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418篇
测绘学   535篇
大气科学   450篇
地球物理   368篇
地质学   589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1.
玛多7.4级地震发生后,对青海省地震局应急技术系统灾情快速评估、应急技术保障工作做了全面的回顾,提出了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快速评估系统可以完善的地方,旨在提升省级地震应急技术系统对领导应急响应决策的支撑,进一步发挥好应急技术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12.
光学位相测量轮廓术的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学位相测量轮廓术(PMP)是一种基于光栅投影和相位测量的光学三维面形测量技术,可有效实现物体表面三维轮廓的自动测量.这种方法采用结构光照明,将正弦光栅图像投影到被测物体表面,用与投影方向成一定角度的CCD摄像机获取受物体表面面形调制的变形光栅像,根据数字相移算法计算出相位分布,由于从相移计算的相位被截断在反三角函数的主值范围[-穑]内,因而是不连续的,必须通过相位展开恢复出连续相位分布,由相位一高度关系最终求出物体轮廓的三维数据信息.针对该原理进行了阐述,对测量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详尽的算法及实验结果.通过MATLAB实验仿真,对条纹图像进行处理和轮廓重构.模拟实验证明,这种测量方法快速高效、分辨率高,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913.
我国在海域开展了大规模的航空重力勘探,这些资料对构建高精度大地水准面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海域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快速构建大地水准面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移去-恢复法思想,利用位场最小曲率方法对航空重力数据进行高精度向下延拓并获取相应的扰动位,实现航空重力测量快速构建海域大地水准面.与斯托克斯积分计算相比,采用...  相似文献   
914.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增量更新工作的效率,本文在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增量更新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结合MapGIS10 Objects开发技术流程,在.NET Framework框架下应用C#语言开发定制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增量更新前后面积的快速对比工具.通过实际应用,同以往手动一一比对地块去进行规划面积...  相似文献   
915.
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对流层大气辐射加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TOVS资料及MORTRAN3模式,研究中国东部夏季对流层的太阳短波辐射和红外辐射对大气的加热状况。考虑不同纬度,不同大气状况下12个站点43个样本的太阳加热率和红外冷却率情况,分析发现:在夏季的对流层,太阳加热率随着距地面的高度增加而减小,它的大小及变化率与纬度、天顶角及当时大气的状况有关,同时,太阳加热率也存在日变化。红外冷却率在对流层中、高层有极小值,它的大小及变化率与当时的大气状况及纬度有关。将本文的结果与前人的结论及实况相比较,发现本文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对流层的辐射加热情况,利用卫星资料计算的结果基本可信,  相似文献   
916.
一次局地暴雪过程低层降温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霞云  刘汉华  李文娟  赵放  孔照林 《气象》2020,46(8):1015-1025
2015年12月5日在强西南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配合之下,浙江杭州到安徽黄山一带出现了局地大到暴雪,此次过程预报偏差较大。通过对水汽、动力和温度条件分析表明:强西南暖湿气流和冷暖空气的辐合为大量地面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水汽和动力条件;深厚的湿层和合适的中层温、湿条件有利于生成大量可供降落的冰雪晶;转雪前杭州站低层异常降温是形成降雪的关键原因。通过对降温机制的分析表明:引起杭州站低层降温的原因主要是水物质相变相关的非绝热加热,冷平流的作用很弱。5日08时之前低层降温主要是降水粒子蒸发吸热引起的;5日白天低层降温主要是由大量冰(雪)晶融化吸收环境潜热导致,冷平流和垂直输送项也有部分贡献。预报中对降温机制分析不足,可能是导致预报偏差的主要原因。该个例中平流等降温机制较弱,冰晶融化吸热作用导致中低层形成0℃的均温层,从而使冰晶顺利到达地面。中低层温度与常用的预报相态的温度阈值相差较大,说明预报中不能机械依赖温度指标,而应全面分析降雪形成的物理机制。当降水量大时,融化吸热可以成为降温的主要机制,预报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917.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日变化对亚洲季风区大气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1982-1996年每天两次的NCEP丙分析资料,研究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的日变化对亚洲季风区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的日变化是引起亚洲季风区大气环流日变化的主要因子,青藏高原地区,阿拉伯海,盂加拉湾和菲律宾附近地区是四个主要的日变化显著区,青藏高原地区是垂直运动的负值日变化中心,其它三个区域的日变化与青藏高原地区的日变化有反相关系,这种特征一年四季都存在,但各显著区域范围的大小,中心位置及环流日变化的强度随季节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青藏高原加热场日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环流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夏季。  相似文献   
918.
采用滞弹性近似下的二维滞流体动力学方程组,讨论了中尺度对称扰动的动力稳定性,得到其绝热情况下对称不稳定的判据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浅对流的情况而言,深对流情况下对称不稳定的条件更为苛刻一些。在考虑非绝热加热时,扰动增长率随其波长的变化会产生间断现象,中低层加热明显对中-β尺度扰动具有激发增长的作用,并且促使扰动向暖区传播,而中高层加热则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19.
纯积云降水与积层混合云降水加热剖面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1991年7月吉林省连续出现的两次较大的、不同性质的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分析发现,7月20日的在暖区中发展起来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纯积云暴雨过程,其视热源(Q_1)的垂直剖面呈双峰状;7月21~22日,在稳定的气旋降水中嵌有中尺度积云对流降水,其视热源剖面峰值较低,位于550hPa左右。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天气系统中积云加热剖面的峰值高度是不同的,而这一差异对大尺度环境流场的反馈作用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20.
本文利用NCEP/NCAR提供的2.5°×2.5°全球再分析数据,以2018年5月江苏两次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前副高异常变化为研究对象,根据全型涡度方程定量计算了凝结潜热分布不均引起的涡源对副高迅速演变的诱发作用。研究发现,120°E处500 hPa 5月第1候副高脊线多年平均位置位于16°N附近,而2018年同期120°E的脊线则位于19°N附近,呈明显偏北的状态。2018年5月第1候东亚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表现出南高北低的形态,有利于我国华东地区成为暖湿空气和干冷空气的交汇区,构成了江苏5月两次极端降水过程的有利环流背景。与对流层中层环流异常对应的是,同期115°~125°E之间850 hPa上8 g·kg-1等比湿线位于28°N附近,较多年气候态偏北15°,强降水区内同期850 hPa比湿较往年偏多2~4 g·kg-1,相应距平百分率可达50%~75%。且110°~120°E之间θse的340 K等值线5月第1候多年气候态位于13°N以南,但2018年同期却偏北至25°N附近,暖湿气团北进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副高西伸北抬前,副高主体西侧和北侧均有凝结潜热加热区存在,说明潜热加热与副高演变关系密切。垂直剖面表明600 hPa为凝结潜热加热中心,向上加热率随高度减小,因此500 hPa处潜热加热率垂直梯度为负,使得500 hPa成为负涡源所在。因凝结潜热分布不均产生的负涡源,1~2 d便可形成与副高自身十分接近的负涡度值,足以诱发副高突变,该时间尺度与副高真实演变时间相符。负涡源中与凝结潜热垂直分布不均相关的部分起主要作用,而与凝结潜热水平分布不均相关的部分同时期产生的负涡度最多仅为前者的1/3左右,对副高突然西伸的作用较小。与凝结潜热相关的负涡源作为引发西太平洋副高异变的可能原因,其与副高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