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58篇 |
免费 | 1674篇 |
国内免费 | 22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70篇 |
大气科学 | 1081篇 |
地球物理 | 1599篇 |
地质学 | 6086篇 |
海洋学 | 1009篇 |
天文学 | 186篇 |
综合类 | 800篇 |
自然地理 | 14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410篇 |
2022年 | 545篇 |
2021年 | 533篇 |
2020年 | 442篇 |
2019年 | 452篇 |
2018年 | 306篇 |
2017年 | 367篇 |
2016年 | 402篇 |
2015年 | 451篇 |
2014年 | 719篇 |
2013年 | 526篇 |
2012年 | 613篇 |
2011年 | 622篇 |
2010年 | 538篇 |
2009年 | 502篇 |
2008年 | 504篇 |
2007年 | 471篇 |
2006年 | 479篇 |
2005年 | 442篇 |
2004年 | 302篇 |
2003年 | 326篇 |
2002年 | 317篇 |
2001年 | 288篇 |
2000年 | 239篇 |
1999年 | 217篇 |
1998年 | 233篇 |
1997年 | 212篇 |
1996年 | 248篇 |
1995年 | 211篇 |
1994年 | 168篇 |
1993年 | 160篇 |
1992年 | 167篇 |
1991年 | 100篇 |
1990年 | 94篇 |
1989年 | 103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10篇 |
1976年 | 8篇 |
1975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传统人工分摊定级在房产测算分摊定级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通过建立功能区与共有分摊区之间的关系,形成分摊关系树,可以达到房产测算分摊定级自动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24.
BP神经网络用于水下地形适配区划分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背景场中最优适配航线设计的正确性以及水下地形匹配导航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背景场适配/误配区自动识别和划分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地形背景场特征参量显著性和主成分、构建BP神经网络、建立输入地形特征参量与匹配性能的映射关系,最终实现了地形背景场误配/适配区的自动识别和划分。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26.
积雪参数如雪盖、雪深是标示气候变化的敏感因子,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HJ-1B卫星是专门用于灾害监测与评估业务的国产卫星之一,开展以HJ-1B为主的积雪参数反演对于我国国产卫星的理论研究与深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积雪参数反演,根据HJ卫星CCD和IRS传感器的数据特征,深入分析积雪等典型地物的光谱特性,而后针对同时具有HJ-1B/CCD、IRS数据和只有CCD或者IRS传感器数据3种情况展开积雪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在进行浅雪区雪深反演时,利用两种不同的统计回归模型进行交叉验证、研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情况下提取出的积雪精度都达到了80%以上,以第1种情况提取精度最高,两种统计模型反演出的浅雪区雪深的一致度达到83%左右,说明HJ星数据能较好地反演雪盖及浅雪区的雪深,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7.
为深入研究河北省石家庄、邯郸、唐山以及邢台4座“退后十”重点城市干湿季PM_(2.5)的重污染传输潜在源区,结合GDAS数据,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通过聚类分析、潜在污染源以及浓度权重的计算,对4座重点城市进行大气污染来源的分析。结果表明:1)PM_(2.5)质量浓度呈现为干季浓度较高、湿季浓度较低,同时地域差异较大;2)干季气团4个城市主要受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重工业城市春冬季大量的燃煤、机动车尾气及二次反应携带高浓度气团的影响,该类气团轨迹传输路径较短,传输速度快,影响显著;3)湿季气团大多来源于沿海地区和北部内陆地区,由蒙古国传输至内蒙古地区,以自然源排放为主,受北部冷空气持续影响,使得大气污染物浓度稀释;4)PM_(2.5)较强潜在源区都集中在内蒙古西南部、陕西省东北部、山西省中南部、河南省北部,其中强潜在源区相似,主要集中在延安市、吕梁市、临汾市。 相似文献
28.
29.
30.
中国北方沙尘暴频数演化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北方1954~2001年年、季沙尘暴发生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气温和干燥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在1954~2001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春季下降趋势最明显。沙尘源区的气候要素对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其中风是影响较大的因子。平均风速和大风频率增加(减少)均有(不)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气温与沙尘暴日数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反映了北方温度升高可能通过大气环流间接地抑制了沙尘暴的发生。降水增加对沙尘暴发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春季和前冬沙尘源区降水多寡对沙尘暴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北方沙尘暴频数与沙尘源区的相对湿度或干燥指数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在过去的近50a内,造成中国北方沙尘暴频率显著下降趋势的直接自然原因是:沙尘源区和发生区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主要沙尘源区降水量特别是春季和前冬降水量的增加、以及由于源区降水增加引起的大气和土壤湿润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