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4篇
  免费   934篇
  国内免费   740篇
测绘学   1194篇
大气科学   1660篇
地球物理   632篇
地质学   1061篇
海洋学   551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639篇
自然地理   2016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428篇
  2022年   537篇
  2021年   622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336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时空实体复合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平舰  张杰 《海洋科学进展》2004,22(Z1):227-230
提出时空实体的概念,将一个实体的时空演变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时空目标,综合面向对象方法和关系模型的优点,拓展传统的面向对象的时空建模思路,建立面向对象的时空实体复合模型.模型采用链表结构,并建立时态关系表,支持对实体的演变历史检索,可实现灵活的关联分析,并能兼顾个体和位置的时空变化,具有较好的时空分析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取自冲绳海槽北段的6个沉积岩心进行了CaCO3含量、粒度和铀系同位素分析,结合氧同位素数据和海槽其他钻孔的相应结果,探讨了冲绳海槽北部晚第四纪以来CaCO3含量的垂向与横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北段沉积总体上表现为全新世CaCO3含量高、晚更新世CaCO3含量低的“大西洋型”碳酸盐演化特征,但冲绳海槽北段和中部的碳酸盐演化特征并不一致,海槽内西坡、槽底和东坡的不同部位其演化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碳酸盐含量的变化与沉积物粒度特征密切相关,晚第四纪冲绳海槽碳酸盐演化的时空差异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海洋渔业空间分布研究——以东海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基于海洋渔业多年来生产实践所表明的海洋渔场与海洋水文要素密切相关性,将研究区的遥感融合信息与生产数据进行GIS空间配准,同时建立了诸多要素数据的空间聚类模式,利用该模式提取了水文信息和中心渔场信息相关联的空间分布规律的隐伏信息,由此阐述了实现海洋渔业现代化,应用空间遥感融合信息和GIS支持下指导海洋渔业生产的渔情预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普里兹湾陆缘水边界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1998年11月-1999年2月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资料,讨论了普里兹湾附近陆缘水边界(CWB)两侧的水团分布,以及CWB的中心位置、锋面宽度、锋面强度、锋面的垂直深度和垂直厚度等物理特征的空间变化。并与1992年12月-1993年2月中国第9次南极考察资料进行了比较,说明了CWB的时间2变化。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CWB两侧海水运动的各向异性,以及动力高度场的形势,指出了动力高度槽,CWB锋面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0年9月在杭州湾进行的原型水文泥沙测验所获取的648个悬沙粒度样品,进行了样品粒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杭州湾测验区域,粒径为4.00~20.20μm的悬沙出现频率最高;悬沙的中值粒径值自东向西迅速增大;北岸海域悬沙的中值粒径值大于南岸海域悬沙的中值粒径值。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7年10月-1998年7月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南流江下游磷的时空变化及输运规律。结果表明:该流域磷具有丰水期含量较高、平水期次之、枯水期较低的分布特征:磷的含量分布主要受沿岸支流含磷化合物输入的影响。但水体中的化学和生物过程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90年3月至1992年6月对南海大鹏湾盐田附近海域的夜光藻种群动态及时空分布进行了综合调查,发现夜光藻种群的出现期间一般是1-6月,数量高峰期为3-5月,种群密度的波动极为显著。调查期间共发生10次赤潮,且都发生在3月初至5月初。大鹏湾诳光藻赤潮的发生特点是赤潮的发生和消失突然,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d。  相似文献   
18.
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气中气溶胶微粒是一种重要的大气微量成分。气溶胶光学厚度也是大气校正所需的重要大气参数,同时也是海洋水色卫星主要的数据产品。由于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较大,所以如何准确获取大气校正和卫星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所需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则是至关重要的。在简述气溶胶光学性质的基础上,并结合2002年6月HY—1南海实验数据来阐述现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准确获取。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部邻海恶劣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30~1979年NCDC海洋船舶观测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邻海恶劣天气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海区恶劣天气的分布在冬季和夏季是不同的;在东北和西南季风期间,台湾东北和西南海区也有差异。影响恶劣天气条件的分布因子非常复杂,主要是季风和极锋、天气系统、冷暖洋流及地形等因子。  相似文献   
20.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资源时空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十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在1992年研究基础上,于2003年度再赴南麂列岛对岩、沙相贝类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鉴定出贝类105种,其中岩相93种、沙相12种,6种为南麂列岛新记录种,对岩相、沙相贝类组合的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岩相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1.25~2.20和0.54~0.70)高于沙相的(0.23~0.95和0.17~0.94).岩相贝类数量为3025.70g/m2和2660个/m2,生物量垂直分布为低潮区最高(6471.99g/m2),中潮区居中(3772.09g/m2),高潮区最小(78.35g/m2),栖息密度为中潮区最大(4245个/m2),低潮区居中(2973个/m2),高潮区最小(439个/m2).沙相贝类数量为16.81g/m2和11个/m2,低潮区(29.43g/m2和11个/m2)大于中潮区(14.01g/m2和10个/m2).通过与以往资料比对发现,岩礁贝类数量有所增加,沙滩贝类数量则明显下降,监控区贝类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区域,对贝类资源变化产生影响的相关因子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