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77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研究利用现代人口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辨识了人口分布的显著影响因子,进而构建了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的人口空间分布模型,最后以史学界考订的历史人口数据为基础,重建了1776~1953年6个时间断面中国传统农区10km×10km分辨率的人口空间分布,并分析了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显著影响中国传统农区县域之间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海拔、坡度、地势起伏度、距地区(州、府)级城市与省会城市的远近、距河流远近及气候湿润指数.(2)利用2000年传统农区1934个县级人口及上述环境因子数据,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构建的人口空间分布模型的方差解释量(R2)为0.81,88.4%的县(区)的模型预测误差小于50%.(3)1776~1953年研究区人口总体呈增加趋势,1851年之前主要表现为长三角地区人口持续增长,该地区500人/km2以上的网格数由292增至683个;1851~1953年则以多地区人口普遍增加为主要特征,华北平原500人/km2以上的网格数由36增至88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由4增至35个.各时期人口分布的空间聚集特征不一,其成因涉及经济重心转移、传统观念、战乱、灾荒、移民政策等多方面.(4)本文重建与HYDE数据集在数据源、环境因子遴选和建模方法上均有所不同,与本文重建结果相比,1776~1851年HYDE的人口总体上东部偏少,西部偏多,1851年后城镇偏多,乡村偏少.  相似文献   
72.
古镇西塘     
《河南国土资源》2006,(3):I0004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善县境内,古称胥塘,又名平川,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春秋战国时期,西塘就是吴越两国相争的交界地,故也有吴根越角之称。西塘地势平坦,河流纵横,自然环境十分幽静,  相似文献   
73.
《国土资源》2006,(5):52
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了《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在总结“十五”时期主要成就、分析当前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七个主要预期指标和七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4.
中国地质科学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和重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代地质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两方面的使命,一是了解地球,揭示地球作为一个自然实体的内在规律性:二是以获得的地球知识为人类社会服务。按照“研究与发展”(R&D)的划分.前者属于基础研究.后者属于应用研究。通常认为,地质学是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联系为特色的。到了20世纪,特别是其后期,这两项使命仍然是最根本的,但其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惊人的拓展。  相似文献   
75.
《国土资源》2006,(12):44-44
近日,泰安市岱岳区天平办事处黑水湾村的一位村民在工地筛沙时发现了一块远古时期的大型动物化石。据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探队的地质专家推测,这块动物化石距今至少在一百万年以上。  相似文献   
76.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时常见到关于龟的记载。乌龟背圆、底板方.正好符合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所以龟在古代被视为灵物和祥瑞。我国饲养观赏龟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400年前的隋唐时期,观赏龟已作为皇室的宠物饲养。龟类动物不仅是人们喜爱的宠物,且在中国或外国的文明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7.
长江三峡阶地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对长江三峡阶地堆积物进行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发现三峡阶地的成因具有以下特点:构成阶地上部的河漫滩相堆积、中部的冲积砾石层与作为阶地基座的基岩平台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上部河漫滩相堆积是在中全新世气候温暖、长江三峡高水位条件下形成的.因此,长江三峡阶地是在构造上升的基础上由于气候及长江三峡流量及水位变化而形成的,并非一定是间歇性构造上升的标志.  相似文献   
78.
雷州半岛北部是我国沿海第四纪泥炭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在对其泥炭和腐木层进行 C~(14)年龄和孢粉研究后,分析了泥炭形成的时期、气候和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79.
《西部资源》2012,(4):71
据古籍籍记载,远在秦汉时代,我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从此,我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一、东汉班固(公元32—92)撰写的《汉书地理志》中已有汉武帝派遣使臣从南海航行海外各国的记载。书中完整描述了自广东徐闻出发,经南海,历数国,远至今日印度东南部的康那弗伦和斯里兰卡等国的航行路线。二、三国时期。公元226年,东吴孙权派朱应、康泰出访东南亚各国,船队航经南海到达扶南(今柬埔寨)等国,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康泰回国后根据经历所写成的《扶南传》,对南海诸岛的地理情况作了准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80.
《西部资源》2012,(1):38
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炼出了生铁(又称铸铁),随后又炼出了熟铁。到汉代,诞生了一种性质介于生铁和熟铁之间的铁——钢铁。钢铁比生铁强度大,比熟铁的硬度高,兼具两者的优点。但由于冶炼钢铁的方法很复杂,一直无法发展。直到19世纪中叶,转炉炼钢法的问世,结束了铁的统治时代,开创了一个工业新世纪。谁发明了转炉炼钢法呢?他就是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