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9 毫秒
391.

统计分析了陕西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中的固定地物、超折射和径向干扰回波分布情况,并介绍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重点对西安雷达数据中的强地物、超折射和径向干扰回波数据进行了质量控制,结果表明:(1)利用模板匹配和回波纹理结构能够有效识别抑制固定地物回波;(2)倾斜测试法结合回波强度和径向速度识别抑制超折射回波效果明显;(3)采用相邻径向有效库数比较和中值滤波识别抑制径向电磁干扰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92.
基于SA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其基本反射率、径向速度和谱宽3个基本产品中提取出6个能反映它们之间差异的特征参量,并对它们进行概率统计分析,作为BP神经网络的识别因子。通过建立适当的训练集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从而得到最优的网络结构,再利用测试集对经过训练的网络做进一步测试,对其识别效果进行评判。结果表明:当神经网络的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分别为6、6、2时,能够对超折射回波达到最优的识别效果。最终通过实际个例对识别效果做再次验证。  相似文献   
393.
研究了热弹性波的一类反射问题,就热弹性波的两种基本形式求得一类直反射问题及一类斜反射问题的解。结果表明,热弹性波的反射系数、折射系数不仅依赖于介质的性质,还依赖于波的频率;热弹性波的复反射系数及复折射系数使其在界面两侧的相位和附加温度场都出现跃变。  相似文献   
394.
自从新空间技术问世以来,大气传播误差的研究已经成为提高观测精度的主要课题之一。作为最新大气延迟映射函数0之一的Niell模型(NMF)已经在归算过程中受到重视。利用探空气球资料沿光程数值积分方法并在理论上分析了NMF模型的优点和缺点,认为:Niell利用探空气球资料来建立大气折射映射函数的方法有它的合理因素,例如可以建立一个台站或一个地区的映射函数;但是,即使利用充分多的探空气球资料,要建立高精度的“全球”大气延迟映射函数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395.
皮金云  段云卿  康平 《地球科学》2007,32(4):487-490
在表层结构调查资料的约束下, 利用大炮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反演出精确、合理的表层结构模型, 进而求取炮点、检波点静校正量.选定柴达木盆地北极星工区04314测线进行地震模型数值模拟, 并对模型数据和野外地震资料进行多种静校正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综合折射静校正方法的误差最小, 叠加效果最好.表明综合折射静校正方法结合了模型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优点, 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影响剖面信噪比的短波长静校正问题, 同时也能解决产生虚假构造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396.
大气竖向折射问题一直是天体测量和大地测量的一个难题。以大量的实际监测资料为依据,给出了中仰角观测条件下的大气竖向折射改正模型,并介绍了模型的构建过程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97.
本文利用南海东北部的潜标资料研究了南海东北部全日非相干内潮的特征。潜标数据的结果表明,在2010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全日非相干内潮的能量显著增强,同时全日内潮的总能量强度达到了预期(相干部分)的两倍;从能量的垂向分布上来看,非相干内潮的能量最大值出现在120 m深度附近。射线追踪模型的结果表明,此次强非相干内潮能量主要来自吕宋海峡的中部,黑潮入侵是导致非相干内潮信号增强的主要原因,全日内潮在吕宋海峡中部生成后向西传播进入南海,而黑潮改变了全日内潮的传播路径,将西向传播的内潮向北折射,导致来自多源地的内潮在潜标处叠加,引起全日非相干内潮能量的增强。本文的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非相干内潮的特征的认识和促进对其生成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398.
上海地区地壳精细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上海地区开展深、浅地震反射、地震宽角反射/折射、高分辨地震折射和大地电磁测深等联合剖面探测, 获得了该地区近地表至Moho面的精细速度结构、电性结构和深浅构造关系.结果表明, 该地区地壳可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组成部分.其中,上地壳厚为12~14 km,波速为57~59 km/s;中地壳厚度约为10 km,波速为59~62 km/s;下地壳厚为10~11 km, 波速为62~63 km/s,Moho面深度约为32 km.剖面浅部地质构造复杂,共解释出12条特征明显的断裂.其中,除3条断裂错断结晶基底(G界面)并向下延伸至上地壳底界面外,其他断裂均在深度3~5 km以上终止或收敛于G界面之上.此外,仅在剖面西侧基底下部约13~15 km埋深处发现一厚度在2 km左右的壳内高导层.所以,在综合各方面资料后分析认为,在剖面经过地区不存在发生大地震的深部构造条件,近地表所存在的活动断层是未来产生对该区有影响地震的震源区.  相似文献   
399.
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随着大气中的温度、压力、湿度高度的增加可以有不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折射指数随高度的不同分布,致使雷达波在传播时有弯曲现象,一般分为标准大气折射、临界折射、超折射、负折射和零折射(见图1),其中超折射在雷达探测中经常遇到,因此须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400.
利用2014年完成的穿过银川盆地人工源宽角反射与折射剖面的3炮长观测距资料,采用基于地震波走时反演方法的Rayinvr算法得到了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厚度为42—48 km,莫霍面沿剖面展布形态呈现出东西两侧浅、中部较深的特征,莫霍面最深的区段位于贺兰山下方. P波速度沿剖面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正梯度增大,然而在深度约为90—103 km的岩石圈地幔中,识别出两组较明显的反射界面,两组界面之间并未发现P波速度随深度而显著增加,表明研究区下方存在与地球平均模型中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不相符的速度结构,推测银川盆地下方岩石圈与软流圈之间可能存在速度过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