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46篇 |
免费 | 5315篇 |
国内免费 | 29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946篇 |
大气科学 | 2571篇 |
地球物理 | 3608篇 |
地质学 | 7516篇 |
海洋学 | 2218篇 |
天文学 | 446篇 |
综合类 | 1705篇 |
自然地理 | 29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683篇 |
2023年 | 1004篇 |
2022年 | 1114篇 |
2021年 | 1221篇 |
2020年 | 1102篇 |
2019年 | 1174篇 |
2018年 | 934篇 |
2017年 | 880篇 |
2016年 | 974篇 |
2015年 | 1042篇 |
2014年 | 1363篇 |
2013年 | 1092篇 |
2012年 | 1242篇 |
2011年 | 1159篇 |
2010年 | 1133篇 |
2009年 | 1167篇 |
2008年 | 1134篇 |
2007年 | 977篇 |
2006年 | 865篇 |
2005年 | 882篇 |
2004年 | 817篇 |
2003年 | 720篇 |
2002年 | 645篇 |
2001年 | 589篇 |
2000年 | 520篇 |
1999年 | 421篇 |
1998年 | 413篇 |
1997年 | 358篇 |
1996年 | 353篇 |
1995年 | 374篇 |
1994年 | 277篇 |
1993年 | 242篇 |
1992年 | 233篇 |
1991年 | 221篇 |
1990年 | 208篇 |
1989年 | 177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9篇 |
1964年 | 13篇 |
1957年 | 9篇 |
195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162.
基于特征的空间数据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基于分层的数据组织方式相比,基于特征的空间数据组织方式更符合人们认识和分析现实世界的模式,有利于完整而精确地描述地理现象。本文详细论述了基于特征的空间数据组织的相关概念,对基于特征的空间数据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3.
164.
以2020年第6号台风“米克拉”为例,采集了5916条新浪微博作为数据源,综合应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主题模型、文本情感分析方法和空间分析技术,挖掘、分析台风的灾情时空过程。基于LDA主题模型建立了主题-词矩阵并进行隐含主题聚类,这些微博文本被分为灾损类信息、预警类信息、防御类信息和无关信息;从主题信息和文本情感值两个角度入手,对此次台风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米克拉”登陆前有大量积极情感的微博,主要包含渴望降雨、降温等信息,此类微博大量分布在漳州、厦门、福州等地区;在台风入境后消极情感的微博大量增多,主要描述道路、树木等受大风和大雨影响的灾损类信息,此类信息的空间位置主要分布在漳州和厦门,能较好地反映台风灾害影响的时空分布。通过对微博主题类别和情感极性进行时空分析,实现台风灾害事件发展趋势的监测,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5.
核废料贮存围岩介质THM耦合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晨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17(2):78-82
针对上期论文对核废料贮存围岩介质THM耦合过程的力学分析建立的数学模型,本文推导了求解THM耦合力学模型的有限元计算公式,并编制了有限元计算程序,并用BM T 1问题的算例,探讨了核废料贮存裂隙岩体水热耦合迁移以及应力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66.
167.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较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必须重视区域平衡。笔者采用耕地增加量、增加百分率、损失率等多指标及顺序模型法研究中国耕地数量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8.
169.
170.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归一化和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全国范围尺度进行短时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通过对洪涝灾害危险性因子分析,分别提取当天降雨量、前三天降雨量、地形高程、地形标准差、河湖网络等因素作为评估因子,提出了各因子危险性指数计算方法,以及全国洪涝灾害危险性指数计算模型公式,根据统计分析危险指数的最小值、最大值,结合历史灾情,利用阈值分割法确定危险等级分割值为0.3、0.45及0.6,将洪涝灾害危险等级划分为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与无危险四个等级,从而建立类似于天气预报模式的全国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并以2009年9月14日为例进行了洪涝灾害危险等级评估的实际应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昨日灾情的危险性评估结果验证方法,通过整理同期昨日灾情资料构建灾情数据库,对2009年汛期的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分别从数量和面积两个角度,基于县和地市两级行政区划作为验证单元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面积上看均具有较高的正确率,与实际灾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