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内蒙古乌海桌子山花岗岩体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与阿拉善地块东缘交汇处,主要由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 039±79) Ma和(1 866±120) Ma,属古元古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正长花岗岩与二长花岗岩均属钙碱性岩系列,两者具有富硅、富铝、富钾,而相对贫钛、贫钠、贫钙的特征,且A/CNK 值在1.19~1.32之间变化,均属于过铝质花岗岩。两者之间的稀土总量相差较大,其中二长花岗岩的稀土总量(ΣREE)为17.36×10-6~11.704×10-6,正长花岗岩的稀土总量(ΣREE)为241.05×10-6,但均表现出轻稀土(LREE)明显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的特点,前者呈明显负Eu异常(Eu/Eu*=0.36),后者呈明显正Eu异常(Eu/Eu*=3.39~4. 89),表明正长花岗岩的分离结晶程度更高。在微量元素方面,正长花岗岩表现出富集Th、U、Pb及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相对亏损Ba、Nb、Ti等特征;二长花岗岩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Th、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二者为同一岩浆作用时期不同阶段泥质岩石部分熔融的结果,代表了同碰撞阶段的产物,指示桌子山地区在古元古代末期存在两期岩浆事件。结合该区地层产状和接触关系以及矿产分布特征,认为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之间在古元古代末期完成了最后一次拼合造山事件。  相似文献   
52.
中国新元古代大陆拼合与Rodinia超大陆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中祁连块块前寒武纪基底的研究,认为新元古代(1000-9000Ma)中国各主要克拉通地块(包括华夏地块、扬子地块、华北地块、阿拉善-祁连-柴达木地块、塔里木地块)曾经通过晋宁期碰撞拼合带发生过一次全面的多块体复杂拼贴。这次拼贴过程是全球性新元古代格林威尔碰撞造山作用和Rodinia超大陆形成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元古代拼合的古中国地块在当时位于Rodinia超大陆中北部澳大利亚、劳伦提亚和西伯利亚克拉通地块之同。中国的各主要克拉通地块只不过是巨型格林威尔碰撞带之中夹裹的一些小型地块,且都处于新元古代晚期Rodinia超大陆破裂的中心部位,这些正是中国大陆上克拉通地块活动性大的早期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53.
系统地报道了江山-绍兴拼合带平水地区的高Mg闪长岩、富Nb玄武玢岩、斜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年代学及部分样品的Hf同位素组成.高Mg闪长岩类似于埃达克型高镁安山岩,以高Mg#(〉60)、富Na、富含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高场强元素及具有较高的Nd同位素组成(εNd(t)=7.0~7.7)为特征.富Nb玄武玢岩相对富Na(Na2O/K2O〉6),同时具有较高的P2O5(~1.00%)和TiO2(~3.08%),并富集Nb(9.53~10.27μg·g-1)等高场强元素,其Nd同位素组成(εNd(t)=6.8~8.0)基本与高Mg闪长岩一致,表现出典型富Nb玄武岩的特点.斜长花岗岩属准铝质(A/CNK=0.84~0.89),高度富Na贫K(Na2O/K2O〉10),但重稀土与高场强元素(Nb,Ta)的亏损,暗示其属于“SSZ”型大洋斜长花岗岩类.锆石LA-ICP-MSU-Pb测年结果显示,高Mg闪长岩、富Nb玄武玢岩、斜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932±7),(916±6)和(902±5)Ma,都为新元古代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研究显示,斜长花岗岩具极高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值介于11.0~16.2之间,能较好地对应其Nd同位素组成(εNd(t)=7.5~8.4),远超过一般壳源花岗岩的Nd-Hf同位素体系,而与典型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同位素组成一致,分析表明,其成因更有可能是在活动陆缘环境下,来自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综上所述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很有可能是夹于扬子-华夏两大板块之间的洋壳形成的板片窗环境,生成了新元古代早期江绍拼合带平水段的特殊岛弧岩浆活动,板片窗下部的软流圈上涌则可能提供了重要的热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54.
