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4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63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610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0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222.
地球参考系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讨论了组合不同空间技术建立全球最优协议地球参考架(CTRF)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影响CTRF稳定的几种主要地球长期形变因素的性质和规律。首次考虑到地球质心运动对CTRF的影响,提出了协议地球质心的概念,给出了更为完整的四维地面点位模型。  相似文献   
223.
224.
动态平差模型下形变与粗差的可区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变监测数据处理中常用的动态平差模型出发,推导了研究形变与粗差可区分性的公式,给出在形变模型统计检验的同时统计检验粗差的方法与步骤,对垂直形变监测网的可分性作了详细讨论和实例分析,得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225.
北京大海坨ML=4.9地震前,白家疃地热,地形变两种观测项目,同时观测记录到明显的异常变化,具有短期和短促,突发的临震异常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分析方法,结果较好,为单台项(前兆方法)综合预报提供了震兆观测实例。  相似文献   
226.
本文采用分段线性速率整体动态平差法处理了西海固地区七十年代以来的多期水准资料,并用形变场图象及数字特征量等分析了该区垂直形变场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该区自1981年以后区域应力逐渐增强,再经1990年前后应力场调整,目前已恢复到正常的继承性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227.
本文采用关联维的计算方法^[1],对四川西部道孚6.9级地震和青海共和6.9级地震过程中的垂直地形变序列分维数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如下初步结论和认识:(1)上述两震区远场地形变序列分维数为0.63~0.73,而近场(震中区)序列分维数为0.12~0.49,近场出现明显的降维现象;(2)孕震期间地形变观测序列分维数为0.32~0.46,而震后时期则为0.72~0.85,孕震过程中地形变序列存在明显的降  相似文献   
228.
2011年日本MW9.0地震(简称日本地震)后沂沭断裂带及其两侧地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研究日本地震对该地区地壳运动及地震潜势的影响十分必要.为此,本文通过112个连续GPS观测站获取了研究区高空间分辨率的日本地震同震形变场并得到如下认识:(1)8个定点地球物理观测的同震响应验证了本文同震形变场的可靠性;日本地震的东向拉张使研究区整体上处于张性同震应变状态,但存在局部挤压区域,其中莱州湾至海州湾的挤压条带穿过沂沭断裂带并对断裂带南北两段产生了不同的同震作用,对南段具有拉张作用,对北段产生挤压作用;(2)同震形变场在鲁东隆起和鲁西断块产生了显著的剪应变,地震b值显示上述区域的构造应力在日本地震后增强,因此同震形变场可能改变了这些区域的应力特征;(3)地震矩张量叠加分析显示,同震形变场短期内对鲁西断块、鲁东隆起区和沂沭断裂带南段累积了地震矩,可能有助于上述区域在日本地震以后的地震活动增强;日本地震对沂沭断裂带北段的地震矩具有释放作用,或许是该区域地震活动减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9.
天山造山带构造环境复杂,活动断裂带和强震分布广泛,且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天山、西昆仑—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上,尤以天山地区最为集中.迄今为止,天山造山带地区的主要断裂带的活动特征与孕震应力场特征之间的动力学机理尚未有清晰的认识.本文以GPS等实际观测数据为约束,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域地壳形变、应力/应变积累速率、弹性应变能密度以及库仑应力变化率等关键因素.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地表速度场与研究区域实际GPS观测值基本一致,且主要断裂带上弹性应变能密度分布与实际地震活动性也基本吻合,验证了数值模型和结果的可靠性.结合最新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发现,研究区的断层和地震活动性主要受控于近南北向的主压应力,与主要观测特征相一致.同时,帕米尔高原北部边界带—塔什库尔干断裂(TKF)、天山造山带南边界的东侧—迈丹断裂(MDF)、兴地断裂(XDF)库仑应力增大明显,在未来强震发生的可能性较高,应予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30.
本文研讨土质条件对地震烈度影响的问题。文中举出如何增高地震烈度的方法,并阐明为进行地震区域划分所必需的一些先决条件。 1.苏联境内的地震区域划分确定了各区域和地带的地震烈度。由於区域划分工作中所用的方法和比例尺的关系,同一烈度地震带的范围往往很大。在这些地震带中,各地面和小面积内,覆盖层的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徵极不相同。本文是要估计土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