蓄水资源,既可以增加水资源的利用量、解决城市季节性缺水问题,又能优化水资源的时空分配,能较好地缓解乌鲁木齐市区的供水不足状况.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在大兴安岭北部发现近10处岩金矿床(点),大兴安岭北部金矿形成于中生代,且其成因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对本区金矿的成因类型二重限定性分类方案的原则是以Au所赋存的岩石类型(热液岩或蚀变岩)为第一依据。成矿温度作为第二依据。大兴安岭地区金矿在不同构造单元成因类型具有较大差别;在额尔古纳地块和上黑龙江盆地形成多种中温蚀变岩型金矿,在其南侧的增生带中形成了低温热液石英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46.
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大陆岸线岸滩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江苏省1984-2016年61景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和部分实测潮位、坡度数据,利用遥感技术结合改进的水边线方法提取了多时相的海岸线和平均大潮低潮线,研究了江苏省绣针河口至连兴河口大陆岸线岸滩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4-2016年,由于海岸带开发,江苏省的海岸线整体以向海推进为主,自然岸线由458.24 km逐渐减少至166.74 km,人工岸线由163.66 km快速增加至598.74 km,大陆岸线长度由621.90 km增加至765.48 km。发生位置和长度变化的岸段中,淤长岸段长127.62 km,年均向海推进83.03 m;围垦岸段长401.21 km,年均向海推进87.63 m;冲刷岸段长71.17 km,年均离海后退10.81 m;围垦被侵蚀岸段长25.95 km,年均离海后退8.64 m。海岸线的空间变化导致江苏省沿海陆地面积净增加104332 hm2,其中由于围垦增加的陆地面积98520 hm2,围垦是陆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海岸线的离海后退主要发生在废黄河三角洲岸段,但是到2008-2016年,岸线的侵蚀范围已向南扩大至新洋河口至斗龙港岸段。受围垦活动及岸线侵蚀影响,江苏省潮间带坡度不断变陡,统计断面的平均坡度由1.4‰增加至1.9‰,其中废黄河三角洲岸段的中山河口至扁担河口岸段坡度最陡,基本在3~14‰之间;辐射沙洲陆岸岸段坡度最为平缓,但坡度也在逐渐陡化,由0.9‰增加至1.5‰。潮间带面积由271747 hm2减少至168645 hm2,减幅38%;潮间带平均宽度由5064 m减少至3096 m,减幅39%。  相似文献   
47.
地下管线的数据采集和建库是实现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提出了针对目前非开挖敷管数据三维数据采集和整理结合CAD进行三维成像的思路,与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实现地下管线的系统高效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48.
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重心迁移模型、标准差椭圆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了两汉794座侯国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各历史时期侯国分布格局演变和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各历史时期中侯国数量及其占总量比重、频率基本呈现“高—低—高—低”波浪形起伏的变化趋势。② 各历史时期侯国分布格局均呈现高度集聚状态,分布重心走向经历了由西→东、由东→西的反转,在距离与移动速率上呈现东汉>西汉的规律;西汉标准差椭圆X轴、Y轴、面积呈不断减小趋势,东汉标准差椭圆X轴、Y轴、面积呈不断增大趋势。③ 微观地理选择上影响侯国设置最主要的因素是区位因子,说明两汉侯国设置时更多考虑分布于距离道路、都城、区域中心城市较近的区域,表现出明显的“社会经济指向性”。此外,地形因子与区位因子在方向性上的转变表明各因子对侯国设置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社会发展状况及政治体制动态变化,其与政治因素的关联度仍是主导性的。  相似文献   
49.
地表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是2个重要的空气动力学参数,对于城市下垫面,粗糙元的形态非常复杂,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的非均匀性,如何确定城市下垫面地表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目前尚无最佳方案。概述了这2个参数适用于城市非均匀下垫面的参数化方法,包括风温观测方法和粗糙元形态学方法。探讨了各自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并且提出,通过数学模型的改进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引入,粗糙元形态学方法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0.
非加温型四连栋塑料温室内外温湿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军  杨秋珍  吴元中 《气象》2005,31(8):22-24
根据1999年12月~2002年8月典型天气(晴天、多云、阴天)下非加温型四连栋塑料温室中间1.5m高度气温、相对湿度的观测数据,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冬季、春秋季、夏季典型天气下温室内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与气象站气象要素间的关系式,为温室蔬菜品种筛选、蔬菜标准化栽培、无公害蔬菜生产和病虫害防治提供小气候方面的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