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71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48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黄庆享  郑超 《岩土力学》2016,37(5):1231-1236
基于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自稳平衡现象,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巷道顶板、两帮和底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出了巷道围岩不稳定区是以巷道为中心的椭圆形。基于普氏理论,考虑“底板-两帮-顶板”相互影响,提出了巷道围岩自稳平衡圈理论,给出了自稳平衡圈的椭圆曲线方程,明确了巷道支护对象为自稳平衡圈内的岩体,支护的目的是控制自稳平衡圈岩体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底板-两帮-顶板”共同构成巷道稳定性的整体系统,巷道顶板自稳平衡拱的大小随着两帮塑性区的增大而增大,两帮塑性区随底板变形而增大。加强底板和两帮的支护,将大大缩小顶板自稳平衡拱的高度。提出了“治顶先治帮,治帮先治底”的巷道支护理念,得到多年实践验证,为软岩巷道支护控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02.
视岩石将由3种成分构成:颗粒、界面和基体,采用FLAC模拟圆形巷道开挖之后围岩中的剪切应变增量、最小及最大主应力的分布及演变规律。在静水压力条件下,剪切应变增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软弱的基体之中,形成了相互交织的剪切带网格,而最小主应力的高值区(环向高受压区)主要分布在相互接触的颗粒之中,形成了若干圆环。当侧压系数不等于1时,剪切带网格的轮廓呈三角形。颗粒尺寸的增加使剪切带的数目降低,长度增加,最小主应力的高值区的数目降低,间距增加;颗粒尺寸大时的结果与分区破裂化现象相近。由此提出一种可能的裂化机制:节理岩体中的若干岩块由于自组织作用而被挤成1圈,如果应力水平足够高,就可以形成多条环向的被未破坏区隔开的破坏区。  相似文献   
303.
高明仕  赵一超  李明  曹志安  张健 《岩土力学》2014,35(8):2307-2313
软弱岩体的阶段性、持续性流变,导致软岩巷道围岩深度破坏和支护失效。软岩巷道顶、帮、底三者在围岩系统稳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应做到整体性和协调性支护。在分析巷道顶、帮、底相互作用效应基础上,针对软岩巷道强流变四周均表现出大变形的破坏特征,提出了全断面、全支全让O型封闭控制的支护原理。该原理强调,开挖初期就应对软岩巷道顶、帮、底全断面进行强力支护,同时全断面又适时让压,在高阻支护力作用下又能适当释放围岩应力,达到对软岩巷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控制。通过力学模型对软岩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和表面位移与支护力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与支护力呈负相关关系。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支护原理有效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的大变形。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04.
王健  李雷  姜岩 《测绘通报》2012,(10):58-61,91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巷道测量是地下工程测量的新方法。针对金矿井下环境差、光线暗、不利于传统测量技术作业等问题,采用Trimble FX扫描仪在新城金矿井下进行扫描测量试验。探讨井下数据采集方案及数据处理方法、巷道三维模型重建等环节的主要问题。该技术采用无接触的测量方式,不但可以快速真实地获取巷道的三维模型,而且还能大大提高井下数据采集的安全性和效率,为数字矿山提供了精确、详尽的基础空间数据,从而为矿山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05.
目前,国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多为人员考勤记录系统[1],该系统采用被动式RFID和读卡器结合的方式,属于区域定位;定位表达方式采用文字表述或相对坐标展示其位置,而非地理空间坐标,降低了定位信息的实用价值。Wi-Fi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井下应急通信、远程监控、巷道离层与变形监[2-4]  相似文献   
306.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的基本原理及井下施工技术。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对解决巷道掘进迎头方向的水害隐患及确保巷道安全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勘查手段,可以为煤矿地质保障系统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07.
针对目前深部大断面回采巷道控制难题和相应的高强锚索控制技术,考虑顶板围岩应力与支护荷载影响,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及塑性力学中的极限分析上限法,得到了大断面巷道顶板的冒落破坏机制,提出了顶板锚索长度及匹配预紧力的设计方法。基于建立的锚索设计参数影响因素敏感性指标对巷道宽度、岩体重度、围岩应力、岩体抗压强度、抗拉强度、锚索布设间距、顶角锚索布设倾角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深部大断面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的工程建议。将此设计方法应用到千米深井赵楼煤矿1305孤岛工作面的运输顺槽顶板锚索参数确定中,有效地控制了围岩变形。研究表明:在高应力大断面回采巷道中,顶板锚索需锚固在稳定岩层中,并施加足够的预紧力,才可有效控制顶板围岩冒落或破坏;顶板锚索所需预紧力随岩体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及岩体经验参数A的增大而减小,随巷道宽度、岩体重度、围岩应力、锚索布设间距、顶角锚索布设角度以及岩体经验参数B的增大而增大,其敏感性最高的影响因素为围岩应力。因此,在深部高地应力巷道设计中,需特别重视地应力的影响,采用高强、高延伸率锚索,增设锚索定量让压装置,高阻让压有效释放围岩应力,并通过施加高预紧力或注浆加固等方式来提高围岩完整性,获得较好的围岩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08.
《岩土力学》2017,(Z2):295-303
隧道盾构掘进机(TBM)掘进时难以及时地、有效地评估掌子面岩石强度,导致现场施工过程中很难客观地判别岩爆、卡机等施工风险。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TBM掘进参数的现场岩石强度快速估算方法,对掌子面岩石强度进行实时评价。通过TBM规格、掘进参数与岩石强度的力学分析,建立了现场岩石强度快速估算公式。基于对国内外多条隧道TBM数据的统计拟合分析,确定了估算公式中系数常量与TBM参数(开挖直径、刀具尺寸)的相关性,以多个典型TBM工程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所提经验公式的普适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TBM工程岩石强度的快速现场估算提供新的切实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9.
《浙江测绘》1979,(1):9-11
激光描向仪利用激光特有的高亮度,高度单色性与直线性来给定矿山测量中的中线、腰线,解放了矿山测量工作者的劳动力,提高了成巷质量。  相似文献   
310.
本文指出,交通建设部规范中介绍的关于用作莫斯科地区松软地层中构筑地下结构的工程地质钻孔间距是相当长距离上的一个平均值,而间距大小的波动受初勘和详勘的可能性限制。此外作者的研究表明,在评价城市地下建筑条件时,必须考虑实际地质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