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8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测绘学   1476篇
大气科学   217篇
地球物理   493篇
地质学   575篇
海洋学   360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257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收集华南地区8个重力台站gPhone/PET相对重力仪观测原始秒数据,对记录的2016年广西苍梧MS 5.4地震前4天重力原始秒数据,分别进行原始数据分析、0.01 Hz高通滤波和0.125-0.25 Hz带宽滤波,结果表明,震前4天8个重力台站数据均存在扰动异常,结合地震前后台风活动情况,分析认为,该扰动异常系台风"银河"和"妮妲"活动引起,非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992.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备强穿透性和不受光照限制等优势,针对在高频波段星载SAR和地面通信时受色散效应影响,产生的信号畸变、失真、幅度起伏和相位起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校正匹配滤波算法,分析了信号失真的特征,对脉冲波形进行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补偿了时间延迟和相位畸变,纠正了脉冲信号波形失真。  相似文献   
993.
中国是东亚蚌类(蚌目:蚌超科)物种分布中心,共记录有26属.然而,在世界蚌目框架下,中国仍缺乏一个完整科学的蚌类分类系统.本研究基于多位点分子标记(COI、16S、28S)和线粒体基因组学重构聚焦于蚌超科的蚌目系统发育关系,ML、BI和BEAST系统发育结果均支持蚌科5亚科分类系统,即(((Ambleminae+Gonideinae)+Rectidentinae)+Unioninae)+Parreysiinae;珍珠蚌科2亚科分类系统,即(Gibbosulinae+Margaritiferinae);中国蚌类隶属蚌科4亚科(Gonideinae,Rectidentinae,Unioninae,Parreysiinae)13族和珍珠蚌科两亚科(Gibbosulinae,Margaritiferinae).基于化石标定的分子钟显示:蚌科物种分化时间为中三叠世(median=232.07 Ma),其中雕刻蚌亚科(Parreysiinae)起源和物种分化时间早于其他亚科;矩形蚌亚科(Rectidentinae)物种分化时间最晚,为晚白垩世(median=94.72 Ma);小方蚌亚科(Ambleminae)和隆脊蚌亚科(Gonideinae)最近共同祖先分化于晚侏罗纪世(median=144.69 Ma),珍珠蚌科起源于晚石炭世(median=312.61 Ma),物种分化于晚白垩世(median=91.59 Ma),中国蚌科现生物种最早起源时间可追溯到白垩纪(中国尖嵴蚌(Acuticosta chinensis),median=114.36 Ma).蚌超科线粒体基因重排分析显示:蚌超科线粒体基因组有4种基因排列方式(GO),珍珠蚌科独享一种(GO1);蚌科中Unioninae和Ambleminae共享一种(GO2);Gonideinae有2种基因排列方式(GO3和GO4),其中室蚌(Chamberlainia hainesiana)独享一种(GO4),其余物种共享一种(GO3).以往作为高阶元分类的贝壳形态、钩介幼虫形态以及育儿囊类型,并不能作为蚌科属及以上阶元分类依据.本研究重构了世界蚌目聚焦于蚌超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和进化历史,建立了中国蚌类分类系统,为今后该类群区系多样性研究及资源保护提供了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将逐点匹配滤波思想应用于叠前AVA反演,提出了一种反射界面自动拾取方法,从而将叠前非线性反演问题转化为两步线性反演进行求解.首先基于逐点计算的方式获取每个采样点对应的残差值,然后在残差曲线上自动拾取波谷以定位反射界面,最后在频率域采用最小二乘反演对叠前参数进行更准确的估计.相比于传统的同时估计反射界面位置和幅值的非线性反演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关于参数的个数、分布等先验假设,并且具有运算速度快、求解稳定的优点.模型试验以及实际地震资料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海水与空气间的强波阻抗差使得海洋地震资料普遍发育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如何利用好多次波所携带的有效信息已成为提高海洋地震资料成像品质的新突破点.基于面炮偏移的一次波与多次波同时成像方法能够避免多次波预测精度的影响,但是,正向传播的震源子波与反向延拓的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所产生的干涉假象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程波偏移算子,可在成像域压制干涉假象的一次波与多次波同时成像方法.其中包含了三个步骤:第一,传统单程波偏移成像方法中的震源子波替换为一次波、多次波与震源子波,初始上行延拓波场为一次波与多次波,基于单程波算子的波场延拓与互相关成像条件的应用得到包含干涉假象的一次波与多次波同时成像;第二,以子波为震源,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为记录,按照传统单程波偏移成像方法得到干涉假象;第三,基于最小二乘匹配滤波算法,将第一步的成像结果与第二步的干涉假象进行匹配相减,得到干涉假象衰减后的一次波与多次波同时成像,避开了由于实际资料子波无法准确提取而造成一次波与多次波对成像能量级的不一致性.Sigsbee2B模型测试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并在我国某探区深海实际资料处理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深层基底得到了清晰刻画,并且照明均衡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6.
