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83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刘惠民  王勇  杨永红  张顺 《地球科学》2020,45(10):3543-3555
为了进行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有利岩相预测,以指导页岩油气有利目标优选,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全岩衍射、元素、古生物等资料,系统进行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沉积环境恢复、岩相精细表征,揭示了沉积环境对岩相及其组合、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沉积期整体上表现为气候由半湿润向湿润转化,自下而上显示碎屑物源输入量在增加、水体水深加大、盐度降低、还原性减弱的过程;有序复杂多变的沉积环境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沉积组构复杂性,进而控制了细粒混积岩相的多样性、组合和分布规律性.建立基于“岩石组分、沉积构造、灰质结构和有机质丰度”四端元划分方案,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泥页岩细粒混积岩划分为20类,实现了复杂细粒混积岩岩相划分;半湿润少物源条件下,浅湖强还原盐水环境主要发育膏盐、含有机质层状膏质泥岩和含有机质层状泥质灰(云)岩相组合,半深湖强还原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微晶泥质灰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泥岩频繁互层岩相组合,半深湖强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水平泥晶纹层泥质灰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灰质泥岩频繁互层岩相组合,深湖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夹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相组合;湿润多物源条件下,深湖强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和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频繁互层岩相组合,深湖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夹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相组合.   相似文献   
582.
塔里木盆地车尔臣断裂带构造--岩相特征及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尔臣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寒武系-下奥陶统地层地震相特征与沉积相展布、构造与岩相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车尔臣断裂构造带具有“三段式”结构。西段与东段相似,为巨厚的碳酸盐岩建造,刚性强,以断裂形式释放应力,所形成的构造带成排发育,圈闭面积小而个数多;中段塔东低凸起以泥岩建造为主,岩层刚性弱,以塑性变形为主,构造带不发育,构造样式主要为古生界的宽缓背斜,圈闭面积大而个数少。通过沉积相和构造综合研究证实存在2个岩性圈闭带:古城奥陶系礁滩相岩性圈闭带和罗布泊奥陶系礁滩相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带。  相似文献   
583.
冯增昭 《古地理学报》2020,22(2):207-220
近年来,在《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已刊文章和来稿中,一些作者把岩石或岩石类型称作“微相”或“岩相”,把岩石薄片中的微观特征称作“微相”,把岩石的宏观特征称作“宏观相”。笔者曾写过2篇中文的短文《主编的话——岩石不是微相》和《主编的话——岩石不是岩相》,刊于《古地理学报》(中文版)中。但是此二文尚未引起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关注。还有,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中国沉积学家根据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的岩石宏观特征,提出了“亚相”和“微相”。这个“微相”的定义与外国沉积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根据岩石的显微镜下微观特征提出的“微相”的定义完全不同。这些问题屡屡出现从而迫使笔者,作为《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和英文版)的主编,应该遵循“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再写出1篇中文及英文兼有的新文章,即《沉积相的一些术语定义的评论》(A review on the definitions of terms of sedimentary facies),把沉积相的一些术语,如“相”、“沉积相”、“岩相”、两种“微相”、“宏观相”、“亚相”等术语的定义讲清楚,并把此文同时在《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和英文版)中刊出。希此文能引起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关注,并撰写文章和参与这些问题讨论及争鸣,争取逐步得到一些共识,从而促进沉积学和古地理学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584.
585.
The southern uplift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is a deepwater area in which no wells have beens drilled. The Miocene-Quaternary strata in the Xisha Islands, which are located 40–100 km to the south, are composed of carbonate reef formations. Paleotectonic and paleogeographic analyses of the basin suggest that the southern uplift experienced favorabl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ate reefs during the Miocene.The high-impedance carbonates have high amplitudes and low frequencies on seismic profiles. The reefs are distributed on paleotectonic highs and are thicker than the contemporaneous formations. A forward model of the variation in carbonate thickness based on lithological and velocity information from wells in nearby regions can simulat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carbonate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We identified several important controlling points for determining the thickness of carbonates from seismic profiles, including the pinchout point,the λ/4 thickness point, and the λ/2 thickness point. We depict a carbonate thickness map in the deepwater area of the southern Qiongdongnan Basin based on this model. The carbonate thickness map, the paleotectonic and paleogeographic background, and the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reefs suggest that the carbonates that developed on the southern uplift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during the Miocene were mainly an isolated carbonate platform peninsula and ramp deposits. It consisted of gentle ramp platform, steep slope platform,platform depression, gravity flow, and reef bank facies.  相似文献   
586.
昆仑造山带石炭纪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野外观察、分析测试,结合覆盖全区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选择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洋盆发育的典型时期石炭纪,对其地层、岩相特征、构造古地理以及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昆仑造山带石炭纪总体处于伸展裂陷的大地构造背景,昆北为活动边缘裂谷,大部分区域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为半深海及火山盆地相沉积;昆中大部分地区为洋岛或水下隆起,洋岛主要为剥蚀区,水下隆起部分主要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地区为碳酸盐岩台地;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一线为有限洋盆(昆南洋),昆南大部及昆中部分地区为深海一半深海相沉积,昆南部分地区为滨浅海相沉积;总体表现为两堑夹一垒、洋岛遍布、南深北浅的多岛小洋盆的构造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587.
云南金顶铅锌矿矿床控矿作用及矿化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是我国超大型的铅锌矿床,了解该矿床的控矿作用,分析矿化富集规律,建立起该矿床的成因模式,对今后在该地区寻找类似矿床具有重要意义。综合研究和分析认为,该矿床的控矿作用与兰坪盆地的演化、线性构造、屏蔽作用以及岩相、穹窿等构造控矿因素是分不开的,矿床的矿化富集与上述控矿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88.
陕西银硐子-大西沟特大型菱铁银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中泥盆世吉维特期之上的热水岩相中,其微相可划分为热水同生沉积-沸腾交代微相、热水同生交代微相、热水同生沉积微相、热卤水渗滤交代微相、热水混合沉积微相。热水沉积岩富Na、Si、Fe、Mg、Mn、Ba、Cu、Pb、Zn、As、Ag、B等。在热水沉积盆地中,由富Ba的硫酸质热水、富Fe碳酸质热水以快速化学沉淀方式发生同生沉积成矿作用形成重晶石、菱铁矿层。银多金属矿层是由不同成分、性状、富Na、B、Si的铝硅酸质、硼酸质热水与前两类热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热水混合体系,这种非平衡体系发生了剧烈地化学反应而使矿质发生骤沉。  相似文献   
589.
在构造动力成岩成矿思路的指导下,通过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填图区分不同的岩石构造单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构造带的流体特征,进行物理化学场结构与界面分析及流体参量填图,试图建立阜山金矿床成矿的构造物理化学模型。  相似文献   
590.
针对冀北陆相火山岩区填图中Ⅳ级火山构造划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Ⅳ级火山构造的区别,指出划分Ⅳ级火山构造,要在对火山岩岩性、岩相、火山构造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认识测区火山活动及其岩浆演化的过程和火山构造特征,注重空间范围和活动时限,在调查建造的同时要重视改造的分析研究。认为在一个Ⅳ级火山构造中Ⅳ级火山构造类型应相同或相似,并对冀北火山岩区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