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418篇
测绘学   535篇
大气科学   450篇
地球物理   368篇
地质学   589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31.
青藏高原加热如何影响亚洲夏季的气候格局   总被引:38,自引:14,他引:38  
从大气中的热力适应、局地尺度加热和大陆尺度加热的综合效应、高原地表的摩擦作用以及波动能源等不同角度,根据理论分析、资料诊断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并通过与落基山和安第斯山的比较,回顾了青藏高原抬升加热影响亚洲气候格局的机理研究的近期进展.  相似文献   
932.
利用1998—2016年NCEP/DOE逐日的日平均地面感热通量和地面潜热通量、MICAPS历史天气图资料、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对高原低涡涡源区与高原地面加热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研究了移出青藏高原的高原涡(移出涡)、未移出青藏高原的高原涡(未移出涡)的涡源与高原地面加热的季节变化特征,及移出涡、未移出涡涡源区的地面加热特征及高原地面加热与低涡生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原涡、未移出涡、移出涡的涡源分布季节变化特征相似,由冬到春到夏,初生区域逐渐扩大,由夏到秋到冬正好相反,不同的是移出涡涡源区明显比高原涡、未移出涡小,初生中心位置的季节变化也不同;高原地面感热、地面潜热、地面热源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由冬到春到夏经历了明显增强的过程,由夏到秋到冬经历了减弱的过程,不同的是热源的快速增强、减弱程度及其发生季节差异大,地面潜热由春到夏增强特别明显,这与移出涡生成个数的明显增加相一致;未移出涡、移出涡春、夏、秋季主要涡源区所处的地面热源值域不同,移出涡夏季的值比未移出涡高,移出涡生成对高原区域地面热源依赖要比未移出涡强一些;夏季移出涡、未移出涡的涡源区都处在与高原地面热源正相关区内,它们与地面潜热的显著正相关区比高原地面感热的大,尤其是移出涡,高原地面潜热在高原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对移出涡生成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33.
台风内核与外围加热对其强度突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准动量无辐散模式,考虑非绝热加热过程,探讨了加热、惯性稳定度、层结稳定度以及非热成风等物理因子对台风中的重力惯性波强度变化的影响。进而把台风内核与外围的加热过程加以区别,指出要引起内核强度突变不仅要有非线性动力过程,而且要有非线性加热过程;而要引起外围强度突变则要有非线性动力过程以及定常的加热过程。  相似文献   
934.
一种快速、高精度和稳健的影像匹配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遥感影像应用中,匹配是一项很关键技术,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后续成果的质量.而匹配质量本身的优劣又取决于匹配的速度、精度和可靠性.针对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本文探讨一种基于小波变换、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匹配的快速高精度影像匹配组合算法.小波变换用于减少匹配搜索数据,遗传算法用于优化搜索空间,而最小二乘匹配则用于获得子像素匹配精度.同时为提高遗传搜索的稳定性和匹配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探讨一种改进的自适应算子概率遗传算法.该改进的基本原理是杂交概率依选择的两父代染色体间的Hamming距离而自适应的变化,变异概率则依父代个体的适应度而自适应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935.
"03.7"江苏大暴雨凝结潜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美国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3年7月4~5日江苏省中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有无降水凝结潜热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凝结潜热释放能使高层负涡度和低层正涡度强烈发展,形成地面至500 hPa深厚的正涡度柱;使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显著增大一个量级;能诱发低空中尺度涡旋发生发展;使降水量增幅一个量级。凝结潜热释放是暴雨发生和雨量增幅的一种重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936.
利用NCEP FNL资料、FY-2E云顶亮温、常规观测及加密自动站降水量等资料,以及高分辨率中尺度模式WRF V3.3的模拟结果,结合对流涡度矢量方程对2011年6月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再现了该次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该过程主要受地面低压及梅雨锋锋面系统的控制和影响,其中6月14-15日为所选暴雨个例最旺盛的阶段,且该时段伴随梅雨锋上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发展和梅雨锋锋生。对流涡度矢量及其垂直分量的倾向方程的诊断分析表明,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的局地变化主要受非绝热加热项的影响;而非绝热加热与次级环流和梅雨锋锋生的关系说明中尺度对流活动与梅雨锋锋生存在类CISK机制的反馈关系。因此,对流涡度矢量,特别是其垂直分量可以用来诊断和揭示伴随非绝热加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与梅雨锋锋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7.
本文着重研究了线性模型中副热带环流对潜热加热的响应过程中影响高、低压系统中心位置的因子,剖析出边界层中基本流的垂直切变影响低层环流的根本原因,并且探讨了线性模式中基本流和静力稳定度自调整过程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在β效应和f效应、基本流在经向和垂直方向的二阶切变、以及东、西风基本流作用的非对称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低压中心位于热源北侧.结果还表明,当近地面基本流的垂直切变为零或者当风速随高度减小时,低层气旋和反气旋中心位于地面上,当风速随高度增大具有类似亚洲季风区的结构时,低层气旋和反气旋中心抬升离开地面;进一步考虑热源区附近静力稳定度和基本流自调整过程的作用后,反气旋中心继续抬升至中层,证明对流降水对其东侧对流层中低层副高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指出基于传统线性准地转模式来研究副热带高压形成的缺陷在于应用不适当的下边界条件以及缺乏静力稳定度的自调整机制和基本流对热源的反馈机制,从而得到"潜热加热激发的低层反气旋中心位于洋面上"的不切实际的解.  相似文献   
938.
地面加热对飞机颠簸影响的动力学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积分变换法求解考虑了地面加热作用的中尺度二维不可压缩流体的Boussinesq方程,得到一组描述地面加热作用激发的垂直风场、水平扰动风场、扰动气温场的解析解,进而用动力学分析的观点定性讨论了飞机颠簸与地面加热场、风场、温度场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的关系,对动力和热力性气象因子对于飞机颠簸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39.
利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实时业务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卫星云图等对2021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台风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影响我国台风的路径、强度及风雨影响进行分析和回顾。结果表明:2021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台风生成个数偏少,生成源地整体偏西;台风强度偏弱,但有多个台风出现了快速增强,其中台风“烟花”“灿都”的24 h强度增幅达40 m·s-1,为近30 a少见;2021年先后有5个台风登陆我国,另有2个台风影响我国。在登陆台风中,4个登陆华南的台风强度均弱于历史平均值。所有登陆台风在登陆后的维持时间都明显高于历史均值,特别是台风“烟花”为历史上登陆华东后维持时间最长的台风,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940.
用线性模型讨论了对流和加热对重力惯性波的激发,分别讨论了初始垂直速度扰动和初始位温扰动及大气内部加热在静态层结大气中激发的重力惯性波,及重力惯性波过程引起的大气温压场的变化。得到的结果可以帮助理解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对流过程与环境大气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