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05篇
  免费   4678篇
  国内免费   5015篇
测绘学   14362篇
大气科学   3412篇
地球物理   4562篇
地质学   11037篇
海洋学   3592篇
天文学   445篇
综合类   3089篇
自然地理   4799篇
  2024年   453篇
  2023年   1603篇
  2022年   1905篇
  2021年   2091篇
  2020年   1477篇
  2019年   1878篇
  2018年   1425篇
  2017年   1478篇
  2016年   1505篇
  2015年   1675篇
  2014年   2212篇
  2013年   1765篇
  2012年   1987篇
  2011年   1994篇
  2010年   1891篇
  2009年   2032篇
  2008年   1965篇
  2007年   1661篇
  2006年   1496篇
  2005年   1467篇
  2004年   1392篇
  2003年   1373篇
  2002年   1238篇
  2001年   1059篇
  2000年   834篇
  1999年   688篇
  1998年   670篇
  1997年   595篇
  1996年   566篇
  1995年   534篇
  1994年   428篇
  1993年   397篇
  1992年   381篇
  1991年   342篇
  1990年   290篇
  1989年   243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0篇
  1964年   17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13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本文利用美国新一代极轨卫星NPP搭载的VIIRS载荷数据反演获得的热点数据,以及美国NASA的Aura卫星搭载的OMI载荷的二氧化氮对流层柱浓度资料,对中国地区2020-01—02及2019年同期,以及抗击疫情期间和后期复工复产的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2020-02较1月份及2019年同期相比,工业企业的耗能水平却出现显著降低,NO2浓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2)全国工业热源点数和分布范围及密度自2020-02-03正式复工后稳步提升。湖北省除武汉、黄石和鄂州地区仍可监测到少数热点外,其他地区2月份均未再监测到任何热点,也证明了湖北基本没有复工迹象。(3)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后,京津冀地区工业热源点有显著增加,但新增区域一般仍处于低能耗水平。从全国大气NO2柱浓度监测来看,复工开始前后与2019年同期相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复工强度有限。(4)到3月初工业热源点及其能耗水平出现显著升高,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热源企业虽已逐步复工生产,说明工业产能较2月有显著提升,但生产规模或产能并未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912.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当前针对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秘鲁海域,针对赤道海域茎柔鱼特定种群小型群体资源分布及其渔场环境特征研究较少。根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茎柔鱼生物学数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生产和环境数据,运用胴长-体重关系拟合、地统计插值、广义可加模型(GAM)探究其资源分布及渔场环境状况。结果表明: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胴长范围为136~407 mm,体重范围为117~1557 g;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各月渔获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2月渔获量最高;CPUE曲线除2月增加外,总体呈下降趋势;渔场集中分布于0°~3°S、105°W~114°W海域,不同月份渔场重心经向变化明显;渔场最适SST范围是24.5~25.5 °C,最适Chl-a范围是0.16~0.20 mg/m3,月份是影响茎柔鱼CPUE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该海域茎柔鱼渔获主要为小型群体;小型群体生长发育期(2–3月)对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生长发育期前茎柔鱼集群度高,生长发育期后逐渐分散活动;单一影响因子与茎柔鱼CPUE相关性不显著,综合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及其交互影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13.
倪欢  牛晓楠  李云峰  郝娇娇 《地质通报》2021,40(10):1656-1663
遥感作为一种可以快速、大范围获取地表覆盖信息的技术手段,为复杂的自然资源调查任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针对山体确界问题,以遥感卫星影像为数据支撑,采用非监督的统计学习方法,为山体特征建模。然后,采用DBSCAN算法和边缘检测思想,识别山体区域,并提取山体边界。该方法不依赖于人工标记真值,实现了山体边界的全自动识别。实验采用安庆市Landsat 8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有效识别了安庆市境内的山体,并提取山体边界。通过定性和定量化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证明了遥感技术和统计学习理论在自然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潜力。该研究方法和结果能够为安庆市明确山体范围,界定山体的完整性与山体保护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14.
图像镶嵌是遥感图像处理中的重要内容,在跨区域遥感图像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决传统遥感图像并行算法中存在的计算节点利用率低、频繁数据I/O等问题,本文根据Spark分布式内存计算框架,充分利用Spark利于迭代数据处理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Spark自定义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并行镶嵌方法。该方法首先在集群的多个节点上通过相位相关法执行图像重叠区域估计操作,从而提高了图像重叠区域估计的多节点并行计算;然后,通过重写Spark中RDD的compute和getPartitions方法,自定义针对遥感图像处理的RDD,并将图像镶嵌中的重叠区域估计、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3个关键步骤作为自定义RDD的Transformation类型的操作算子;最后,通过隐式转换创建自定义RDD,并调用自定义RDD的操作算子实现图像镶嵌的并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MPI的并行镶嵌算法相比,该方法在保证图像镶嵌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大数据量的图像镶嵌效率。  相似文献   
915.
