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322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753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桓仁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位于辽东裂谷北部边缘与太子河凹陷复合部位, 产于燕山晚期侵入闪长 杂岩与寒武纪沉积灰岩接触带间的夕卡岩内。夕卡岩矿物可以分为进变质阶段蚀变矿物组合和退变质阶段 蚀变矿物组合, 成矿元素由深部向浅部具有Fe→Cu(Mo)→Zn→Pb 的转换规律, 具有明显的分带分段性。为 了探讨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演化史, 选择了石榴子石和方解石中的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 数据测试表明, 石榴子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376.1~450.0 ℃, 平均411.6 ℃; 方解石中流体包裹 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22.6~170.0 ℃和178.3~270.2 ℃, 平均值分别为149.5 ℃和204.5 ℃, 冰点温度范围 为?4.2 ~ ?17.6 ℃, 与前人研究成果相吻合, 与国内外其他夕卡岩矿床相比, 数据具有实际和理论研究意义。 本矿床Fe-Cu(Mo)、Cu-Zn、Zn-Pb 矿体的形成温度分别集中于约410 ℃、400~300 ℃、约150 ℃和约200 ℃。 以往Pb、S 和D-O 地球化学数据和本次研究REE 特征显示, 岩浆流体起源于上地幔, 在上升过程中携带了 大量成矿物质, 在进变质阶段和退变质阶段, 成矿流体交代形成特定的夕卡岩矿物组合, 退变质阶段的后期 阶段, 有了大气降水的参与, 单一来源的岩浆流体转化为了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992.
云南个旧卡房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云南个旧是世界上最大的锡多金属矿田,卡房铜矿是个旧矿田主要的产铜区。卡房铜矿主要的矿床类型有两类:玄武岩层中或玄武岩与大理岩层间的似层状矿体以及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夕卡岩化、阳起石化和金云母化。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卡房铜矿夕卡岩中的辉石主要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石榴子石端元组分以钙铝榴石-钙铁榴石为主。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研究显示,从主成矿期到后成矿期,流体温度有显著降低(从260~360℃到160~280℃),而流体盐度则基本保持不变(从1.74%~12.51%到1.74%~11.93%)。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而晚期成矿流体可能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层中的大气降水相混合。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卡房铜矿似层状矿体中硫化物的硫来源于三叠系玄武岩,而燕山期花岗岩和三叠纪玄武岩共同为卡房铜矿接触带矿体提供了成矿所需的大部分的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卡房铜矿似层状矿体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三叠系玄武岩,而接触带矿体的铅可能主要来源于燕山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993.
肖汉 《城市地质》2010,5(1):19-23
本文基于TM和SPOT5的影像在ERDASIMAGINE环境中进行融合,在融合前后分别对TM图像与融合后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对比分类精度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解释和分析。本文给出了实验的详细步骤以及完整的评价报告。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后图像分类精度有明显提高。对融合后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在测绘与地图更新、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监测和政府规划决策等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青海卡尔却卡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海省格尔木市卡尔却卡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卡尔却卡铜钼矿是近年在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发现的中型矿床,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矿区北西部具有斑岩成矿的特征,矿区中部具有典型矽卡岩成矿的特征。卡尔却卡矿区共圈出铜锌钼多金属矿体64个,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斑岩成矿的事实为今后在东昆仑成矿带找矿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995.
利用上海台风所组织整编的《台风年鉴》(1949—2005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逐日降水资料,分析南海-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形成个数多年(以下简称多年)、形成个数少年(以下简称少年)对广东30~60天振荡降水的影响。考虑到其周期振荡的非规则性,相应降水9个位相(即第1、3、5、7和9位相分别对应降水的最低值、正转折点(由负转为正)、最高值、负转折点(由正转负)和最低值)分别对850 hPa、200 hPa风场和850 hPa的动能、涡度、水汽通量输送以及Hadley环流和Walker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在多年,具有较大动能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环流东移与南海-西太平洋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异常气旋-反气旋对西移的交汇,通过在北半球上升、南半球下沉的异常闭合经圈环流和水汽输送,把西边和南边海洋暖湿气流源源不断输送到广东,使其30~60天振荡降水增加;而在少年,广东地区30~60天振荡降水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环流联系不强,主要受南海-西太平洋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异常气旋反气旋对的影响,通过北半球低纬增强的异常上升支的局地作用和水汽输送,把南边海洋暖湿气流源源不断输送到广东,使其30~60天振荡降水增加。由于109~119°E,10~20°N区域异常的动能、西风、东风切变、垂直速度和水汽输送均比少年强,从而使得广东30~60天振荡降水在多年比少年强。  相似文献   
996.
