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9篇
  免费   793篇
  国内免费   677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298篇
地球物理   1597篇
地质学   1254篇
海洋学   528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70篇
自然地理   36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崖门大桥是一座两个独柱桥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桥塔在独立状态气动弹模型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在横桥向施工设计风速作用下需要对桥塔的抖振响应进行控制。本文就TMD对抖振控制的理论分析,TMD优化参数以及抑振倍率进行了推导,设计安装了以粘性剪切阻尼器(VSD)为耗能机构的被动式动力减振装置。通过现场实测,风洞试验及理论分析,三者十分吻合。3  相似文献   
42.
江苏淤泥质潮滩对海平面变化的形态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江苏滨海平原淤泥质潮滩1980年以来19个固定潮滩断面112个测次滩面高程测量的统计分析,探讨典型淤泥质潮滩剖面形态对海平面变化的形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典型淤涨岸段海平面上升,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上滩面仍将淤积加高,但淤高幅度除多年平均高潮线附近滩面相对较大外,其余均较小,表明随海平面上升该滩带总体淤积速率将趋于减小;与此相反,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下滩面则趋于蚀低,且侵蚀强度较大,表明该滩带的侵蚀有加剧趋向,最终滩面总体形态将因上带不断淤高和下带不断蚀低而逐渐变陡,剖面上凸形态的曲率不断加大。曲型侵蚀岸段,海平面上升的效应则相反,海平面上升,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上滩面强烈蚀低;而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下滩面则强烈淤积加高,剖面的上凹形态最终将因上带不断蚀低和下带不断淤高而趋于平直。  相似文献   
43.
正、反演结合对川东石炭系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川东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及难点储层之一。该储层以厚度小且变化大、低孔、低渗、非均质特点强为特征;地震响应上表现为典型的薄层响应特点。这里综合考虑了石炭系储层和上覆梁山组地层不同的地质特征,建立了地质、测井分析控制下的精细模型及正、反演,探讨了檀木场气田石炭系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其正演结果表明,梁山组地层对石炭系的地震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时差较振幅更为敏感。在正演结论指导下,运用考虑了时差和梁山组地层的初始模型,获得了较高精度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44.
目前有一些关于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中响应峰值按降序(即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时的峰值统计性质的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中的概率方法提出一些改进。由于这些改进,概率谱叠加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就变得更准确和实用。本文以五层的结构模型为例,计算其在埃尔森特罗(1940)地震激励下的响应,并与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概率谱叠加方法能够谁确的计算较高几阶重要响应峰值的幅值。  相似文献   
45.
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大尺度岩石试件破坏声发射实验,对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理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加载条件力求能够模拟地下岩石的复杂受力过程。在加载过程中,岩石试件内部出现的损伤用声发射技术进行了记录。实验数据经过分析之后所得的结论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预测的结果相符合。把加卸载响应比值Y的变化情况与声发射事件定位的过程相对比,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岩石材料内部的损伤发展过程与加卸载响应比Y值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而高Y值的异常情况出现,又是在材料发生最终破坏之前,所以,可以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定量地分析岩石试件损伤演化情况,从而对岩石材料的破坏及地震做出预测。实验结果再一次验证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  相似文献   
46.
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短临前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昭栋  陈学忠 《地震学报》1997,19(2):174-180
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分析了承压井含水层对固体潮体应变的响应,给出了计算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两种方法,并以距菏泽5.9级地震震中较近的豫01井为例,计算了该井水位对固体潮体应变的响应率和两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震前响应率和响应比都有增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7.
本文考虑液固耦联及底板几何非线性与土壤弹性,建立了液-固-土耦合的储液罐翘离分析力学模型。算例表明,恢复力矩与翘离角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分段线性,翘离将使地震响应增大。  相似文献   
48.
地表潮汐应变观测的响应比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非线性系统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研究了潮汐应变观测的响应比特征,解决了响应比理论应用中的两个基础问题:加、卸载荷的计算和潮汐前兆观测中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模型选择潮汐应变观测中的一些潮汐和非潮汐的以及与孕震力学过程有关的信息为响应参量,在不同的加、卸载方式下对各种响应比的震兆变化及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卸载响应比只在非线性系统的输入与系统的失稳密切相关时,才显示出失稳的前兆特征,且主要表现为短临前兆。  相似文献   
49.
针对地下半空间存在三维异常体及覆盖层情况,计算了垂直磁偶极子的场,计算结果表明σ1与σ2接近时,覆盖层影响减小;σ1增加时覆盖层影响增大;对于不同的σ2/σ1值,场幅值对高频(f≥2kHz)和低频(f≤10Hz)都明显减小,只有在2kHz≥f≥10Hz之间,场幅值可达最大。还表明垂直磁偶极子的场具有较强的岩性识别和分层能力  相似文献   
50.
基于复模态的有限元模型修正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中无限地基辐射阻尼问题,引入复模态情况下的具有非简化的堆积阻尼矩阵的阻尼模型,并针对具有集中质量阵的阻尼模型提出了合并与质量有关的阻尼和堆积阻尼的思想,并据此提出了一种修正此类有限元模型的两步法,首先从复模态参数中提取实模态参数,采用基于模态残余力的识别算法修正刚度矩阵,然后根据复模态参数和已得的刚度矩阵来识别阻尼模型中的刚度参与系数和质量阻尼堆积阻尼联合矩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