记录了产自黑龙江阿城地区上二叠统红山组的20种植物化石,包括Pecopteris tangwangheensis Huang, C. obese Huang, C. shenshuensis Huang, C. tangwangheensts Huang, C. heilongjiangensis Huang, C. zeilleri Zalessky, C. sp., Comia yichunensis Huang, C. tenueaxis Huang, Iniopteris sibirica Zalessky, Supaia teiliensis Huang, Compsopteris tchirkovae Zalessky, C. cf. adzvensis Zalessky, Nilssonia sp. 1, Nil. sp. 2, Taeniopteris cf. densissima Halle, T. cf. nystraemii Halle, T. sp., Noeggerathiopsis derzavinii Neub.等.植物群主体为安加拉型,但共生有晚期华夏植物群的重要分子,显示了混生植物群的特点.主要分子的地史分布及与相似植物群的对比表明该植物群的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其混生的特点指示西伯利亚板块在晚二叠世和华北板块于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缝合带拼合,古亚洲洋关闭.  相似文献   
55.
兴蒙造山带及邻区的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兴蒙造山带及邻区可分为西伯利亚板块,黑龙江板块,华北板块和中生代陆缘地体组织4个构造单元,作为兴蒙造山带主体的黑龙江板块并非是简单的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缝合带,而是由介于两大板块之间的中、小块体群组成的拼合带,以燕山期为界,兴蒙造山带及邻区的构造演化可分为块体的多级序拼合和环太平洋域构造演化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56.
秦岭-大别等中央造山系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构造带是中国大陆构造中划分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构造带。构造、沉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古生物和同位素定年以及变质变形、岩浆活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证明,勉略构造带先期原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中除商丹缝合带以外的另一条于中—晚泥盆世扩张打开、晚二叠世开始俯冲、中—晚三叠世陆-陆碰撞造山的古板块缝合带,也是中国大陆印支期完成其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7.
前寒武纪的超大陆旋回及其板块构造演化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太古代末早古生代存在4次超大陆或大陆聚合时期,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造成全球性的重大构造热事件,成为全球板块构造演化的主线,威尔逊旋回在早前寒武纪已明显起作用。超大陆的聚合表现为克拉通的增生与陆块的碰撞造山作用;超大型的裂解表现为非造山岩浆活动、大规模基性岩墙群侵位及大陆裂谷的爆发等。超大陆的裂解可能与地幔柱上涌或超大陆下放射性物质积聚造成的热能积累有关,或地外物质冲击的触发有关。华北克拉通与世界古陆块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对比,及其在超大陆中的拼合模式成为我国大陆地质学研究面临的挑战性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58.
对川陕交界地区刘家坪花岗岩岩体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岩体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测试结果显示,刘家坪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值为825.9±7.8Ma,属新元古代中期;岩石低K富Na,显示硅过饱和,w(SiO2)%平均为75.32,并伴有过Al质特征;稀土元素丰度较低,∑REE为(182.13~243.76)×10-6,平均为197.29×10-6,显示LREE富集、HREE相对亏损的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图表现为右倾"海鸥"型,并且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平均为0.57);微量元素中Nb/Ta、Rb/Sr的结果及Mg#值综合显示岩浆来源主要为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岩石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碰撞期后的伸展构造背景,据此推测碧口地块与扬子地块在825Ma之前曾发生碰撞造山作用。两者的拼合模式为从北东到南西的剪刀式拼合。  相似文献   
59.
新太古—古元古代华北陆块构造演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华北克位通早期陆块形成和演化的研究会是展是中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领域最为显著的成果之一,第一个十年代表性的工作包括深变质变形的层状岩系与块状岩系的误与成因研究,高级区与绿岩带的划分,构造样式与变形序列研究,变质历史与变质动力学,年代学与地质事件的研究等,第二个十年的研究重点是如何认识和理解早期在陆地壳的性质和它们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代表性的进展包括均匀域与地质体的划分,古老微陆块的识别,残留洋壳与早期陆壳形成,下地壳组成和性质,大陆拼贴机制,古地幔柱构造与前Rodinia超大陆旋回等,其中高压麻粒岩地体和退变质榴辉岩的发现,是华北早前寒武纪研究中最重要的进展,它为早期大陆的拼合机制,地壳的深部结构和古老下地壳与现代的对比等多个领域打开了新的研究思,对新太古-古元古代的重大地质事件的厘定已表明,华北主要的地壳生长期是在29-27亿年,但25和18亿两期事件是重大的事件,虽然对其性质尚存争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把它们与超大陆和地幔柱构造相联系。  相似文献   
60.
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巴升河岩体由碱长花岗岩组成.采用LA-ICP-MS方法对碱长花岗岩开展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97.8±3.6 Ma,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该岩体4个样品的全岩地球化学等特征显示:巴升河岩体中碱长花岗岩具有富Si、高K、富碱的特征,属于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同时,样品∑REE偏高,Eu负异常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同位素年代学特征,认为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的时间早于298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