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6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473篇
测绘学   275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319篇
地质学   1438篇
海洋学   265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447篇
自然地理   45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48年   3篇
  1943年   2篇
  1928年   1篇
  1925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全球新仙女木事件的恢复及其触发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潮流  康世昌 《冰川冻土》2006,28(4):568-576
大约发生在12.9~11.6 ka BP的新仙女木事件(YD)在气候突变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对其触发时间、触发地点、触发机制以及YD事件是否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并且该事件触发机制的研究对目前全球温度快速升高背景下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也有很大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YD事件恢复的最新研究,分析了该事件在全球不同区域发生时间和强度的异同,目前北半球对该事件的记录比较一致,南半球还有很大分歧.介绍了YD事件的可能触发机制,YD事件的触发除了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终止之外,也可能受到诸如太阳辐射减少和赤道大洋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有待加强的研究区域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2.
对南海北部大洋钻探184航次1146站晚上新世以来底栖有孔虫属种组合的Q型因子分析, 发现底栖有孔虫组合以2.1Ma, 1.5Ma和0.7Ma为界, 分为Stilostomella-Globocassidulina subglobosa-Nodogenerina, Bulimina alazanensis, Uvigerina perigrina和Melonis barleeanus-Globobulimina affinis-Bulimina aculeata4个组合.结合底层水溶解氧含量和浮游、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分析, 认为底栖有孔虫组合的变化是南海底层水影响所致, 以及南海北部表层和底层海水营养盐含量变化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983.
全过程沉降预测的新模型与方法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地面沉降是普通存在的一种环境灾害为此提出了一种新模型,它概括了泊松曲线模型与Verhulst模型,能准确预测全过程沉降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将非线性回归与3次样条插值相结合求解新模型的思路与方法,突破了泊松曲线模型所用三段计算法的局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得非线性模型的解;新模型及方法与Verhulst模型及方法相比,能使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残差大幅度减小。新模型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4.
2月21日上午,以王海涛为首的中央督导组一行,在省委督导组的陪同下,莅临省国土资源厅检查指导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985.
中国新三大地带宏观区域格局的划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勇 《地理学报》2005,60(3):361-370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中国现行三大地带的划分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在全面介绍了完整的区域经济体系和美国4层次区域经济体系划分的基础上, 按照科学发展观以及“五个统筹”的要求, 提出了未来中国东北及东部沿海、中部及近西部和远西部等新的三大地带和东北、京津冀鲁沿海、沪苏浙沿海、粤闽琼沿海、黄河上中游、长江上中游、珠江上中游、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等10大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986.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对加强海洋管理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部署,是我们依法强化海域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根据国家海洋局2005年海洋工作的总体要求,2005年海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和曾培炎副总理在“双先”表彰会上重要讲话的要求,加快海域管理法律制度建设,以规范养殖用海、围填海和海砂开采为重点,  相似文献   
987.
山东中西部后向发展雷暴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山东济南新一代天气雷达多年资料,首先提出后向发展雷暴的概念,并规定了普查标准。通过普查2005—2012年8年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选取了75个后向发展雷暴个例,分析了山东中西部后向发展雷暴的统计特征,给出了常见的3种后向发展雷暴概念模型。选取典型个例,分别对3种类型后向发展雷暴的演变方式及其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山东中西部后向发展雷暴的生成和演变提供了初步的认识。结果表明:(1)后向发展雷暴主回波以带状为主,生命史1—5 h,最大反射率因子在50 dBz以上,移动路径有西—西北、西南、原地新生3种类型;(2)新回波初生时间发生在16—17时(北京时)最多,初生地点在鲁西北和鲁中山区一带,强度一般在30 min内超过40 dBz,生命史在1 h以上,74.7%的新生回波与主回波合并或连接;(3)山东省中西部具有后向发展特征的对流系统产生的灾害性天气以冰雹和雷暴大风为主,很少伴随暴雨灾害;(4)新回波的源地特征可以分为随主回波移动、沿同一方向延伸以及位于两雷暴群之间3种类型;多个雷暴群共存时,新回波的源地介于两个回波带之间,使二者逐渐趋为一体;(5)当主回波传播方向与其长轴相交时,其长轴方向转向,距离新回波较远的一侧减弱;当主回波传播方向与其长轴方向一致,新回波源地位于主回波长轴的延长线上时,主回波加强;(6)天气尺度系统为后向发展雷暴提供了条件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和丰富的水汽,地面辐合线和冷池前沿阵风锋是产生新雷暴的主要抬升触发机制;适当的低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新雷暴持续产生并加强;地形的阻挡使新回波源地在同一地点停滞,冷池阵风锋在低层风引导下沿地形向下游移动,新回波源地也随之移动。  相似文献   
988.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大规模开展,相关线上教学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的测绘地理类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上课时以老师传授知识为主,课后以学生完成作业为辅的方式进行。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并且在科学化考核和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然而,线上网络课程是通过互联网以电子设备为教学平台,具有不受教学时空限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优点。因此,对《城市地理资讯学》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课程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为其他测绘地理类网络课程设计提供优化思路,同时为无法进行面授教学的特殊时期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989.
滇西腾冲新岐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滇西腾冲地区含矿花岗岩特征、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与成岩关系,以及花岗岩在区域构造上的意义,对腾冲新岐地区古永岩体与新岐岩体开展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两岩体均具有高硅、高钾、富碱、富铝、低钛等特征。其CaO/Na2O、Rb/Ba、Rb/Sr值反应其源岩为富黏土质砂岩,微量及稀土特征差异表明其具有不同的结晶演化过程。锆石U-Pb定年获得古永岩体的成岩年龄为62.9±1.9Ma,新岐岩体的成岩年龄为61.9±1.4Ma,表明二者应为同时或近乎同时侵入于该地区,在形成年代上无明显界限。在区域上,两岩体成岩年龄与冈底斯林子宗火成岩年龄60~64.47Ma相当,是冈底斯东南缘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初始碰撞的响应。  相似文献   
990.
西科1井白云岩主要分布于上中新统黄流组, 在上新统莺歌海组二段和中中新统梅山组有零星分布; 主要的白云岩层段一般发育在褐色铁质矿物浸染的古暴露面之下.根据岩石铸体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测试分析, 西科1井白云岩中白云石总体上呈微晶及细粉晶双峰态结构, 微晶白云石为灰岩基质经选择性白云石化的结果, 呈平直晶面半自形晶, 主要为泥微晶基质白云石化的结果; 粉晶-细晶白云石呈平直晶面自形晶, 为胶结物白云石或过度白云化结果, 过度白云化雾心亮边白云石的"亮边"与胶结物白云石成分一致, 阴极发光下二者显示同样的光性特征.微量元素测试及碳氧同位素测试表明: 白云岩一般具有低铁、低锰含量, δ18OPDB均为正值, 变化于2.293‰~5.072‰之间, δ13CPDB变化于1.214‰~3.051‰之间; 西科1井白云岩与西琛1井白云岩具有相似的层位分布特征和碳、氧同位素特征, 可能反映着相同或相似的成因.回流渗透模式可能适用于西沙地区白云岩, 频繁的海平面升降、环礁内蒸发环境及与中新世末期构造运动有关的热流体上涌促进了西沙地区白云岩的形成, 高渗透性礁相碳酸盐岩沉积为高Mg/Ca比值的蒸发水回流渗透提供了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