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1116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512篇
地质学   542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351篇
自然地理   40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91.
从构建政策主导下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解释框架入手,以东北地区为例,探究政策主导下区域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结果表明:① 1995—2015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划分为“经济低速增长,城镇化与人口发展停滞期”与“经济波动,城镇化稳定发展,人口转型期”两大阶段。② 伴随经济社会转型,东北地区发生土地利用转型。转型特征主要表现为:在数量上,区域耕地规模持续扩张,但增速放缓,耕地内部水田占比上升;林地与草地规模持续缩减,但下降速度放缓;区域建设用地加速增长,增长主体由农村建设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在空间上,耕地分布重心持续向东北方向移动,林地与未利用地分布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建设用地与草地分布重心呈现显著的转折特征。③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是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由冲突到协调的持续性重构过程。区域功能定位以及经济现代化与城镇化是导致土地利用转型的核心因素。政策主导下的区域土地利用转型是政策引导下的社会-生态反馈路径与政策影响下的社会-经济变化诱发路径综合作用的结果,两者间存在耦合与拮抗过程。前者决定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的方向,后者决定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的速度与强度。  相似文献   
892.
超越“演化”:老工业区重构研究进展与范式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工业区重构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在全球化步伐放缓和全球制造业下行的宏观背景下,老工业区已愈来愈成为各国发展战略制定的核心对象。对近十年有关老工业区重构的中外文献进行细致梳理,指出了当下研究存在范式应用多元化的趋势,但这些范式在概念使用、尺度聚焦、时空侧重和机制解释上存在显著差异,缺乏相互融合和优势互补,面临现实应用瓶颈。特别是,长期用于解释老工业区重构的演化经济地理学,因其忽视多尺度-多主体-多分析单元的能动性作用而难以有效解释重构过程、机制、结果及其背后的地理性。本文将转型研究中的多层次视角同演化范式相结合,提供了一种具备上下因果辩证解释力的多尺度分析框架,能有效解释老工业区重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93.
论乡村聚落转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曲衍波 《地理科学》2020,40(4):572-580
在人类聚居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土地利用转型等理论基础上,从物质-社会空间耦合的视角阐释乡村聚落转型的概念内涵及其表征要素,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乡村聚落空间从同质同构转向异质异构的基本特征,剖析外缘拉力、内生推力和系统突变力综合作用下的乡村聚落转型驱动机制,设计乡村振兴目标导向下乡村聚落转型分区、分类、分模式的路径体系。研究认为,乡村聚落转型应该调节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协同演进,着力提升乡村聚落的内生动力和应对外界干扰抵御、适应和转型的能力,分类、有序的推进乡村聚落多元化发展并驱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94.
通过建立GPS控制网把控制点引入测区,对测区所测地物进行导线点测量和碎部点采集,用单井投影把地面已知点导入井下,作为井下起始点,用陀螺经纬仪采取跟踪逆转点法进行井下巷道定向,确定了井下起始边,用防爆全站仪对巷道进行调查测量.最后用南方CASS6.0测绘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和编绘建立数字化测图.  相似文献   
895.
从藏在“深闺“,鲜为人知的手工纸质地图到广泛服务社会公众的数字化测绘技术的飞跃。60年的发展进步,使得广西数字化测绘成果已越来越多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正在悄然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896.
卢秀明  曾涛  郭强 《四川测绘》2009,32(1):23-25
本文以东莞市某航道水下地形测量为例,介绍了GPS-RTK配合测深仪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依据项目特点,结合作者多年从事水下地形测量工作的经验,对创建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水下地形测量顺利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97.
青岛城市管理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的合成,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根据所管理对象的分布空间,建立了数字地图。城管信息员携带“城管通”在各自负责的辖区内不间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了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898.
899.
对GPS—RTK技术应用于城市1:500数字地形测量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GPS-RTK技术辅以全站仪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数字地形测量的数据采集模式,改变传统的等级导线控制测量下进行图根测量与测图的经典模式。通过GPS—RTK技术阶段性测量数据检测,控制成果的可靠性,形成满足数字地形图测图需要的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900.
由于数字化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有限性,地图数字化会产生模糊不确定性。从地图数字化所涉及的数据来源、硬件、软件以及人员等因素出发,详细讨论了由它们带来的模糊不确定性。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入数据来源、软、硬件和人员的模糊性评判因子以及权重,对数字化产品进行合理的质量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