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150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268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71.
872.
本文基于二维雷达成像的原理研究了其数学问题,对R~n 空间中的图像函数f(x),已知其旋转椭球面簇上的积分值,应用广义Radon 变换来重建图像函数f(x)。利用球谐函数展开和Funk-Heck 定理证明了这种重建图像问题的存在、唯一性,并在一定的函数类中给出了它的反演解的数学表达式和推广了V.G.Romanov的工作。  相似文献   
873.
地震动旋转分量的反应谱估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动旋转分量对结构物的破坏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从工程应用考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获得旋转反应谱。本文从弹性波动理论出发,提出了两种直接从平动反应谱获得旋转反应谱的方法。一种是“反应谱定义法”,另一种是“近似反应谱-功率谱转换法”。然后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对这两种方法的精度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74.
王娟  刘水 《四川测绘》1994,17(3):104-109
形变监测中,推求真实的位移向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提出了推求变形向量的旋转稳健估计法.实际的模拟计算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尤为重要的是:作者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滑坡的变形分析、城市地表沉降的变形分析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有效性是目前任何其它一种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875.
提出一种以小波变换为基础,可以对2D形状进行旋转对称性检测、边缘轮廓的角点位置确定,并使方向规则化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方便、准确、适合于多分辨率分析和噪声图象分析  相似文献   
876.
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新生代构造旋转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的研究是认识高原隆起过程、机制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重要途径。新生代时期,海原-六盘山断裂、香山-天景山断裂、烟筒山-窑山断裂和青铜峡-固原断裂控制的青藏高原最东北缘六盘山地区山前盆地群,接受了巨厚的新生代沉积,较完整地记录了高原东北部的变形隆升历史。通过六盘山地区丁家二沟剖面的精细古地磁研究发现,白垩纪结束后至中新世六盘山地区发生了约23°的长期顺时针构造旋转,并主要发生在三个时期:可能于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六盘山地区发生了约9°的顺时针旋转、早渐新世晚期顺时针快速旋转约9°、早中新世初顺时针快速旋转约5°,同时它们也被地层变形侵蚀和沉积演化所记录,说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变形的前峰最迟在约始新世末-渐新世初就已经达到六盘山地区。这比目前普遍认同的六盘山地区变形隆升是青藏高原隆起中最晚形成(第四纪以来)的观点早了至少3千多万年,它为深入认识高原隆升过程和环境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77.
本文利用1961—2016年中国汛期逐候降水的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REOF)方法对中国汛期雨带进行客观划分。根据REOF模态空间分布以及主成分的气候态平均确定了中国汛期6个主要雨带的落区和时间,并揭示了各雨带气候态环流特征。江南春雨雨带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南地区,对应时间为26—27候;南方雨季的雨带落区主要在两广至福建地区,对应时间为33—34候;江南及中下游梅雨主要落区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对应时间分别为34—35和36—37候;华北东北雨季落区在华北至东北地区,发生时间为41—42候;华西秋雨落区在秦岭及其周围地区,对应发生时间为49—52候。在雨带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各个雨带典型的对流层中高低气候态环流特征。可为客观定义汛期雨带及各雨带气候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8.
吴宏杰 《探矿工程》2019,46(8):10-14,66
为满足涪陵二期复杂构造条件下钻井的提速增效,引入了旋转导向工具,应用定测录导一体化工作模式,通过旋转导向工具选型、地层特性与钻头匹配性、优化轨迹控制方法、完善现有信息平台和导向软件,形成了定测录导一体化技术。经过涪陵页岩气田8口井的现场应用试验,储层钻遇率明显提高,轨迹控制圆滑,钻井提速明显,达到了“跨界组合、创新发展”的目的,具有较强的推广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79.
A dual isolation problem for rotating machines consists of isolation of housing structures from the machinevi brations and protection of machines during an earthquake to maintain their functionality.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of machine mounts for the above two purposes can differ significantly due to difference in nature of the excitation and performance criteria in the two situations. In this paper, relevant response quantities are identified that may be used to quantify performance and simplified models of rotating machines are presented using which these relevant response quantities may be calculated. Using random vibration approach with a stationary excitation, it is shown tha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eismic performance is achievable by proper mount design. Results of shaking table experiments performed with a realistic setup using a centrifugal pump are presented. It is concluded that a solution to this dual isolation problem lies in a semi-active mount capable of switching its properties from ‘operation-optimum’ to ‘seismic-optimum’ at the onset of a seismic event.  相似文献   
880.
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研究是认识整个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机制以及印欧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重要途径。受控于昆仑山断裂、阿尔金断裂、祁连山断裂的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发育,较完整地记录了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变形信息。尤其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构造变形强烈,晚新生代地层出露完整,是研究其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历史及驱动机制的理想地区。文中应用平衡剖面和古地磁构造旋转方法,结合最新的磁性地层年代,定量恢复该地区的构造变形历史。结果表明,在挤压应力的控制下该地区自22 Ma以来,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地层缩短与构造旋转,且其强度呈阶段性增长,具体又可划分为3个阶段:22~9.1 Ma构造活动平静期、9.1~2.65 Ma构造变形相对加强期、2.65 Ma以来构造变形顶峰期。研究表明,造成柴西地区地层持续缩短和顺时针旋转的关键推动力是印欧板块晚新生代的持续向北推挤、昆仑山-祁曼塔格山向柴达木盆地强烈挤压推覆以及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大规模的复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