借助英国气候研究所(Climate Research Unit, CRU)全球陆地格点分析数据集(CRU TS v4.0)月降水资料和24个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CMIP5)模式历史气候模拟及RCP4.5情景下的降水预估数据,设计了多种回归方案并对模式降水预估偏差进行订正。这些方案包括一元回归、一元对数回归、一元差分回归、一元对数差分回归、多元回归、多元对数回归、多元差分回归、多元对数差分回归和简单移除气候漂移等。2006~2015年中国大陆模式降水预估的订正结果表明,一元回归订正法普遍优于多元回归订正和扣除气候漂移订正法,其中一元对数回归法的效果最好,其降水距平同号率(Anomaly Rate, AR)和降水距平百分率相关系数(Anomaly Percent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PCC)最高,分别达到69%和0.5;而降水距平相关系数(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CC)最高的是一元对数差分回归法。不同回归订正法所得预估结果的距平同号格点分布显示,一元对数回归法在北方优于南方,而一元差分(年际增量)或对数差分回归法在南方优于北方。这直接导致在中国南方区域(95°E以东,35°N以南)一元对数回归或多元对数回归订正结果的AR、ACC和APCC均低于对应的差分/对数差分回归法,在北方和西部地区则与此相反。因此,模式降水的回归订正方案具有区域性,这可能源于不同区域降水序列统计性质的差异。用区域组合回归订正法,即在南方用一元差分回归订正,其余地区用一元对数回归订正,其降水预估场的AR提高到72%,但ACC和APCC均略有下降,原因是差分回归订正增加了预估降水场的方差。对RCP4.5情景下2016~2045年24个模式集合平均降水预估的组合回归订正结果显示,相对于1976~2005年平均,未来30年降水异常大致呈南北少,中间多的格局,其中长江中下游、江南中西部、西南东北部、华南沿海和海南省等地降水偏少10%~20%,淮河流域、三江源区和台湾省降水偏多10%~40%,西北东部、华北和东北大部降水正常或略偏少。从降水百分率方差看,模式群的离散度(不确定度)呈现东部小,西部大的分布特征,说明模式预估的西北中部和青藏高原西部等降水偏少区的不确定性较大;而河套北部、华北南部和江南东部等地对应于2006~2015年检验期的“盲区”(模式与观测降水距平反号),其降水预估参考价值可能不大,需要引入他法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97.
基于TM数据的雅鲁藏布江源区草地植被盖度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雅鲁藏布江源区的草地植被盖度,采用Landsat5 TM数据,以其派生数据NDVI,RVI,VI3,PVI,DVI,MSAVI,SAVI,TM4/TM5为主要分析因子,结合野外植被样地调查数据,选取相关性最高的因子与植被盖度实测值建立回归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反演源区的植被盖度。研究结果表明:①和其他几种遥感评价指标相比,TM4/TM5的比值与草地植被盖度的相关性最高,与草地植被盖度实测值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光谱特征上增强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被的光谱反射值差异,最适宜用于草地植被盖度建模;②雅鲁藏布江源区植被盖度的10个分级中,植被盖度为10%~20%的分布地区最多,面积达到4 322.15 km2,占全部草地面积的49.27%;其次是植被盖度为0~10%和20%~30%的地区,面积分别达到2 238.53 km2和1 397.87 km2,分别占全部草地面积的25.52%和15.94%;植被盖度高于50%的草地面积为195.96 km2,仅占源区草地总面积的2.23%;③植被盖度大于50%的高覆盖度植被区主要分布于4 426~4 800 m高程范围内,面积达到186.25 km2,占整个源区高覆盖度草地面积的95.04%,这与源区的水分分布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阐述了在缺少其他各省市详实地理信息资料条件下纠正多省市TM影像的生产流程和关键问题。包括参考地形图坐标系归化、影像纠正、匀色镶嵌及成果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99.
IC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本文讨论了IC卡技术在土地证书方面的应用,介绍了IC卡技术的原理和当前纸质土地证书的发展状况及不足,分析了土地证书IC卡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探讨了土地证书IC卡存储的信息内容,展望了土地证书IC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2009年南北方代表地区的湖南省和吉林省TM遥感数据,针对南北方地貌形态和土地利用方式特点的不同,对比分析统一遥感影像对南北方不同地类的空间分辨率、空间布局与解译精度等的区别,剖析了南北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影像上的特征。通过研究表明,南北方在空间格局上的居民点区分明显,耕地次之,林地和水域区分不明显;在光谱特征和解译精度上,耕地和居民点差异较大,水域次之,林地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