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16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61.
群落结构     
《地球》2014,(5):27-27
群落(Biocoenosis)或称为“生物群落”。指的是生态学中.在一个群落生境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或日生物的总合。也有人作如下定义:生存在一起并与一定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动植物的总体。  相似文献   
662.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自Haeckel提出以来已有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当代的生态学,在积极参与解决全球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中逐渐摆脱了其初期发展阶段的某些纯自然主义倾向的局限性,扩展了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实现了现代化,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尽管中国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具有深刻生态学思想的宝贵经验,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生态学才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得到发展。其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阶段:原始萌芽阶段、基础生态学研究阶段、生态系统研究阶段以及当代生态学研究阶段。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国生态学发展的基础上,选择了几个研究领域进行了重点介绍,包括:生物多样性保育、全球变化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沙漠化控制、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生态补偿等。最后,基于中国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和需求,提出了今后生态学发展的6个优先领域。  相似文献   
663.
论人口容量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人类生态学角度出发,辨析人口容量的涵义,探讨了人口容量的特征,概述人口容量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64.
665.
666.
张水龙  冯平 《水科学进展》2005,16(5):758-762
系统地回顾了序列不连续体概念(SDC)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应用的情况。河流连续体概念对SDC的产生及其最初的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序列不连续体概念的发展经历了最初的形式和扩展形式。利用SDC的扩展形式可以在整个河道内预测由于河流调节所产生的各种不连续生态效应。作为模拟和分析河流再调节计划的理论基础,SDC可以为制订流域新的项目规划以及河流系统整治工作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67.
《中国岩溶》2006,25(2):138-138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简称学报)是以反映广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7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综合性科学技术类中文核心期刊”。近年,学报生态学栏目增设岩溶恢复生态学方向专栏。学报的生态学栏  相似文献   
668.
高培超  程昌秀  叶思菁  沈石  张红 《地理学报》2021,76(7):1579-1590
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是新时代地理学的三大特征,其中复杂性研究是地理学飞跃的新路径。熵作为系统复杂性的核心指标,其研究、推广和应用对新时代的地理学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地理学中熵的研究热点为玻尔兹曼熵(玻熵)。玻熵的概念最早提出于1872年,是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但玻熵在地学的应用长期停滞在探讨层面。其瓶颈在于缺乏针对空间数据计算玻熵的模型和方法,但该瓶颈在近5年得以突破。本文从玻熵的热力学概念与地理学推广难题、空间数据的玻熵计算模型、计算方法、实际应用4个方面进行及时且系统地综述。主要结论有:① 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空间栅格数据的玻熵,已研发出针对定性和定量型栅格数据的计算模型;② 算法百家齐放,已呈现出基于边缘总长度、基于Wasserstein距离、基于多尺度层次的三大类算法;③ 已形成景观生态学和遥感图像处理两类应用;④ 未来研究需重视针对更多类型的空间数据的算法、使用玻熵替代香农熵验证先前研究中的结论、拓展玻熵应用等。  相似文献   
669.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布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布局影响着保护实施力度、工程修复成效以及社会资源分配,是科学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前置条件和基础环节。论文在辨析生态修复相关概念关联的基础上,从区域识别和时序判别2个层面出发,结合文献计量学分析整理了国际生态修复布局研究现状,梳理了景观“格局—过程—服务—可持续”理论范式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布局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出了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修复目标构建、以社会满意度为导向的生态修复时空需求权衡、面向多重成本的生态修复成本科学评估、在生态刚性约束背景下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恢复力思想下生态保护和人工修复决策阈值、基于时空模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选址决策6项重要研究趋向,从而架构了耦合社会—生态目标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布局研究路径,以期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0.
One of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s in community ecology is whether communities are random or formed by deterministic mechanisms. Although many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verify non-randomness in community structure, little is known with regard to co-occurrence patterns in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communities. In this paper, we used a null model to test non-randomnes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mite communities in farmland of the Sanjiang Plain, Northeast China. Then, we used four tests for non-randomness to recognize species pairs that would be demonstrated as significantly aggregated or segregated co-occurrences of the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mite communities. The pattern of the above-ground mite commu- nity was significantly non-random in October, suggesting species segregation and hence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Additionally, species co-occurrence patterns did not differ from randomness in the above-ground mite community in August or in below-ground mite com- munities in August and October. Only one significant species pair was detected in the above-ground mite community in August, while no significant species pairs were recognized in the above-ground mite community in October or in the below-ground mite communities in August and Octob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on-randomness and significant species pairs may not be the general rule in the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mite communities in farmland of the Sanjiang Plain at the fine 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