占晓明 《地理空间信息》2022,20(4):139-142,162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提出一种综合点云预处理、地面点滤波、电塔点云定位获取以及电塔结构线建模的电塔点云提取与重建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电力线路点云进行去噪等预处理,再使用渐进三角网滤波去除地面点,然后在电力线路分段的基础上,通过高程连通性定位电塔所在分段,再将电塔分段点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结合密度聚类算法和高程差特性对电塔聚...  相似文献   
997.
地震对人类生活安全有很大的威胁,对建筑结构有明显的影响,研究地震波动强度非平稳特征可为地震的预防提供参考。研究地震波动强度非平稳特征提取模型,分别设定确定性参数和随机参数的取值。对地震波动强度非平稳特性进行傅里叶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取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设定;将记录的地震波动强度所对应的数振幅谱进行分解,拆分成一组不同尺度的分量,并对其重组创建连续分量,提取地震波振幅谱;利用地震波的振幅谱和相位谱之间的关系对地震波动强度非平稳特征进行提取。经过仿真实验证明,本方法提取地震波动强度非平稳特征的准确度更高,对分析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河北省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震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样率的增加是数字化观测的优势和特点。本文针对数字化资料具有高频信息特征,利用原始曲线法和异常频次法处理分析了河北省数字化流体资料在2002年4月22日隆尧ML5.4级地震、2002年8月3日怀来ML4.4级地震和2004年1月20日滦县ML5.0级地震前后高频信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异常频次法是地下流体数字化资料高频信息特征分析及其应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在卫星碳观测用于区域减排存在技术壁垒的背景下,全球尺度的高分辨率化石燃料二氧化碳(FFCO2)排放清单成为区域FFCO2排放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但现有的全球尺度FFCO2排放清单用于区域研究仍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为此,本研究定量分析3种全球尺度的高分辨率FFCO2排放清单(ODIAC 2020b, EDGAR v6.0, PKU-CO2-v2)用于区域尺度研究的差异性和变异性,然后基于卡尔曼滤波将3组数据进行特征融合,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FFCO2排放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当前FFCO2排放清单数据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和变异性特点,以大湾区为例,在最佳表征空间分辨率3 km×3 km下,区域内网格单元的平均差异性达到140%,变异系数达到16.3%,单一的全球尺度FFCO2排放清单数据用于区域或城市的FFCO2排放研究结果不准确;(2)经卡尔曼滤波融合重构的2000—2018年长时间...  相似文献   
1000.
准静止波强迫对1998年和1991年江淮洪涝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敏红  钱正安  蔡英 《高原气象》2006,25(3):390-400
为了进一步检验青藏高原、北方冷空气及西太副高对1998年和1991年江南北部和江淮洪涝的影响,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格点资料和MM5中尺度模式分别对该两年夏季的两段强暴雨个例作了对照和滤波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在两次强暴雨个例中,考虑了中高纬度环流、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和低纬西太副高影响的对照试验,能相当好地再现中高纬度环流的平均场特征及形势演变的情景;而不包括上述准静止波异常影响的滤波试验的模拟结果与对照试验的结果相差较大,更接近多年平均的7月气候场。这证实北方冷空气活动、高原热力作用和西太副高位置对该两个个例中雨带的重要影响。同时,本文模拟也显示中尺度模式MM5有相当强的模拟中高纬度形势演变的能力,这种保留或滤除准静止波异常的模拟方法不失为一种讨论大尺度准静止波异常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