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29篇 |
免费 | 1541篇 |
国内免费 | 95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16篇 |
大气科学 | 1570篇 |
地球物理 | 3155篇 |
地质学 | 1944篇 |
海洋学 | 467篇 |
天文学 | 100篇 |
综合类 | 825篇 |
自然地理 | 1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211篇 |
2022年 | 302篇 |
2021年 | 319篇 |
2020年 | 250篇 |
2019年 | 280篇 |
2018年 | 187篇 |
2017年 | 221篇 |
2016年 | 214篇 |
2015年 | 262篇 |
2014年 | 329篇 |
2013年 | 286篇 |
2012年 | 341篇 |
2011年 | 315篇 |
2010年 | 313篇 |
2009年 | 344篇 |
2008年 | 296篇 |
2007年 | 324篇 |
2006年 | 300篇 |
2005年 | 295篇 |
2004年 | 308篇 |
2003年 | 355篇 |
2002年 | 323篇 |
2001年 | 312篇 |
2000年 | 249篇 |
1999年 | 212篇 |
1998年 | 185篇 |
1997年 | 232篇 |
1996年 | 243篇 |
1995年 | 207篇 |
1994年 | 184篇 |
1993年 | 175篇 |
1992年 | 147篇 |
1991年 | 146篇 |
1990年 | 149篇 |
1989年 | 125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7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6篇 |
1975年 | 14篇 |
193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西边界流在边界“豁口”的形变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洋西边界流在边界豁口处由于失去边界的支持而发生形变。本文将西边界流视为一种惯性射流,遵循绝对涡度守恒原理,推导了流轴及其两侧流体在西边界豁口处不同形式的弯曲,发现在一定的豁口尺度条件下,西边界流自身的相对涡度分布特点和地球旋转的β效应决定了在失去西侧陆坡支持时,其主体会沿反气旋路径发生一段经向的位移而圈回入射点所在的经度位置。主轴变形的经向尺度与初始速度及西边界流的入射角度有关;主轴西侧可能会出现一小部分分支进入邻近的内海并形成气旋或反气旋式环流;主轴东侧的流体则在豁口以东沿反气旋路径弯曲,从而论证了西边界豁口处形成西边界流弯曲的可能性和原因 相似文献
52.
汶川地震的形变观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特别是在龙门山这样一个特殊的地质构造单元上。通过干涉雷达(InSAR)手段获得断层上盘的形变观测,用C波段雷达观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剧烈的地面起伏和致密的植被覆盖会使得雷达后向散射信号在观测期间变得完全不相干。同时超厚的水汽分布,使得大气对雷达波的延迟作用变强,造成显著的观测误差。然而,利用L波段雷达观测,前面一个问题得到部分解决;同时,日本宇航机构JAXA在震后紧急调整卫星轨道,获得了相当一部分覆盖汶川地震的小基线干涉像对,进一步降低了干涉去相干作用,最终使得我们得到了比较全面的InSAR形变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53.
核磁共振通过测定体系中氢质子弛豫的T2谱来确定液态水的含量。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定量测定松散沉积物体系中的含水量,探讨了沉积物粒径、黏土矿物种类与含量、孔隙水盐度、温度及气体压力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由于不同介质体系中孔隙水表面弛豫机制不同,导致低场核磁测定松散沉积物中的含水量偏小。引入校正系数Cm对水量测试值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沉积物及孔隙水介质本身特性对水量测试结果几乎无影响,相对误差<0.5%,测试精密度<0.20%;温度变化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且呈负相关,温度从25 ℃降至1.7 ℃,水量测试值增加了10.71%;压力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与充注气体是否含氢密切相关,不含氢气体的压力变化对测试结果没有影响,而对于含氢气体如甲烷,水量测试结果随压力变化线性增加,甲烷增加到5.05 MPa时,测试结果增加了12.15%。因此,在采用该法测量甲烷水合物生成分解过程中沉积物孔隙水的变化时,必须考虑体系的温度、压力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恒温恒压条件下监测的含水量变化能够准确指示甲烷水合物生成分解的微观过程,可望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分解微观动力学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4.
55.
对太平洋500hPa候高度场和距平场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出反映500hPa候高度特征的典型场。指出候高度场的第1特征向量的空间型是季节变化的主要型,它可解释总方差的74.5%,候高度场的其余特征向量与距平场的特征向量是按顺序的对应相似。这些典型场可以很好地描述北太平洋的大气环流特征。距平场的第1特征向量空间型清楚地反映了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的环流型。 相似文献
56.
本文分析了北大西洋海温场与东亚各月温带气旋个数的相关。发现相关区的分布特点是大西洋西部、南部以正相关为主,东北部以负相关为主。相关的季节分布特点是大西洋海温对东亚温带气旋的影响从秋季开始增大,到2月达到最大。相关区有很强的持续性,有的有系统性位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57.
58.
59.
根据最新调查获得的北黄海盆地海洋重力、海洋与航空磁力和多道地震资料,结合以往周边地区的资料,编制了北黄海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在重磁基础图件的基础上,通过解析延拓、任意方向导数计算、离散小波变换等处理,结合地震和地质资料,对北黄海北缘断裂带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北黄海北缘断裂带的存在,并对该断裂带的延伸长度、切割深度和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北黄海北缘断裂带是辽东隆起与北黄海盆地的界线,断裂带两侧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而且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对北黄海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