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34篇 |
免费 | 641篇 |
国内免费 | 88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5篇 |
大气科学 | 408篇 |
地球物理 | 698篇 |
地质学 | 2026篇 |
海洋学 | 444篇 |
天文学 | 32篇 |
综合类 | 233篇 |
自然地理 | 2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105篇 |
2022年 | 159篇 |
2021年 | 134篇 |
2020年 | 125篇 |
2019年 | 158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41篇 |
2014年 | 188篇 |
2013年 | 186篇 |
2012年 | 187篇 |
2011年 | 195篇 |
2010年 | 213篇 |
2009年 | 192篇 |
2008年 | 185篇 |
2007年 | 169篇 |
2006年 | 129篇 |
2005年 | 136篇 |
2004年 | 130篇 |
2003年 | 137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124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65年 | 4篇 |
1962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74.
岩溶地面塌陷预测模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溶的发育程度、上覆岩土体性质是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基本条件;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或降水入渗,震动荷载等动力扰动,是形成岩溶地面塌陷产生的诱发动力条件。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岩溶地面塌陷区为例,讨论了岩溶地面塌陷的产生机理,并从受力情况对其进行了分析探讨,从而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的预测模型。本文还根据研究区的8个塌陷实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5.
分析了乌苏站1998~2001年(4~10月)E-601B型与小型蒸发器4年蒸发量对比观测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并应用比值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出了两种蒸发量之间的折算系数,计算出了乌苏站1971~1997年4~10月逐月E-601B型蒸发量估算值,为当地的气候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6.
现场热响应试验是获取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为试验场区地源热泵工程地埋管换热器类型及长度的选择,浅层地热能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该文系统介绍了现场热响应试验的目地任务、试验装置、原理、内容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并以位于汶泗河冲洪积扇中上流地区的兖州市南郊试验场松散层现场热响应试验为例,介绍了试验场区水文地质条件,试验过程、试验数据分析及应用。 相似文献
77.
78.
拖网配纲形状合理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伙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1998,18(1):33-38
为正确分析和改进设计网具,采用悬链线与拖网配纲形状比较的方法,引伸配纲形变系数对设计网配纲进行合理性检验,并对有关计算方法进行推导和论证。 相似文献
79.
提出采用变系数回归模型提取连续GPS坐标序列中包含的振幅时变季节性信号。对模拟数据及实际GPS坐标序列两组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变系数回归模型在提取GPS坐标序列季节信号方面比传统模型更有效。经处理,GPS坐标序列能获得更合理的速度及噪声估计。 相似文献
80.
泥石流启动临界土体含水量及其预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泥石流预警方法多基于前期和实时降雨量等间接指标,但实际上直接影响泥石流启动的关键物理参数是土体含水量,通过分析土体含水量的变化来判断泥石流启动更为直接可靠。首先定义了泥石流启动的临界土体含水量的概念,然后基于国内外泥石流启动的观测试验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临界土体含水量与土体渗透系数、孔隙度和颗粒曲率系数的经验关系,进而提出一种基于临界土体含水量和实时降雨的泥石流预警方法。最后,以云南东川蒋家沟1999年7月16日发生的一场泥石流为实例进行演算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可靠性和准确性上优于传统利用临界线和暴发线判别泥石流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