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150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268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和模型计算,得到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减慢趋势和周期波动规律的形成原因.潮汐摩擦是地球自转减慢的主要因素,重力分异和圈层角动量交换是地球自转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重力分异造成的地球各圈层差异旋转是地壳自转变化先慢后快的特殊因素.重力分异将一个均匀的自转地球变为分层的差异旋转地球,在质量向地心集中的同时,自转动能也向地核集中,使地壳和地幔自转变慢,使地核自转变快.圈层角动量交换将地球自转动能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使地壳和地幔自转变快,地核自转变慢.核幔边界积累的热能周期性使外核热膨胀,为热幔柱和火山活动提供了能源和动力,火山活动高峰对应地球自转加快是证据.计算模型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规律和历史记录证明重力分异和圈层差异旋转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受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约束,地球体积不会有较大的胀缩,国内外测量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2.
分析影响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景观重建精度的因素,并结合徐州市凤山采石场边坡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及最佳测量方案。  相似文献   
143.
Cass 5.1软件下的数字化内业纠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数字化内业制图中,对外业测站错设而引起的大量碎部点测偏的内业纠正,重点探讨了错误产生后的平面和高程数据的纠错处理,有针对性地做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4.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国内外主应力轴旋转情况下土的各向异性研究进行了对比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研究建议。指出:在理论方面,应对屈服面方程采用应力分量表示的模型在三维空间里进行屈服面性状的描述,并考虑不同加载方向下屈服面的变化特性以及旋转硬化的问题;而实验方面,则应多以粘性土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进行对加载方向变化时土体屈服面变化特性的实验研究以及旋转硬化规律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5.
冰圈     
《地球》2011,(3):71-71
“冰圈”现象在全球非常罕见,通常只发生在北极、斯堪的纳维亚、加拿大等地区。在河面的拐角处,加速流动的水会产生一种被称为“旋转剪切”的力量,将冰块切断,然后冰块缓慢旋转。  相似文献   
146.
重庆市伏旱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08年重庆34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重庆伏旱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中西部是伏旱高频区,约10年7遇,且多重伏旱。重庆伏旱的第1载荷向量场表明重庆伏旱变化具有很好的整体一致性。重庆伏旱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区,即西部区、东北部区、东南部区和中部区。西部伏旱在1960—1970年代最强,东北部伏旱在90年代最强,其次是70年代,中部伏旱在70年代最强,其次是2000年以后,东南部伏旱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不明显,且伏旱整体较轻。  相似文献   
147.
陆内块体旋转是周边构造环境和深部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前人研究表明华北东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块体旋转样式,很可能以牡丹江断裂为界发生了显著变化.进一步对牡丹江断裂两侧块体晚中生代以来的块体旋转样式的限定,有助于正确理解这一差异旋转的机制.对采自黑龙江省东部白垩纪和古近纪岩石的(51个采点)古地磁学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48.
肖军华  许世芹  韦凯  洪英维 《岩土力学》2013,34(10):2938-2944
为了定量评价主应力轴旋转对地铁荷载作用下隧道下卧软黏土累积变形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方法并结合实测数据的验证对地铁荷载下地基土的应力路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空心圆柱仪对这一复杂应力路径进行室内模拟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主应力轴旋转增大了软黏土的累积变形,且最大有效主应力比(有效最大主应力与有效最小主应力之比)越大、或加载频率越高增大更明显。在实际地铁荷载和通常隧道埋深条件下,考虑主应力轴旋转使软黏土的累积变形增加9%~23%(加载频率越高,增加越大)。可用常规循环三轴的累积变形试验结果乘以土体分别在有、无主应力轴旋转下变形的比值,来预估实际地铁荷载下软黏土的累积变形,初步研究得到该比值与土体的最大有效主应力比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9.
小应变条件下应力路径旋转对剪切模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森 《岩土力学》2009,30(3):820-824
以重塑土经 固结形成的试样以及经 固结后通过特殊应力路径达到特定应力状态的试样为对象,研究了在小应变范围内应力路径旋转对土体剪切模量的影响以及剪切模量随应变变化的趋势。研究表明,在小应变范围内:(1)剪切模量的初始值随试验应力路径与近期应力历史间的夹角 增大而增大,当两者完全相反时,应力路径旋转对土体在小应变条件下的剪切模量影响最大;完全一致时,其影响最弱。(2)割线剪切模量总是大于切线剪切模量;剪切模量随着剪切应变的增加而衰减,且衰减规律保持一致,但应力路径、应变范围不同时其衰减幅度不同。在小应变条件下,土体表现出各向异性,但随剪切应变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最终表示为近似各向同性;同时由应力路径旋转对模量的影响也随着剪切应变的增加而逐渐衰减。  相似文献   
150.
沿红河断裂带(RRFZ)分布的点苍山变质核杂岩是一个不完整的变质核杂岩,它由两个特征迥异的单元组成,包括被同构造二长花岗岩侵入角闪岩相构造岩组成的下盘和绿片岩相的拆离断层带。下盘岩石包括具有高温构造组合,具有指示左行走滑剪切运动方向的L型糜棱岩或LS型糜棱岩。拆离断层带是一个上盘向E到SE伸展剪切的低温剪切带,由具有剪应变和压应变的典型S-L糜棱岩构成。低温构造岩也包括发育于下盘的几个糜棱岩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变质核杂岩与西侧覆盖未变质的中生代沉积岩并置,东部受第四纪断层作用影响为沿洱海分布的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盆地。通过对点苍山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研究,结合邻区变质核杂岩的地质年代学及古地磁学分析,我们认为:位于东南亚红河断裂和实皆断裂带之间的扇形区域内出现的变质核杂岩与渐新世-中新世时期区域性伸展作用有关,而伸展作用是由印支地块的差异性旋转产生的,其原因是由于约33Ma开始斜向俯冲的印度板块的顺时针旋转和回退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