陆地生态系统氮状态对碳循环的限制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氮循环密切相关, 碳贮量与碳通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氮循环的影响 和限制。由于氮循环的复杂性, 在以往的大多数碳循环研究中, 更多考虑水分、温度和大气CO2 浓 度等因子的影响, 考虑碳氮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氮素可限制植物光合、有机质分解、同化产物的 分配以及生态系统对大气CO2 浓度升高的响应。根据目前有关碳氮模型的发展状况可将碳氮耦 合循环模型分为三大类: 一是静态模型, 它的土壤养分水平或者叶氮含量不变, 是常数, 这类模型 适合于在站点或氮素浓度变化不大的区域应用; 二是土壤氮限制模型, 能够保持稳定的生态系统 氮收支, 在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中考虑土壤氮有效性的动态变化 的影响, 使模拟结果更为合理; 三是叶氮限制模型, 在NPP 的模拟中考虑叶片氮浓度的动态变化 的影响。这三类模型虽然都考虑了氮对碳循环的限制作用, 但在氮碳循环机理方面尚有不少欠 缺, 所以在研究中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以后的研究中, 应通过加强碳氮相互作用的实 验研究, 增进对碳氮过程的深入了解, 进而建立综合动态的碳氮耦合模型, 以减少目前碳循环研 究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16.
周期性的农业活动和水沙变化已经显著改变了黄河下游河滩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快速、准确地获取河滩地的植物群落多样性信息,可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依据.以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朱贵村南部的黄河下游河滩地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大似然、人工神经网络、面向对象和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对河滩...  相似文献   
917.
以陕西省凤县铅锌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提取矿山地质环境及其治理信息。结果表明,矿山地质灾害表现为泥石流(隐患)、地面塌陷、崩塌和滑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要以泥石流(隐患)防治和废弃尾矿库复垦为主。  相似文献   
918.
苏高飞  勾莹  滕斌 《海洋工程》2023,41(3):1-13
为高效准确地对完全非线性波浪与二维固定结构物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分析,建立了二维完全非线性时域耦合模型。耦合模型将计算域划分为靠近结构物的内域和远离结构物的外域,每个区域均采用满足完全非线性自由水面边界条件的波浪模型进行求解。在内域使用Laplace方程描述流体运动并采用高阶边界元法(BEM)对其进行求解;而在没有结构物的外域,波浪运动的控制方程为Irrotational Green-Naghdi(IGN)方程并采用有限元法(FEM)对其进行求解。内域和外域通过一段重叠区域进行耦合,从而实现模型间变量的传递。首先利用耦合模型分别对规则波的传播、直墙前立波的生成以及相关物理模型试验进行模拟,数值结果与精确解和试验结果的良好吻合验证了耦合模型耦合方式的合理性以及处理非线性问题的准确性;然后使用耦合模型模拟分析了波浪与固定结构物间的相互作用,并将结果与线性解析解以及完全非线性BEM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耦合模型的正确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919.
基于CLUE模型的2030年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入“一切照常情景”、“规划情景”和“优化情景”三种生态系统变化情景,采用CLUE模型,对江西省2001~203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进行模型模拟,并用200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在“一切照常情景”中,耕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急剧增加;林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在“规划情景”中,耕地持续增加;建设用地略有增加,并在2020年后基本保持不变;林地总面积变化不大,但是高密度森林面积比重增大;河流和湖泊面积略微减少,湿地面积大幅增加。在“优化情景”中,森林增加趋势较“规划情景”有所减缓,河流和湖泊,湿地均有显著增加。本研究对研究区今后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土地可持续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0.
珠江三角洲交通通达性空间格局与人口变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涛  曹小曙  黄晓燕 《地理研究》2012,31(9):1661-1672
基于1988年、1998年、2008年陆路交通网络数据,借助GIS软件,分析了198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交通网络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变化,并采用GAM模型,定量分析了1980~2009年期间陆路交通网络与人口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公路交通通达性空间格局以穗一莞一深一线为最高,向外围逐渐递减;铁路交通通达性空间格局以广佛地区为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陆路交通网络发展主要受公路网络的影响,铁路在整个交通网络中所起的作用较弱;各阶段通达性提高幅度差异较大,存在递减效应,第一阶段(1988~1998年)通达性提高较第二阶段(1998~2008年)更为显著;公路交通、铁路交通与人口变化关系具有差异性,公路交通对人口变化的作用显著,三个时段内其对人口变化的解释贡献率分别为11.56%、48.07%、44.92%,铁路与人口变化的关系较为薄弱,但在1990年以后,随着铁路网络扩展以及铁路运输服务水平的提高,其与人口变化的关系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