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18篇 |
免费 | 668篇 |
国内免费 | 1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69篇 |
大气科学 | 185篇 |
地球物理 | 342篇 |
地质学 | 406篇 |
海洋学 | 174篇 |
天文学 | 28篇 |
综合类 | 185篇 |
自然地理 | 1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149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142篇 |
2019年 | 166篇 |
2018年 | 151篇 |
2017年 | 163篇 |
2016年 | 157篇 |
2015年 | 142篇 |
2014年 | 192篇 |
2013年 | 171篇 |
2012年 | 170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123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139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4篇 |
1951年 | 1篇 |
194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地层调谐效应改变了不同偏移距处反射波的干涉模式,使得远偏移距数据振幅和频率信息发生畸变,将会降低AVO/AVA分析及反演的置信度和分辨率.文中首先给出了调谐作用下反射波合成记录,通过正演模拟说明了调谐对叠前道集的影响.考虑到不同地层厚度下调谐效应的差异性,借助局域Lamoureux窗实现地震数据的自适应分解,利用角度数据之间的差异,构建了角度域地震数据的非平稳匹配目标函数,形成了非平稳匹配去调谐方法,实现了叠前道集的振幅和波形拉伸校正.本文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大角度地震数据品质,为储层预测与流体识别奠定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2.
传统的剖面图算法对地层尖灭、透镜体、地层缺失处理能力差,算法精度难以满足生产要求.针对该问题,笔者提出一种地层分布模型自匹配的地质剖面图构建算法.首先,构建了工程钻孔数据结构;然后,根据地层分布规律定义地层分布模式,并推导出各个模式下地层剖面线生长策略和规则,通过地层分布模型规则和匹配算法判断地层点的剖面线从属关系;最后,将剖面线点集连接成线,并进行标注与地图整饰.笔者算法克服了传统钻孔相邻连接造成的连续性差、一致性欠缺的缺点,能够对地质剖面的歼灭、透镜体、地层缺失现象有准确地处理.实验表明,采用本文算法所构建的地质剖面图能准确、高效地反映研究区域的地层分布,广泛适用于工程生产. 相似文献
43.
44.
随着空间数据获取手段和途径的丰富,多源数据的差异性对数据更新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化简的多源空间数据相似性评估方法。首先,将多个来源数据分别与参考数据用传统方法进行匹配;其次,利用加入动态化简的匹配方法对多源数据重新匹配;最后,分析上述两次匹配结果的差异,从数据匹配的角度出发,通过整体一致性和数据详细程度评估对数据匹配质量进行对比,根据获取的评估结果实现更新数据的选择。通过实验和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5.
采用薄层法算出群桩基础的频域阻抗,将群桩阻抗等效于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并表示为一个复数的频域传递函数。基于矢量匹配法(VF法),通过对传递函数拟合得到任意分层地基的群桩阻抗函数的集总参数形式。采用VF法对整体频域拟合,可以得到多项分式分式阻抗形式,进而扩展成为Wu-Lee模型。结果表明,VF法拟合得到的动力柔度函数可以精确地匹配分层地基动力柔度函数,由于多项分式的形式可以直接扩展成为Wu-Lee集总参数模型,且数值稳定。对于高频阻抗拟合需要采用高阶数,进行劳斯(Routh)降阶,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
吉林省村域尺度下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重组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乡村聚落的空间优化与重构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吉林省为例,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景观形状指数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农户调查数据估算了吉林省不同区域的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将农村居民点长期存在的“破碎化”和日益突出的“空心化”相结合,提出了在行政村尺度下农村居民点优化重组的“整小填大”新模式。结果表明:① 吉林省农村居民点规模小且零散分布,尤其中部呈破碎化分布,形态不规则,具有较大的整治潜力;② 吉林省农村宅基地平均闲置率为18.32%,西部地区最高(24.48%),分别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约6%和12%;③“整小填大”模式可使农村居民点数量减少44.6%,增加有效耕地面积1 046.66 km2。 相似文献
47.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8,(5)
基于不同时期DEM数据检测地表变形是进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检测的有效手段,DEM匹配是关键,两个变形地表的模型曲面特征对应关系确立是难点。针对高山地区DEM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且稳健的基于等高线和最小二乘曲面匹配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等高线的形状检测地形没有变化的山顶区域,提取位置不变的山头点作为控制点,能够提供足够好的转换参数初始值;其次采用最小二乘曲面匹配技术实现最优匹配。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受DEM粗差、数据异常以及地形变形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抗噪特性,可以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检测出稳定不变的控制点,取得较好地配准效果,最终在高程差异图上检测出明显的滑坡区域。 相似文献
48.
以太原市地理编码基础库建设为例,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地理编码库建设中涉及的资料搜集、外业采集、内业整理及标准化编码入库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库将城市各类专题信息进行地理编码匹配和定位生成各类专题地理数据集,经过整合建库生成地理编码扩展库,二者统称地理编码库。地理编码库为城市资源信息"落地"和各类专题信息共享交换提供了空间定位的依据。 相似文献
49.
针对低频(采样间隔大于1min)轨迹数据匹配算法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和历史轨迹的匹配算法HMDP-Q,首先通过增量匹配算法提取历史路径作为历史参考经验库;根据历史参考经验库、最短路径和可达性筛选候选路径集;再将地图匹配过程建模成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利用轨迹点偏离道路距离和历史轨迹构建回报函数;然后借助强化学习算法求解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最大回报值,即轨迹与道路的最优匹配结果;最后应用某市浮动车轨迹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提高轨迹数据与道路匹配精度;本算法在1min低频采样间隔下轨迹匹配准确率达到了89.2%;采样频率为16min时,该算法匹配精度也能达到61.4%;与IVVM算法相比,HMDP-Q算法匹配精度和求解效率均优于IVVM算法,16min采样频率时本文算法轨迹匹配精度提高了26%。 相似文献
50.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3,(3)
结构复杂、形态繁多的立交桥结构是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比例尺地图中立交桥结构的识别对道路网的拓扑关系构建、自动综合、匹配、更新,乃至城市居民地等相关要素的研究都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在道路网数据匹配更新过程中尚未对立交桥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关于立交桥识别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参考道路桥梁专业中立交桥的分类方法,概括出不同种类立交桥的图形。对这些图形自身构建拓扑关系,利用道路分类方法判断图形中每条弧段的道路类别,并统计数量,建立立交桥图形的量化表达式。在识别过程中通过比对量化表达式来识别出立交桥结构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