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101篇 |
免费 | 5229篇 |
国内免费 | 61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71篇 |
大气科学 | 7082篇 |
地球物理 | 3506篇 |
地质学 | 20439篇 |
海洋学 | 2957篇 |
天文学 | 83篇 |
综合类 | 2875篇 |
自然地理 | 43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5篇 |
2023年 | 1564篇 |
2022年 | 2071篇 |
2021年 | 2206篇 |
2020年 | 1568篇 |
2019年 | 1886篇 |
2018年 | 1290篇 |
2017年 | 1325篇 |
2016年 | 1459篇 |
2015年 | 1573篇 |
2014年 | 2270篇 |
2013年 | 1871篇 |
2012年 | 2008篇 |
2011年 | 1990篇 |
2010年 | 1833篇 |
2009年 | 1855篇 |
2008年 | 1824篇 |
2007年 | 1465篇 |
2006年 | 1390篇 |
2005年 | 1369篇 |
2004年 | 1131篇 |
2003年 | 1150篇 |
2002年 | 946篇 |
2001年 | 974篇 |
2000年 | 911篇 |
1999年 | 798篇 |
1998年 | 710篇 |
1997年 | 779篇 |
1996年 | 626篇 |
1995年 | 619篇 |
1994年 | 550篇 |
1993年 | 436篇 |
1992年 | 432篇 |
1991年 | 343篇 |
1990年 | 283篇 |
1989年 | 194篇 |
1988年 | 87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7篇 |
1975年 | 7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牛毛泉东金矿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与阿尔金断裂的结合部位,该地区被誉为西北的"金三角"。牛毛泉东金矿为该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金矿体产于阴沟群安山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熔岩中的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蚀变带,矿化受构造控制显著,成矿具有多阶段性,金主要形成于硫化物-石英-金矿化阶段。矿脉两侧热液蚀变强烈,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通过石英流体包裹体测得金矿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12~191℃;成矿流体盐度0.35%~7.86%,平均4.77%;密度为0.92~0.96 g/cm^3,平均0.95 g/cm^3,显示成矿流体具有浅层低温热液特征。对黄铁绢英岩型矿石中绢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坪年龄为(296.7±2.8) Ma,对应于北祁连陆内伸展拉张构造演化过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与邻近的寒山金矿类似,并受同一条韧性脆性断裂构造带控制,均为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主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牛毛泉东金矿的发现及成因研究对指导区域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可以反映氧化-还原环境和水动力条件,近年来被广泛地用于石油、天然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找矿工作中。本文对羌塘盆地热觉茶卡—藏夏河地区37处泉水和13件地表水进行了水化学特征、水溶性烃类气体特征和水中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羌塘盆地热觉茶卡—藏夏河地区的水型主要为Na2SO4型和MgCl2型,其次为NaHCO3型和CaCl2型。矿化度普遍较高,说明该区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铵根离子的平均含量为0.895μg/g,在藏夏河地区高达7.381μg/g,表明在藏夏河东部地区有机质相对较为丰富,这与区域上发育的富有机质页岩结果一致。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该区水体的氢氧同位素落在了大气降水线附近,表明水体的来源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另外,采集的9个泉水样品中均检测出一定含量的水溶甲烷,在白云湖地区的甲烷含量相对较高,显示出较好的油气潜力。综合研究表明,藏夏河东和白云湖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烃源岩条件,保存条件较好,显示出良好的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993.
994.
中国近117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用REOF法以160站近47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为依据将我国分为8个年平均气温变化区.以国内及临近国家长资料序列为基础,建立了反映我国各区及全国近117年的年平均气温标准化序列.从近117年气温变化来看,I~VII区都有升温趋势,全国平均气温的升温趋势为0.76℃/100a,北半球陆地则为0.64℃/100a.最大的为东北,华北、新疆,最小的为四川、贵州.从年代际尺度看我国与北半球陆地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是相当一致的,相关系数高达0.93,主要差别在于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四川1960~2009年逐日最高气温、欧洲中心ERA Interim1.5°*1.5°再分析资料和ECWMF2.5°*2.5°模式预报场资料,分析四川盆地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归纳出四川盆地高温热浪天气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高温热浪天气有三个异常区;区域性高温热浪过程期间100hPa南压高压明显东进,我国至俄罗斯南部地区显著增高;500hPa有青藏高压型、副高型和带状高压型三种环流型。四川盆地高温热浪天气的预报模型为:1)500hPa四川盆地上空为青藏高压或副高或带状高压控制,位势高度达584位势什米以上,其中青藏高压和西太副高需达588位势什米;2)四川盆地上空850hPa上未来三天都为大于24℃的闭合等温线控制。 相似文献
996.
桂北地下热下溶滤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桂北原生金矿由一系列贫-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组成。经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多方面研究,认为桂北金矿是产于矿屑岩中的地下热水溶滤型金矿。其矿源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围岩,水源为大气降水,硫源主要来自深部,通过深大断裂被带到成在放热液中,并混染了大量海成硫酸盐或沉积硫化物,热源由地壳增温和断裂磨擦提供。 相似文献
997.
莱州湾沉积物粒度与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依据2019年8月份莱州湾海洋沉积物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径组成、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并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结果显示,莱州湾沉积物分为砂质粉砂、粉砂、粉砂质砂和砂4种类型,以砂质粉砂为主,其次为粉砂与粉砂质砂,再次为砂,中值粒径平均58.956μm;表层沉积物中Cr、Zn、Pb、Cu、As、Cd、Hg和TOC平均含量分别为57.6、52.6、18.7、15.3、9.14、0.130、0.0234 mg/kg和0.222%;由于河流排海物质和莱州湾内潮流运动,导致Cu、Pb、Zn、As、Cr和Cd基本呈现中部海域含量较高,西部海域高于东部海域的特征,东南部海域Cd、Hg与矿产资源的开发相关;14.3%的站位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中生态风险,Cd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率最高,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研究区域中重金属Cu、Zn含量的分布与沉积物粒径和有机碳的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东海沿岸海水表层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东海沿岸引水船、嵊山、大陈、南麂、北礵、平潭、厦门和东山8个海洋观测站的40a表层海水温度(SST)资料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海沿岸SST主要受制于太阳辐射,呈南高北低分布,但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水文环境的影响;SST的年变化具有显著的年周期和半年周期;东海沿岸SST存在多种显著周期的振荡,且南北测站SST的主导振荡有差异;就近40a的资料而言,东海沿岸的SST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上升幅度最大,暖冬是SST总体呈上升趋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